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群 孙顶 赵阳
[摘 要] 论文通过对长春市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地方院校正处在转型期间,引入大量高质量人才,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以及考评体系。针对上述问题,论文研究了岗前与岗后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指标;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自我监督和调控的能力。
[关键词]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高等院校
[课题项目] 2018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地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GH180413)
[作者简介] 王凌群(1988—),女,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031-02 [收稿日期] 2019-11-05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政策,在校生人数连年递增,虽然满足了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后果却是师生比严重减小,高校的师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师生配比的需求。因此高校大量引进从综合院校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大多是博士研究生)加入教师队伍,他们已然成为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质量。但是其中多达80%都是非师专业出身,虽然掌握较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上却较为生疏。那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就成为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1.内部因素。现在各行各业竞争力较大,部分青年教师因为高校教师是铁饭碗,薪酬福利比较稳定而选择这一职业,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就不积极。虽然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掌握较前沿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先进的仪器使用方法,可以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相对欠缺。并且他们自身并没有认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也足以反映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2.外部因素。①学校的管理制度。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两大职能是教学与科研,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更重视科研,尤其现在很多高校正在由工程类院校转向综合类院校期间,研究生培养也是从专业硕士往学术硕士改变。无论是考核还是职称评定,科研论文、科研项目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无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地方院校本科的教学效果。②岗前培训。入职是一名教师周期的开始。岗前培训是使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能所在,了解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尽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岗前教师的培训,将所有学科的新进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培训,侧重教育理论等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等,与课堂实践教学等环节联系较少,使得新进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的重要性。除了国家进行的岗前培训,大部分地方院校没有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师资现状建立学校的职前培训制度。很多新入职教师甚至没有经过教学授课的培训,直接披挂上阵,这样不仅没发挥出高学历人才的优势,反而使他们对授课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教师生涯后续的授课质量,以致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③职后培训与考核。入职后的青年教师,在适应过程中,学校却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年轻教师职后培训的制度。并且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没有学校的参与,新进教师就无法迅速找到正确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针对职后的考评,部分地方院校选取的考核指标并不科学,考核指标都是一刀切,忽略了个体上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职称的教师,考核标准采用相同的权重,针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的考核,学校仅从学生对老师的评分去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导致最终考核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现实各个层次教师的当前情况。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青年教师是地方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针对部分刚升本或者处在转型期的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足之处较多,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前与职后的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机制,并且同期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后期的考核体制,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院校的教学质量,甚至不利于学校的未来整体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下建议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
1.建立科学合理的岗前培训制度。近年来,国际开始重视大学的科学绩效,尤其是世界大学排名现象尤为显著。现在地方院校很多正在转型期间,它需要强有力的科研成果,使得学校排名可以更靠前。而且大部分非师范类新入职的教师在入职前并没有受过专门教育教学的训练。但教学永远是大学之根本,要想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势必要从根本上给青年教师营造学校重视教学的大环境。尤其头几年是形成教师素质、教师道德、教师的责任的关键期。在这种大环境,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就要求院校的行政部门发挥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前培养机制。高等院校要重拾“老带新、传帮带”,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每周辅导新教师2—3次。学院要对新进教师的近几年教学职业有一个规划,将教学重点放在近几年要讲授的课程上,要求所有的新教师必须坚持两个学期的义务性的助课。最后学校要设立监管部门,确保培养计划有序、稳定的实施,在正式上岗前,学院要组织评审专家试听青年教师的课程,检验青年教师是否有资格承担该新课。
2.开展课堂教学比赛。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大赛以及其中的说课环节,让青年教师更清楚所讲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所教的课程又在本学院本专业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比赛同时分老年组和青年组,青年教师要观摩其他教师的比赛,这样青年教师之间会产生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观摩老教师的比赛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通过参加讲课比赛可以使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
3.建立科学合理的岗后考评体制。高等院校的岗后考核是检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标准是重中之重。那么在制定考核指标的时候,需从以下三个层面出发:一是全面性。首先学校的管理制度直接决定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制定的指标要有全面性原则。不仅要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去设定指标,还要考虑到学生层面,他们是最终的教学对象,是教育教学的最终受教者。他们对课堂的好的反馈才能代表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现实意义。二是科学性原则。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是整个岗后考核教学能力的基础,指标设定一定要科学合理,教学能力的评价涉及的指标数量是复杂的、巨大的。在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职称的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更要科学的、合理的、恰当的选取考核指标。三是特色型原则。在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尤其对于分配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新入职的教师,学校要根据各个岗位以及教师的分级的特色去建立特色指标,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保证最终正确的评价结果。
高等教育是高等院校之根本的根本,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最终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岗前、岗后的教学能力管理培养的体系,制定科学的考评政策,才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有助于提高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晶,张羽,等.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发展纵横,2019(03):239-240.
[2]张欣,耿跃华,李连鹤,等.高等教育科研与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9(29):10-11.
[3]李静丽,甄天民,温楠,等.科研教学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学科探索,2015(05).
[4]田雨,武祎,刘月皎.浅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70-171.
[5]严明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