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清洁能源发展合作研究

2020-10-09 08:18刘新宇
上海节能 2020年9期
关键词:交易平台省份长三角

刘新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0 引言

长三角各省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各有其优势,只有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方能发挥出最大效应。尤其是上海地域狭小、清洁能源资源很少,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的潜力很小;只有依靠长三角合作,才能走活优化能源结构的这局棋,从而大幅削减大气污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应当说,近年来上海能源结构优化成效显著。2017年,上海能耗中煤品占比降至29%,天然气占比升至9%,油品占比为46%,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6%。但未来能源结构优化的挖潜难度会越来越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本地没有足够的非化石能源禀赋去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2017 年,本地非化石能源占比仅在1.5%以内[1]。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各省份在清洁能源合作中的互补性及软硬件基础设施,在剖析现状与难点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本区域清洁能源发展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1 清洁能源合作中长三角各省份的互补性

长三角各省份在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清洁能源创新集群发展方面各有优劣势,这种互补性为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巨大可能性。

上海的劣势在于地域狭小、缺少清洁能源资源。其风能、水能、陆域天然气等资源都远少于长三角其他省份,目前无核电基地,而且未来也很难在上海布局核电基地。

上海的优势一是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多,如上海交大参与组建的风电和智能电网研发机构都入选国家首批能源科技研发中心,上海硅酸盐所在智能电网核心部分储能技术的研发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海的优势更在于有若干像绿色技术银行那样辐射力强的技术传播与转化平台。在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中,上海可利用前述平台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长三角其他地区提供技术服务,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价值,并以此换取其他地区的资源或支持。

苏浙皖也不乏高水平的清洁能源研究机构,不过,其更显著的优势还是在于地域广、清洁能源资源丰富。苏浙两省都有较丰富的风能资源,浙江海岛还有相当大的风能潜力未被开发出来。苏浙两省都有规模较大的核电基地,浙皖两省都有较丰富的水能资源,安徽有较丰富的陆域天然气和煤炭(可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资源,苏浙沪港口的LNG接收站相距不远,可用于互相保供。苏浙皖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若能与上海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结合,就能发挥出更大效应。

2 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的基础设施,在硬件方面主要有电网和天然气管网互通,在软件方面主要有各种官方合作平台与市场化交易平台。

2.1 长三角能源互联互通设施

长三角能源互联互通的硬件基础设施主要是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在大建硬件的同时,有关部门或国企正在努力打破上述行业中的省际市场壁垒。

2.1.1 电网互联互通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提出要在本区域构建皖电东送、浙电西送、苏电南送等通道,在较大程度上是为上海保供。2019年,国网发布了在苏浙沪交界处实现电网互相联通和保供的行动计划,并探索在电力市场打破省际壁垒。

皖电东送:皖电东送已建成两条通道,一条线路从安徽淮南市(当地依托煤矿和天然气田,有丰富的火电资源)出发,向南跨越长江到达安徽南部后,再向东经过浙江北部,历经656 km ,抵达上海。另一条线路从淮南出发,在江苏苏通大桥附近向南越过长江,到达苏南后,再东进到上海,该线同时向苏南南京等处供电,全长759.4 km 。这两条都是特高压线。

浙电西送:浙电西送主要是指利用该省东部沿海的发电能力尤其是风电资源,为其西面的上海等地保供。2019年9月,上海青浦与浙江嘉善交界处建成一条跨省电力联络线并正式投运;在配电网层面,建成省际联络线,在我国是首例。此外,长期以来,上海通过跨海电缆向嵊泗供电,浙江也建成了为嵊泗供电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如果这两条供电通道能在浙江海岛汇合,该区域也有望成为两省份电力互相保供的一个联结点。

苏电南送:苏电南送主要是为了将苏北徐州、连云港等地(前者富有煤矿,后者拥有核电基地)的电力输送到上海。随着苏州、练塘等处特高压站的建成,上海、江苏之间的电网联结更加紧密稳定。

而且,2019 年5 月,国网发布了电力行业的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主要是在苏浙沪交界处的一体化示范区实现电网互相联通和保供;更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如何打破电力市场的省际壁垒,如规定非居民用电可“跨省一网通办”[2]。

2.1.2 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

长三角地区有许多省际天然气管网已建成、在建或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有利于提高省际天然气互保能力;而且,长三角天然气管网还会与山东、河南、福建、江西的管网联通,有助于在更广范围调配天然气资源、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为上海保供的跨省天然气管线主要来自江苏方向。从江苏如东跨江到崇明的管线和从如东跨海外输的管线已经建成,通过后者输送的天然气是在海滨端口转化成LNG 再运往上海等地。位于江苏镇江金坛的天然气储备库已经建成,该库天然气主要发挥调峰作用,2019 年11 月正式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线交易[3]。从山东青岛接收天然气,向南跨省到江苏,在南京附近跨江的天然气管线将在2020 年建成,从江苏徐州地区到安徽淮北部分的输送管线,以及江苏境内从淮安盱眙到盐城滨海的出海外输管线,都在前期准备阶段。此外,江苏输送上海的天然气管线,再与整个中国东部沿海的天然气管线相连,就可以对接来自俄罗斯的气源。

长三角其他省份之间的天然气互供管网也有不少建成、在建或在规划中。如2018年11月,沪浙签署能源合作协议,实现两地管网互通,在供气紧张状态下可互相保供,现阶段上海对浙江保供的情况更多一些;江苏淮安金湖和安徽天长之间的管线已建成一部分;国家与长三角省份有关部门正规划构筑环太湖的管网。

2.2 长三角官方能源合作平台

长三角能源合作的官方平台主要体现在相关组织机构和各种官方或半官方的合作协议。

2.2.1 能源合作的组织载体

目前,长三角已经在协商机制(联席会议等)和执行机制(相关办公室等)两方面,形成了本区域能源合作的组织载体。

为促进长三角协同,2009 年起,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2018年开了不止一次会议。近年来,在该联席会议之下,又形成了能源专题组会议机制,由各省级发改委分管相关事务的副主任、能源局负责人等参加。2018 年11 月的会议召开期间,各方就近期(三年内)本区域能源合作的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地等进行讨论。

2018年1月,沪苏浙皖成立了“区域合作办”或曰“长三办”,作为本区域协同发展的执行机构;该办公室下设交通能源组,是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事项的执行机构。

2.2.2 能源合作的官方或半官方协议

近年来,长三角各省份、各城市的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能源集团之间签署了众多能源合作协议,仅省级能源合作协议就有多个,如表1所示:

表1 长三角省级能源合作协议(部分)

长三角市级层面政府和能源企业也积极订立能源合作协议,有些市级层面能源合作协议的签署甚至早于所在省份之间的相关协议。如2018 年6月,上海、杭州、嘉兴的三家能源企业签署了三地之间的天然气战略合作协议,这早于当年11月的沪浙能源协议签订。

2.3 市场化交易平台

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的市场化交易平台,最直接的就是电力交易平台;然后有各种清洁能源技术的交易平台;再次有各种能够为清洁能源带来更多收益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如碳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

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交易平台主要有华东电网电力交易中心、上海电力交易中心等。这些电力交易平台上的标的除了现货,还有各种中长期非标准合约。长三角某一省份可以在这些平台购买其他省份的清洁能源电力,甚至可以在数年后交割;后者通过出售清洁能源电力的合约或期货后,所得资金可用于投资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和输电设施等。不过,要让这些电力交易平台在促进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还有待电力行业进一步克服障碍、深化市场化改革;诸如省际市场壁垒如何进一步拆除,引入外来电为本地电力调峰的市场化机制如何完善,适应电力市场新时代、新格局、新主体的监管体系如何构建,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1]、[4]。

长三角地区有众多技术交易平台,以上海为例,有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前文提及的绿色技术银行等,上海环交所也具有技术交易功能。绿色技术银行除了有技术交易功能,还能为促进技术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提供金融等服务。长三角各省份、各城市可以在此类技术交易平台上转让、传播、转化清洁能源技术,而且交易方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资金换技术”,也可以“资源换技术”。

长三角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是碳交易市场和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后者的全国性交易平台设在北京),但受制于种种因素,这两个市场目前并不活跃。到2019 年11 月,在国家发改委领导和统筹下,上海等七个省份或城市的碳交易试点已经开展了6 年,上海的碳交易平台设置在上海环交所。但是,由于各试点市场局限于某一省份或城市,市场容量不够大、流动性不够强,交易很不活跃,未能较好发挥在节能减碳领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等作用。以上海碳市场为例,2013 年11 月至2018 年11 月五年间,其主要交易标的SHEA(上海碳排放配额)的累计交易量只有3 263万t[5];这与五年间约7.7亿t[6]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总量相比,比例是很低的。近期,国家发改委正努力在七个省份或城市的碳市场基础上,建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其交易平台有望设在上海。但由于整合难度不小,截至2020 年8 月,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系统尚未正式上线。

在绿色电力证书市场方面,自2017年1月国家三部门发文启动,截至2019年11月3日,绿色电力证书累计认购量为33 338 个,只占累计核发量(26 873 116 个)的0.12%[7]。绿色电力证书市场不活跃,一是受制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迟迟未建立(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才正式发文推出该制度),二是受制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政策的激励效应较难传导到并非完全直面市场竞争、自负盈亏的主体上。

3 促进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长三角各省份在清洁能源合作中的互补性及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分析,上海的策略首先是发挥平台优势,对于绿色技术银行之类的平台要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对于碳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方面的平台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以做实其功能;其次,借助定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项目合作),在长三角其他省份兴建适应上海需求的清洁能源设施。对上海而言,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的着眼点还是要放在如何利用其他省份资源优化本地能源结构,尤其是促“减煤”。

3.1 最大程度发挥技术交易平台功能

技术交易平台能够较直接地为各方带来经济收益,各方对此类平台的服务需求也较大,使其比其他交易平台(如环境产权交易平台)发展得更加成熟、功能相对较健全;对于技术交易平台(如绿色技术银行),上海宜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在长三角各省份对接清洁能源技术供需,并应用于能为上海供能的清洁能源项目。对于资金较短缺的技术受让方,上海可利用其金融体系、资金优势为技术转让提供融资支持,以加速相关清洁能源技术传播、转化、应用、产生实效。甚至通过创新绿色技术银行运行机制来加速上述过程,如促成技术使用权的租用,而不是技术所有权的购买,这样就可以让受让方在分期支付较少费用情况下尽快将技术投入使用[8]。

3.2 做实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功能

就环境产权交易市场而言,上海市政府可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以促成拟议中的以上海环交所为交易平台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早日落地。在这一市场上,上海参与的位于长三角其他省份的清洁能源项目,可以通过获得碳排放权认证(如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并出售来得到更多收益,从而激励其他省份或城市的政府和能源企业积极参加此类合作项目。

3.3 进一步完善华东电力市场机制

建议上海市相关部门与华东能监局等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华东电力市场机制,以方便上海相关部门或能源企业从长三角其他省份购入清洁电力。其一,对于上海参与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应当让上海获得购买其所发电力的优先权或期权;相应地,华东电力市场的非标准合约、期货、期权交易机制需要改革优化,至少先行启动相关试点[4]。其二,需要完善华东电力调峰市场,依托其减轻上海发电企业为调峰而备机的需要,进而减少相应的煤炭燃烧。华东能监局已经在2018 年9 月出台了改革完善该区域电力调峰市场的相关规则文件,在此基础上,上海相关部门可与之合作,加快这一改革的进程,减少上海依靠外来电调峰的体制障碍。在华东电力市场上,上海在购电时应有所选择,优先购买清洁能源所发电力。

3.4 上海对邻省提供定向资金与技术支持

上海可以通过对长三角其他省份提供定向资金与技术支持,参与兴建那里的清洁能源设施,并借助相关合约让这些设施为上海保供,尤其是应急保供或调峰。上海可能参与合作的长三角其他省份清洁能源项目包括:浙东沿海基于深水港区的LNG 接收、储运设施,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天然气发电厂;浙皖边界新安江沿线等处水电站;苏北沿海、浙东沿海(尤其是浙东岛屿)等处海上风能发电厂;苏北、浙东、皖南等处核能发电厂;连接上述清洁能源发电厂与上海的智能电网(包括特高压网和配电网等)[9]。

3.5 推进区域清洁能源合作,优化上海能源结构

上海对接推进长三角清洁能源合作,其着眼点还是放在优化本地能源结构上。如上海能否利用稳定供给的外来电,使2025年(“十四五”期末)上海电煤使用量相对于2017 年减半(即削减2 000 万t 左右)。2011 年,上海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6 141.95万t ,自那以后一路下降,2017 年减少到4 577.84万t,并使同期CO2排放量大幅下降。2013-2014年减少幅度最大,煤炭消费量一下子减少约800万t,但近期“减煤”的潜力似乎变小,2016-2017 年只减少了约50 万t 。就不同产业部门的“减煤”成绩来看,发电用煤是上海煤炭消费的大头(2017 年占89%)。上海“减煤”的成绩主要由发电部门贡献,如2011-2012年发电用煤减少275万t,2013-2014年发电用煤减少837 万t ,其背后是外来电比例大幅上升;但2015-2017 年,受用电需求上升的压力,上海发电用煤在缓慢上升中(年均上升2.6%)[10]。在本地减煤潜力几乎利用殆尽,甚至近年略有反弹的情况下,上海若能参与兴建长三角其他省份清洁能源设施,以保证有更多、更稳定的外来电供应上海,则有可能再次创造2011-2015 年间的电煤削减成绩,达到2017-2025年电煤减半(即削减2 000万t 左右)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交易平台省份长三角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健全监管机制规范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