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20-10-09 04:00唐娇何姗周建荣张云美李福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唐娇 何姗 周建荣 张云美 李福英

[摘 要] 基于“课程思政”指导思想,护理基础实验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存在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从培养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护理基础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重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Y180302)

[作者简介] 唐 娇(1992—),女,四川德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李福英(1971—),女,重庆人,本科,讲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052-02    [收稿日期] 2020-01-08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课程思政”指导思想[1]。该思想肯定了思想政治课程德育中心地位,也强调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深入挖掘隐性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保证高校的德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2]。

一、护理基础实验课程情况分析

(一)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需求增加,护理学专业承担着培养重要社会保障体系力量的重大任务,护理人才需担负起在各类复杂情况下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保障和促进健康的重大使命[3]。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才能为更好地服务患者、缓解日益严重的医患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护理基础实验是我校护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学生首次以准护士的身份接触“医院”与“病人”,为其学习临床专科护理操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树立正确专业价值观的最佳时期。

(三)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1.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尚不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教学基本规律之一,即要实现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出现“重”专业知识技能,“轻”思想品德的现象[4],护理基础实验课程也不例外,导致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弱化,专业教师缺乏思政学习,思政知识不具系统性和先进性;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经验不足,教学手段及方法有待提高。

2.课程内容与思政资源深度融合遇难题。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应用学科[3],人文属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使其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为开展“课程思政”创造有利条件。护理基础实验是实践操作性课程,学生以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主。因此,如何充分地将思政资源融入本课程中,使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专业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挑战性[5]。

3.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合理的手段,对“教”与“学”深入观察,从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6]。“课程思政”被首次引入到本课程中,尚缺乏教学质量评价的量化标准,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建立长效优化机制。

二、“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一)实施跨学科合作,培养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对高校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高文化和技术水平,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并有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因此,课程组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实现跨学科合作,包括进行思政教学的示范性指导,开展思政理论教学讲座,参与专业课程集体备课等,共同创造与传播知识,帮助专业教师充分运用人文社会理念实施护理教学。

(二)充分挖掘思政资源,实现思政资源深度融合

1.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专业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场,但仍强调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因此,本课程根据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深化专业思政的内涵。通过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资源主要包括:①南丁格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②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与价值感;③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④人道主义精神及护理人文关怀;⑤护理基本职业素养;⑥慎思笃行的工作态度。

2.实现思政资源深度融合。(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阐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内容结构、学习资料的选择和安排,利于提前分配学习和教学时间。因此,本课程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路径如下:①将技能教学目标改为三维教学目标[7],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着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在“清洁护理技术”教学中融入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学生能理解南丁格尔精神的内涵;能理解南丁格尔精神在我国护理事业中的传承;能在学习生活中自觉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精神。②根据修订版大纲调整教学内容结构,进行学时再分配,保证思政内容的隐蔽性。(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因此,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既利于系统学习知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利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资源的深度融合。路径如下:①根据思政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案例为依托,编制思政案例或录制思政微视频。②教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发布课堂任务、案例或微视频。③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学习案例或者微视频,通过思政案例后的提问或微视频中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④开展线下情景模拟教学,适时引导性反馈,让学生通过分析去验证所学理论的真实性与可行性,完成思政教学目标。

(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良性循环

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和价值引领评价,多元看待被评价者,注重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進步[6]。对教师而言,可将思政教学能力及效果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对学生而言,教学质量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共同完成。其中,思政案例分析及讨论、思政视频学习及测试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操作考试评价指标中的“护理职业道德评分内容”和“权重”作为总结性评价内容。此外,课程也利用护理人文关怀量表等量化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保证多元性评教,实现教学效果实时反馈,促进思政教学评价长效机制建立。

三、小结

护理基础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其效果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要明确“课程思政”内涵,勿偏离专业课程教学方向,注重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真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李雪萍,马发亮.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4):73-75.

[5]鞠晓红,张晓宇.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416):93-94.

[6]唐成成.聚类分析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7.

[7]李润洲.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偏差与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5):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