北京城5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构建及合作现状的定性研究

2020-10-09 10:33史大桢马文翰赵亚利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团队合作家庭医生城区

史大桢 马文翰 赵亚利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5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组建及合作现状,提出合理建议,为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3—5月,分别对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及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每区1名)实施个人深入访谈,访谈在各中心会议室实施,持续60~90 min。采用录音记录信息,使用内容分析法提取主题。 结果 从家庭医生团队组合、信息平台、激励措施、存在问题提取主题。团队组合:医护防经典组成基础上,各区的团队组合各具特色;信息平台:各区均依托信息平台及移动APP提升家医团队合作;激励措施:绩效奖励落实到家庭医生团队及个人;存在问题:工作量增大、人员配置不足,激励分配不科学、收入不高、团队内部考核标准缺乏,团队内部合作问题、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偏弱。 结论 加强人才引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收入,通过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及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是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构建;团队合作;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8(c)-0059-04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eam building and cooperation status of family doctor contract service in five districts in Beijing

SHI Dazhen   MA Wenhan   ZHAO Yali

School of General Medicin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family doctors′ contracted service team in the five districts of Beijing, and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the family doctor team. Methods From March to May 2019, conduct personal in-depth interview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s (one director per district) in Dongcheng, Xicheng, Chaoyang, Fengtai, and Haidian District in Beijing.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the conference rooms of each center and lasted about 60 to 90 minutes. The audio recording was used to record information, while the conten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opics. Results The topics were extracted from family doctor team combinations, information platforms, incentives measures, existing problems. Team combination: based on the classic composi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defense, the team combination of each distric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all districts rely on information platforms and mobile APPs to enhance family doctor team cooperation; incentive measures: performance rewards are implemented to the family doctor team and individuals; existing problems: increased workload, insufficient staffing, unscientific incentive distribution, low income, lack of internal team assessment standards, internal team cooperation problems, low enthusiasm for team members, and weak basic 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reward mechanism,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mily doctors team members, and improving team members′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basic medical service capabilities through training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mily doctor team services.

[Key words] Urban areas; Family doctor; Contracted service; Team building and cooper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简称“家医服务”)是借鉴国外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1]。2016年,七部委联名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2],强调签约服务应该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同时强调要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标志着我国的家医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北京是国内率先实行家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目前家医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已全面普及[3]。在目前家医服务的深入发展阶段,需要了解北京城区不同区家医服务团队建设情况,为下一步探索北京城区家医服务团队服务影响因素提供基础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访谈北京城6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及石景山)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简称“区社管中心”)主任各1名,其中石景山区社管中心主任因出差未能参与访谈,最终访谈5名区社管中心主任。

1.2 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收集信息。分别在5所区社管中心会议室实施,访谈时间60~90 min。访谈对象被告知本访谈目的和意义,并可以随时终止访谈。访谈前请访谈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由1名主持人主持,1名记录员进行笔记。

1.3 资料分析

使用内容分析法[4],课题组2名成员于2019年6—7月分别借助计算机对访谈资料进行阅读、转录、编码、归类、精简,提取访谈主题;访谈成员开会讨论,对各自总结的结果进行合并,达成一致,以确信访谈内容的准确性。

1.4 质量控制

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后制订访谈提纲;访谈主持人经过培训,有丰富主持经验。利用主持人身份控制访谈主题、提高访谈质量;经访谈对象同意后采用录音加笔录方式,保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资料分析采用多人分别分析,后统一讨论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男2名,女3名;年龄41~52岁;硕士4名,本科1名;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4名。

2.2 访谈主题

从家医团队组合、信息平台、激励措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取主题。引号中内容为访谈对象原话,G代表访谈对象。

2.2.1 团队组合  最经典的团队组成形式是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各区为提高家医团队的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团队组成。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家医团队基本分成了全科团队、预防保健团队、中医团队、口腔团队等。每個类别团队均以相应专业人员+护士作为基本组合。作为家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团队在各区的组建形式各具特色。朝阳区以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助理(家医助理,外聘非专业人员,经培训后辅助团队工作)及专全团队2种形式为主;丰台区以家庭医生+家医助理(护士为主)+其他人员为主;海淀区采用“1+3+X”形式,其中“1”表示医联体医院专家,“3”表示医护防团队,“X”表示家医助理;西城区主打全科医生+护士+其他人员组合;东城区以全科医生+护士为主。

“朝阳区建立了两种主要形式的家医团队。一是在医护防团队基础上,加入家医助理,1个家医助理对3~4个团队;二是专全团队,专家或专科医生来自医联体医院,帮助全科团队进行专病诊疗,协助打造具有专科知识的全科医师,打通分级诊疗通道。”(G1)

“(丰台区)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连续协同健康管理服务。儿童、传染病、精神疾病的居民由预防保健团队负责,青少年牙齿矫正签约口腔团队,成年居民自由选择家医团队。家医团队以家庭医生+家医助理+其他人员组成,家医助理以护士为主,其他人员包括二、三级医院专家、药学、检验等。”(G2)

“(海淀区)包括政府办、高校办及独立站3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式;家医团队组建采用‘1+3+X模式,其中‘1表示医联体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出诊带教;‘3表示医护防团队;‘X表示家医助理,政府和社区共同聘用。政府办(社区)团队采用‘1+3+1形式;高校办(团队)采用‘1+3形式,没有家医助理;独立站由于不提供公卫服务,采用‘1+2形式,‘2指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G3)

“(西城区)家医团队主打全科医生为主,护士辅助,淡化了防保人员在团队的角色,同时纳入其他人员如健康管理师、药师、中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团队会定期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上级医院专家,但目前专家还未参与到家医签约工作中。”(G4)

“东城区团队以全科医生和护士配合比较多,防保是相对独立的体系。社区医生通过微信联系专家、到大医院参加全科精英培训计划、专家到社区进行案例讨论指导及组成专家质控组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科医生水平、实现精准转诊服务。”(G5)

2.2.2 信息平台  各区家医团队依托信息平台及移动APP的发展提升家医团队合作及服务。

“信息化平台分3个模块:居民使用的‘朝阳健康供居民使用,实现挂号、咨询、自测、健康档案查询;‘朝阳专家供专家使用;‘朝阳家医供家庭医生使用;3个APP后台是打通的;远程会诊通过瞩目系统实现。目前家医团队和专家的互动主要通过线上APP、专家来中心出诊、瞩目系统实现。”(G1)

“(丰台区)实现了智慧家医APP的使用,居民可以通过丰台家医公众号选择全科医生签约;实现建档、健康测量上传、预约接种、预约门诊、用药提醒、处方查询,和家庭医生线上互动,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另外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实现了居家远程血压监测、辅助诊断系统、智能慢病系统(信息平台)、实现与预约挂号平台对接(服务)。”(G2)

“东城区2006年搭建自己的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团队服务的提供及考核;开发了家医工程APP,给居民发送健康信息、预约就诊、定向分诊,通过信息的手段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黏性;在上门服务过程中设置移动云医疗箱,所测数据自动上传系统。”(G5)

2.2.3 激励措施  各区均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家医团队及个人在家医签约服务方面的绩效奖励。

“丰台区打算向居民收取签约服务费30元/年;由财政拨款给予(签约)重点人群(的团队)80元/年;(签约)一般人群(的团队)20元/年,正在落实中。”(G2)

“进行团队考核,核增的20%绩效工资,用于签约工作做得好的中心进行奖励,由中心发给团队”。(G3)

“收支结余占50%通过绩效考核发放,人均1.3万,最高1.9万,最低7000~8000元,由区财政分到社区,社区根据当量考核结果分到每个人手中。(准备做的是)签约1人,给(团队)100元,(其中)政府(出)70元,居民(掏)30元,中心会提30%用于管理,70%用于团队。”(G4)

“根据团队考核结果每年有3、5、8万的奖励,东城有自己的考核体系。200支团队中,前50名团队奖励8万,50~100名团队5万,合格的拿3万。(队员内部)由团队长分配,没有团队内部具体分配指标,会根据成员的工作量、贡献,(结合)中心分配的额度进行(个人)分配。”(G5)

2.2.4 存在问题  工作量增大、人员不足、激励分配不科学、收入不高、团队内部考核标准缺乏,团队内部合作问题、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偏弱是目前家医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本医疗任务增加了,公卫(服务)没减,2018年比2016年门诊量增加了40%,但人员没有增加;目前签约的都是慢病的,(团队)管理1000人比较困难,更别提政府定的目标2000人了。”(G4)

“全科医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目前社区的编制是2012年定的,但门诊量已经翻番了,有的全科医生1天门诊量在200人次。”(G3)

“激勵不到位,绩效工资限制,多劳不一定多得;跟区属的二、三级医院收入差距很大。”(G4)

“药师、护士职能发挥不够。”(G2)

“(拨付的家医签约经费在团队)内部分配有问题,没有(团队内部)具体考核标准,无法科学分配。”(G3)

“(有)团队内部之间合作的问题:分工不明确问题,团队长的个人能力问题,团队成员的交往问题。”(G3)

“全科医生基本医疗能力弱,因为过去太重视公共卫生了。”(G4)

2.2.5 改进建议  ①增加家医团队数量。“通过培训、招聘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问题。”(G1)②优化考核机制,增加团队成员收入。“医务人员通过医疗服务获得的医疗收入应包括签约服务费收入;(需要)涉及人事和财务的相关委办局的支持。”(G4)③明确全科医生的正向激励作用。“明确全科医生的地位和作用,为全科医生提供基本保障:从薪酬、住房、职称等方面进行。”(G5)④提高家医团队内部建设问题。“团队成员良好合作是(有效提供服务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团队成员合理的分工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通过建立团队绩效评估指标(来解决)是十分重要的(1种方式)。”(G3)⑤防保人员不一定纳入团队,组外响应更符合现状。“平时工作中防保人员有独立的服务范畴,与全科医生的服务连接并不紧密。可以作为团队外围进行必要时的响应和配合更符合现实。”(G1)⑥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吸引居民签约。“以信息化的手段做支撑,提高家庭医生经营理念及诊疗能力,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家医服务。”(G2)

3 讨论

国内的家医服务从试点到全国广泛开展已经历近10个年头,构建家庭医生制度是我国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5]指出,要加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明确团队各成员职责分工,加强团队内成员合作,形成团队合力。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政策支持下,各地因地制宜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如:北京方庄的医护绑定模式[6],德胜的“医-护-助责任制”模式[7],上海长宁的“1+1+1”模式[8],厦门“三师共管”模式[9]等。北京市在深化完善家医服务模式过程中,在团队组建、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0]。本研究中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灵活探索发展了以医护为核心的多种团队服务组合形式,积极纳入医联体专科医生,培养健康管理师、家医助理等人员,有效提高了家医服务签约人数、推进了家医团队对患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2016年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11]的提出,“互联网+”与家医服务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家医服务的发展。家医团队借助信息化手段,为签约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了居民的服务获得感[12]。本研究中5个区均已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家医团队的服务能力,强化了医患的黏性。但由于各区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造成各系统间数据割裂,不能互联互通,形成横向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信息共享和利用受限[13-15]。

本研究提示,政府及各区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家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家医服务的有效开展。但是也发现家医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一项系统综述[16]显示:家医服务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待完善、家医队伍建设滞后、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而工作量增加、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足、团队合作等问题,亦是目前北京市家医服务存在的普遍现象[10,17-19]。

同其他研究类似,针对家医服务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中受访者根据所在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加大招聘力度及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家医服务筹资渠道和筹资标准,筹集医保、财政和居民个人自付的资金,同时取消绩效工资低总量的封顶政策,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多的工资支配权力[20];建立团队绩效考评方法,按绩效分配薪酬到团队个人,激活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1];明确团队成员的基本职责,通过针对性培训提高团队长个人能力及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能力;通过优师培养计划、岗位练兵、扩大医联体医院与社区的密切合作等手段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等。

本研究对5名区社管中心负责人实施定性访谈得出阶段性结果,了解家医服务团队构建的多样性,发现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因访谈人员数量的限制,访谈结果仅反映5个区的实际情况,下一步将扩大到其他区的访谈样本,进一步挖掘及具体分析家医服务团队构建的特色及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因,从而提高北京市家医团队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焦瑜.基于公共服务理论的家庭医生服务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医改办发〔2016〕1号)[EB/OL].2016.http://www.mohrss.gov.cn/wap/zc/zcwj/201606/t20160615_241854.html.

[3]  张向东.深化内涵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J].中国卫生人才,2019(7):14-17.

[4]  Krippendorff HK. 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M]. 2nd ed. Thousand Oaks,CA:Sage,2004.

[5]  张琪,王德永.家庭医生制度对分级诊疗意愿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实证研究[J].青春期健康,2018(24):88-91.

[6]  魏学娟,吴浩,于海洋,等.方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的實践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3):1558-1563.

[7]  何志宏,王凌云,韩琤琤,等.基于医-护-助责任制的德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681-2687.

[8]  梁鸿,贺小林.中国家庭医生制度探索与改革的长宁模式[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10):1-2.

[9]  唐国宝,林民强,李卫华.分级诊疗“厦门模式”的探索与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624-2627.

[10]  张国红,曾丹,贾问樱,等.“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家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1):5-8.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EB/OL].20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4/content_ 5085091.htm.

[12]  黄玉梅,龚义伟,方惠.“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076-3080.

[13]  付英杰,王健,俞乐欣,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22(19):2296-2300.

[14]  杜丹丹,袁春凤,肖传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16(23):154-158.

[15]  郭芙蓉,张丽红,郭玉红.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69-172.

[16]  姚银蓥,周亮亮,熊季霞,等.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的系统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3):168-171,210.

[17]  黄蛟灵,梁鸿,张宜民,等.家庭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6):507-511.

[18]  殷龙.注重服务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7(3):53-54.

[19]  肖蕾,张太慧,张雅莉,等.分级诊疗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5):3063-3068.

[20]  殷涛,关梦然,尹德卢,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筹资支付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7):37-39.

[21]  吴姝德.基于绩效考核的全科医生团队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1-16)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SRB012)。

[作者简介] 史大桢(1988.2-),女,硕士;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通讯作者] 赵亚利(1974.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

猜你喜欢
团队合作家庭医生城区
家庭医生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基于团队模式的创新性实验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改革中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三金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