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贵,罗飞云,张 苏,郭 进
(福州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随着大学城建设效益的日益呈现,大学城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已经实现了教学、科研、后勤、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共享,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大学城内各高校应急联动、协同合作的有效局面尚未形成[1-6]。如今多数大学城处于城乡结合地区,大学城高校校区面积辽阔,各校之间相互接壤,其应急联动比政府应急支援更为迅速[7]。因此,建立大学城高校应急协同联动体系,对于加强各高校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应急体系现状,许多未能与周边高校、政府部门建立相应的应急联动体系,校内也多存在应急组织机构不够明确、部门应急救援职责不够清晰、预警机制比较缺乏、应急响应流程不够顺畅、事故舆情处置能力较弱等欠缺[8-10]。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多为高校独立应对,或是等待政府支援,容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加之校内应急体系的某些缺陷,各行政部门未能有效履行其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无法及时集中校内力量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故救援效率缓慢,扩大了事故影响范围及事故后果。
本文以大学城背景下的福州大学为例,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多元主体协同响应视角下的应急联动体系为研究重点,明确高校实验室应急响应多元主体的职责,建立多元主体应急响应的联动体系及响应流程,以期更好地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大学城高校实验室应急响应的多元主体包括大学城高校政府主管部门、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和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校应急指挥中心、校有关部门、事发部门(学院)和应急救援专家组。以福州大学城和福州大学为例,其实验室多元主体协同响应应急联动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高校实验室多元主体协同响应应急联动体系
大学城政府主管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协同救援”的原则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和处置。政府部门在应对重大高校实验室事故中起主导作用,协调周边各高校应急救援力量和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政府部门进行联动处置。在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中,应定期组织各高校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是由政府主管、高校参与,为处置大学城各高校突发事件的政府常设机构,指挥中心总指挥由各高校的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当事发高校救援力量无法有效控制事故发展时,可向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申请协同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应急联动体系,并依据事故情况明确各高校应急响应职责,制订事故处置具体方案,指挥大学城应急救援队参与事故处置,调度各高校应急物资,从各高校抽调各领域专家组成联动应急专家组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和指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所有成员在参与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与政府、企业及周边高校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应急队伍、物资的保障及调动制度,协调调度现场抢险所需增援的救援救护力量。需要扩大响应时,由领导小组向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申请协同救援,事后进行事故调查处理,起草事故报告。
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相关应急预案的修订,监督各部门、学院和实验室编制或修订与校级预案配套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负责应急信息的接收、上报工作,以及应急救援相关准备工作等。
校应急指挥中心是事故发生后以学校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的现场指挥机构,代表学校履行事故应急处置职责,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事故处置的具体方案;协调、指挥有关部门、学院和个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根据实验室事故类型及应急救援需要,紧急调度储备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以及救援救护力量。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处置小组,是接受应急指挥中心指令的临时机构。因其功能的不同,应急处置小组可分为警戒治安组、安全疏散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技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公开组、善后处置组等8 个小组。小组成员视事故大小、类型、场景、影响范围等不同,并结合单位分工和职责,抽调学校有关部门、学院、事发单位和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人员组成,其具体组成单位及职责如表1 所示。
表1 校应急处置小组组成部门及职责
我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库。事故发生后,及时从专家库中抽调与事故类型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接到应急指令后,专家应立即前往指定地点。无法前往的可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持,为事故处置和控制提供有效方案和决策建议。
事发部门在校级应急救援力量到达之前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先期处置,制订与实施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协调与调动应急资源,维护现场秩序,疏散转移可能受影响人员,维护校园稳定,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的应急处置情况,保护事故现场等。校级应急救援力量到达后,如实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提供事发部门的有关技术资料。
我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预警级别按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等4 个预警等级,其安全事故分级预警体系如表2 所示。预警信息需要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及其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当事故得到妥善处理、危险性降低或消除时,应由预警信息签发部门、学院或实验室适时降低预警级别或宣布解除预警。
表2 福州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级预警体系
当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实验室在确保师生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应将事故信息立即报告所在部门(学院)领导,部门(学院)领导判断事故程度达到Ⅲ级及以上后应立即报告校应急指挥中心;若情况紧急,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也可直接向校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校应急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核实事故等级,若达到一般及以上事故,立即向校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按指示通知有关部门、学院做好事故救援准备。若事故等级达到Ⅱ级(较大),校应急指挥中心立即组织救援,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上报事故信息。若事故等级达到I 级(重大),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等参与应急协同处置。
图2 实验室多元主体协同响应流程图
根据实验室安全事故相应等级,应急响应等级从高到低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实验室多元主体协同响应流程见图 2。发生Ⅳ级事故时,一般由事故实验室现场人员自行处置,并将事故信息上报所在部门(学院)。事故部门(学院)接到事故报告后对事故信息进行判断,若事故等级达到Ⅲ级,启动学院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置,并将事故信息上报校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对事故信息进行判断,若事故等级达到Ⅱ级,立即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按校级应急预案成立校应急处置小组进行事故处置,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若事态进一步扩大,现场应急救援力量不足以有效控制事故或实验室内存在较大未知风险时,领导小组应根据现场报告情况及应急救援专家组分析评估,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级别,申请大学城联动应急指挥中心支援。在这一流程中,各级主体根据事故程度逐级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直至事故得到妥善控制。
应急协同是提升、保障事故处置效果的重要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本文根据大学城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发展特点,提出了“事发高校—临近高校—政府主管部门”等多元主体协同响应的高校实验室应急联动体系,明确了各主体的应急响应职责及相互间的衔接关系,并以此为前提,建立多元主体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明晰实验室预警分级和信息报送,厘清实验室应急响应流程,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实验室应急协同联动体系,总体提升应急水平,以保障师生安全,促进高校实验室和谐、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