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史玉莹 高佩琳
摘 要:美育教育作为国内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作用。本文对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创新策略
一、绪论
人们总是说人世间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对未来人生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同时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可以用更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生活和学习[1]。
二、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
开展高校美育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高贵品质。虽然已经意识到美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国内很多高校仍然未能给美育教育精准定位,忽视了其重要性,致使美育工作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当前高校美育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既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同时也与高校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一)重视智育忽视美育
在很多师生眼中,对学生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他们对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的掌握情况,至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等难以量化的方面则无关紧要。事实上,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在招聘学生时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比如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否对企业有归属感、是否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等。所以,无论是为了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竞争力,还是单纯地为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美育环节都不可或缺。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蔓延”到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和学生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更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过程,但是却大大忽视了美育环节。高校美育受在师生的日常学习与教学中不重视,所以逐渐形成一种美育可有可无的假象,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
(二)美育目的不明确、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美育更侧重于对学生初步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目标感不明显,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确立。美育是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果没有目的不明确就很容易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迷失方向,学生在学习美育时也找不到重点。美育与智育不同,因为美育更像是一种思想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所以教师并不能采用智育的方式开展美育工作。学生作为接受美育的主体,他们必须要对美育有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美育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学习美育,注重对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美育形式老套、单一也是造成美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被引入到美育工作中的教学工具也越来越多,这就为提高美育有效性和实效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在美育过程中运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明显不足,基本上只会选择多媒体教学工具,并没有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教学工具融入到美育过程中,使美育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美育的兴趣。
(三)学生对美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他们的人生态度本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但是有些学生的心理却并不是这样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爱好美并竭尽所能地创造美的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2]。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文化不断地涌入到国内大学校园,不可否认,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劣势,但是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必须要看到祖国母亲所拥有的发展潜力,在看待祖国各个领域时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发现其中的美好,这样他们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然而,由于学生对美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们并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美育学习当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创新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重心也逐渐朝着美育方向发展。我国正处于“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而要想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須在教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美育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能够提高美育教育质量,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美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其有效性。
(一)加强对美育教育的关注
新时代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更应该加强对美育教育的关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美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官网、微信等平台向广大师生群体介绍美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他们对美育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学校要正确处理智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将一部分智育资源投入到美育环节,优化美育教育条件。只有把美育落实到实处,学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二)明确美育目标,丰富美育形式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他们必须要明确美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借鉴西方美育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美育教育效果。美育与智育不同,在美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让美育教育更有针对性。当然,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美育资源,丰富美育教育形式。比如,重视艺术理论类课程与艺术实践类课程相结合,重视学校文化艺术类社团的建设,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在课余时间践行美育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平台引进专业演出团队进校园演出,与社会专业演艺院团、演出剧院等合作,带领学生“走出去”,欣赏专业演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服务社区、关爱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相关演出,进行相应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社会意识,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体会到什么是心灵美、行为美,深化美育的意义和价值。
(三)提高学生对美育教育的认识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育教育活动当中,除了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美育教育结构以外,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美育教育的认识。为此,各科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认识美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美育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美育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对美育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和塑造高尚的人格。从当前新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来看,国内很多高校在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未能给美育教育精准定位,忽视了其重要性,致使美育工作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促进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璐.全人教育视野下高校美育实践现状与反思——以旅游院校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200-201.
[2]马建丽,冯建明.试论新时期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2):50-53.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011)
作者简介:高阳(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河海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教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