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南地区机电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工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2020-10-09 04:00张祥雷陈希章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国际化

张祥雷 陈希章

[摘 要] 浙南地区机电装备制造业对于国际化工科人才的需求呈急速增长趋势,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工科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地一大难题。文章提出了从企业内部挖潜、培养师资、抓好生源、开发教学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国际交流、吸引留学生等方面,实现国际化工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国际化;工科人才;机电装备;浙南地区

[基金项目] 温州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浙南地区机电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化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7jg07);温州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Fundamentals of Precision Design and Analysis》课程的学研教协同教学改革与实践”(17jg32)

[作者简介] 张祥雷(1987—),男,浙江温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化制造系统与检测技术、有限元分析、金属切削刀具设计与制造;陈希章(1976—),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激光)焊接与表面处理、电弧增材制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116-02    [收稿日期] 2019-11-06

在国际化大环境下,国内机电装备制造业对国际化工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1]。工科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企业能否打开国际市场以及拓展国际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浙南地区是以温州、台州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该地区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较好的地方,拥有许多优秀的机电装备制造企业,比如:正泰、瑞明、亚龙、迦南等电器、泵阀、汽摩配、教育装备等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企业的较多产品现在面临国内市场饱和的困境,产品急需走出国门,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如何突破这个束缚,主要依靠国际化工科人才,因此需要尽快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水平的工科人才[2]。下面谈谈几个可行的方法:

1.就众多浙南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而言,企业内部实际上拥有不少研发能力强,对产品熟悉度高,对市场发展趋势把握准确的技术性人才,如果能率先提升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国际化交流水平,便是最快捷地培养国际化工科人才的方法。因此,有选择性地从中挑选一些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英语培训,教授他们国际规范,提升英语水平,能迅速培养出基础扎实的国际化工科人才。

2.国际化工科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拥有国际化水平的工科教师以及相关的教材、教学资源。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群体,因而培养高国际化水平的工科老师至关重要,需从高校的顶层设计中关注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的问题。不论是招聘到高水平的国际化工科老师或者专业提升工科老师的国际化交流能力,都是切实必行之路。另外可从这些老师中抽出一部分有识之士,让他们开发一些专业的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工科教材、视频、习题册等教学资料,便于学生们的学习与交流。

3.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本身的基本素养,热爱、专注是“工匠精神”的特质,因此需要培养一大批热爱机电专业的学生,让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这也符合浙江省高考按专业招生政策的初衷。浙南地区的机电装备制造企业要紧紧抓住当下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时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提高工科人才的福利,使得这些工科人才今后能够安心专心地工作。

4.国际化工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需要接受双语、甚至全英文的教学,而且还要求学生有更多实践课程或科研项目的锻炼[3-4]。例如温州某大学在建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与浙南地区的机电装备龙头企业专门建立满足国际化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基地,给工科学生提供产学合作。同时,高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的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应当吸引这些学生参与共同研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赛可以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意识,在国际比赛中与国际友人直接进行PK,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国外一些高校、辅导机构进行工科人才培养的交流或联合培养,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5]。

6.培养浙南高校中的工科专业国际学生对促进浙南地区的国际化工科人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国际学生换工作的频率相对较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比较容易长期留在该企业,能较好地为企业做贡献,因此可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使国际学生实习时多多参与企业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尽快适应融入当地的风俗与企业文化。

国际化工科人才的培养对旨在发展国际市场的浙南地区机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言,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从企业内部挖潜、培养师资、抓好生源、开发教学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国际交流、吸引留学生等方面提出的国际化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不断地为浙南地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企业创造出优秀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佳.“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50-56.

[2]张希颖.新工科視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5):131-132.

[3]朱治亚.地方高水平工科大学国际化发展研究——以国内四所高水平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44-245.

[4]陈明灿,刘岩,侯彦芬.工科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06-107.

[5]郭晶晶.机械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439.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
高职国际化需加强“理解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高技能、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