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林,林 权,张义娟,刘 晓,杭淑莲,刘 梦
(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和饲用饼粕来源,其种植面积、总产均居世界第一[1-2]。杂种优势利用在油菜育种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杂种优势技术并结合高含油率改良目标,是培育高产油菜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3-5]。质不育三系法、萝卜胞质不育系法、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及三系法[6]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育种方式,其中采用质不育三系法选育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7-9],对推动我国油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杂交油菜选育研究,育成了宜油系列的杂交油菜新品种10余个,如宜油15、宜油16、宜油17、宜油19、宜油21[10]、宜油24、宜油25等。宜油27从2007年春季杂交选配,通过2008年至2015年院品种比较试验、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5009)。该品种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含油率高,品质优,抗倒、抗病性强,熟期适中。
1.1.1不育系宜8 A的选育经过
2000年花期,用材料96185(来源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发现的不育株作母本,以材料99254作父本测交,2001年花期,经鉴定99254与不育株的测交组合不育性表现较好,继续用该材料与不育株回交,当年昆明夏繁加代,继续用99254与不育株回交,2002年至2005年花期继续用99254与不育株回交,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2005年稳定成系,定名为“宜8 A”(04-5435 A×99254)。不育系宜8A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专家田间技术鉴定。
1.1.2不育系宜8 A的特征特性
不育系“宜8 A”属甘蓝型,生育期207 d左右,株高176 cm左右。秋播开花初期开放的花朵有微粉,中后期开放的花朵雄蕊退化,彻底不育,雌蕊发育正常,雄蕊高度矮于雌蕊1/2,不育株率100%。该不育系一次有效分枝6.6个,分枝高度52 cm,主花序长56 cm,单株有效角果数381.2个,每角果粒数12粒,籽粒红褐色,千粒重3.6 g左右。
1.2.1恢复系07-4142的选育经过
1999年利用材料99 L 16为母本,以自育材料CY 9601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在杂交一代中选株套袋自交;2001年在分离世代中选优株套袋自交,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2002—2006年继续选优株套袋自交,同时室内品质定性测试芥酸和硫苷,2007年稳定成系,代号07-4142。
1.2.2恢复系07-4142的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生育期219 d左右,植株扇形,匀生分枝,茎杆绿色,叶茎均有蜡粉,叶色深绿,叶缘波状,裂叶2对,开花期中,花瓣黄色较大较宽,花粉充足。株高235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个,分枝高度111.7 cm,主花序长61.3 cm,单株有效角果数490.7个,每角果10.5粒,籽粒圆形黑色,千粒重3.3 g左右。
2007年春季用自育甘蓝型油菜核质互作不育系宜8 A为母本,恢复系07-4142为父本组配,组合代号宜杂07-7。2008年、2009年连续2年参加本院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连续2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同步参加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2016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5009),定名宜油27。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质不育三系杂交种。
在四川地区种植宜油27,全生育期220 d左右,与对照德油6号熟期相当,属中熟种。植株扇形,匀生分枝,茎杆绿色,茎叶有蜡粉,幼苗直立,叶色中绿,裂叶型,裂片数3对,叶缘锯齿;开花期中,花瓣黄色,花瓣较大较宽,花粉充足。株高227.5 cm,一次有效分枝9个左右,主花序长74 cm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524.75个,每角果粒数15.95粒,千粒重3.57 g。
2.2.1院品比试验
2008年参加本院品种比较试验,产量为2 695.6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6.5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继续参加品比试验,产量达3 037.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31.7%,2年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2 216.2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24.1%。
2.2.2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
2012—2013年参加四川省油菜预备试验,6点次试验5点增产,平均产量为2 742.6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82%,位居该组第2(表1)。
表1 预备试验各试验点产量情况
2.2.3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度四川省区域试验,9点次试验8点增产,平均产量2 865.6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8.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度四川省区域试验续试,9点次试验有8点增产,平均产量2 703.7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2.0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2)。
表2 区域试验各试验点产量情况
2.2.4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
在2015年的四川省油菜生产试验中,6点次试验5点增产,平均产量2197.9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6.26%(表3)。
表3 生产试验各试验点产量情况
2014年四川省区试测定,种子芥酸含量0.6%,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7.69μmol·g-1(饼),含油率42.34%。2015年四川省区试测定,种子芥酸含量0.7%,硫苷20.98μmol·g-1(饼),含油率44.25%(表4)。
表4 区试品质表现
2.4 抗病抗逆性表现
2014年四川省区域试验(自然条件下),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29和2.65,分别比对照高0.12和0.89;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感病毒病和菌核病。花期倒伏5%,主花序无效角率8.4%,比对照高3个百分点。2015年四川省区试(自然条件下),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09和4.35,分别比对照低0.03和高1.1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相比表现为抗病毒病、中抗菌核病。花期未发生倒伏。主花序无效角率8.0%、比对照高2.2个百分点。
四川省2年区试共计18点次试验,增产16点次,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及其它类似生态区种植。
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区采用育苗移栽,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苗龄25~30 d,苗床与本田比例1∶5;直播以10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及时间苗、定苗。
壮苗移栽,密度以9万株·hm-2为宜;直播密度以22.5万~30.0万株·hm-2为宜,早播宜稀、迟播宜密。
田间施肥宜采用重底肥、早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条件下,以纯氮15 kg·hm-2,磷肥60~75 kg·hm-2,钾肥225 kg·hm-2,硼肥15 kg·hm-2为宜,其中磷、钾、硼以施底肥方式一次性施用,氮肥则按底肥∶腊肥∶薹肥为5∶3∶2的比例施用[2]。
大田管理要及时中耕除草,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苗期需预防菜青虫、蚜虫等,初花期预防菌核病的发生。
当全田85%左右角果呈淡黄色、主轴角果籽粒转色呈黄褐色时即可收割[2],并抓紧良好天气脱粒晾晒,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