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十八碳脂肪酸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2020-10-09 08:13余坤江叶波涛王天娅AimalNawazKhattak田恩堂
种子 2020年7期
关键词:甘蓝型硬脂酸亚麻酸

晏 伟,余坤江,万 薇,叶波涛,王天娅,Aimal Nawaz Khattak,田恩堂

(贵州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贵阳 550025)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AACC,2 n=38),是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主要油菜类型,主要种植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区域[1,2]。油菜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油菜食用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中国,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主要油料作物[3],而甘蓝型油菜是主要的栽培类型,但中国油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应该积极引进和研究种质资源,从而达到改善油菜群体品质的目的[3]。油菜中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C 16∶0)、硬脂酸(C 18∶0)、油酸(C 18∶0)、亚油酸(C 18∶2)、亚麻酸(C 18∶3)、廿碳烯酸(C 20∶1)、芥酸(C 22∶1)等[4]。本研究主要关注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中含有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硬脂酸(C 18∶0)、油酸(C 18∶0)、亚油酸(C 18∶2)和亚麻酸(C 18∶3)。硬脂酸对人体有害,需要培育低含量的油菜品系;油酸和亚油酸具有较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5],需要培育高油酸和高亚油酸含量的油菜品系;而亚麻酸(C 18∶3)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但其不饱和程度高,易于氧化,可降低菜籽油的货架期[6,7],需培育适宜含量的油菜品系。

油菜十八碳脂肪酸含量在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和报道。杨燕宇等[8]通过半粒法和单株法,进行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统计检测显示,这2种方法测定结果极显著相关,各种脂肪酸含量之间大部分也呈显著相关,其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之间相关性最高(r<-0.922),油酸含量相关性最高(r=0.881)。叶桑等[9]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种不同环境下种植,通过分析得出,在2个环境下油酸与亚油酸含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亚油酸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赵卫国等[10]在甘蓝型油菜DH群体主要品质分析中提到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的相关性最高(r=0.900)。同样,在其他类别的油菜也有相关的研究,田恩堂等[11]对芥菜型油菜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结论,亚麻酸和硬脂酸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00),亚麻酸和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0)。前人对不同类型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分析和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但是对于贵州及西南地区油菜品质相关研究较少。贵州处于喀斯特地貌以及气候条件不定的地区,缺乏优良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本研究在贵阳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并考察了363份甘蓝型油菜的十八碳脂肪酸含量,以期筛选在贵阳环境条件下优异基础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36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材料,这批材料具有丰富的脂肪酸含量的变异。2017年7月在贵州大学农学院教学实验场种植,每份材料种植2行。在开花期,每行随机选择3株材料进行套袋自交,并收获脱粒。

1.2 实验方法

采用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方法测定材料的十八碳脂肪酸含量,包括:硬脂酸(C 18∶0)、油酸(C 18∶0)、亚油酸(C 18∶2)和亚麻酸(C 18∶3)。每份材料选取2个单株进行检测,每个单株称取3 g饱满油菜籽粒,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后用于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

1.3 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和SPSS 20.0软件进行基本数据、相关性、Shapiro-Wilk测验、正态分布图等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性状变异

对36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的十八碳脂肪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对硬脂酸含量进行Shapiro-Wilk检测,获得p=0.00<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图1,表1)。365份材料中硬脂酸含量最高的是Z 08(林编号12-42)(2.9%),最低的是六60(林编13-47)号(0)和4000(0),平均硬脂酸含量为1.9%,变异系数为26.3%,标准差为0.5。硬脂酸含量为0的材料有2份,分别是六60(林编13-47号)(0)和4000(0),占总数的0.6%;硬脂酸含量在0~1.0%之间的材料有8份,占总数的2.2%;硬脂酸含量在1.0%~2.0%之间的材料有165份,占总数的45.5%;硬脂酸含量在2.0%~2.7%之间的材料有188份,占总数的51.8%,此区间材料占比例最大;硬脂酸含量大于2.8%的共有3份材料,分别是Matador(2.8%)、沪油15号(2.9%)、Z 08(林编12-42)(2.9%)。

对油酸含量进行Shapiro-Wilk检测,获得p=0.00<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图1,表1)。365份材料中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全B 02-1(85.4%),最低的是GN 43(0.9%),平均油酸含量为48.3%,变异系数为34.3%,标准差为16.6。油酸含量在0~20.0%之间的材料有35份,占总数的9.6%;油酸含量在20.0%~40.0%之间的材料有59份,占总数的16.3%;油酸含量在40.0%~60.0%之间的材料有169份,占总数的46.6%,此区间材料占比例最大;油酸含量在60.0%~80.0%之间的材料有99份,占总数的27.3%;油酸含量在80.0%~100.0%之间的材料有1份,材料名称是全B 02-1(85.4%);油酸含量大于72.0%的共有6份材料,分别是沪油15号(72.6%)、无名(林编12-45号) (72.8%)、IB(林编13-43号)(73.1%)、全A 04-1(73.1%)、标②(林编12-70号)(74.1%)、全B 02-1(85.4%)。

表1 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统计

对亚油酸含量进行Shapiro-Wilk检测,获得p=0.00<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图1,表1)。365份材料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印AB(林编13-53)(31.6%),最低的是六60(林编13-47)(2.9%),平均亚油酸含量为21.8%,变异系数为16.1%,标准差为3.5。亚油酸含量低于10%的材料有1份,材料名称是六60(林编13-47)(2.9%);亚油酸含量在10.0%~20.0%之间的材料有99份,占总数的27.3%;亚油酸含量在20.0%~30.0%之间的材料有262份,占总数的72.2%,此区间材料占比例最大;亚油酸含量在30.0%~40.0%之间的材料有1份,材料名称是印AB(林编13-53)(31.6%);亚油酸含量大于28.0%的共有8份材料,分别是IB(林编12-230号)(28.0%)、浙油50(28.3%)、无名(林编12-45号)(28.3%)、IAB(林编12-228号)(28.5%)、印AB(林编13-62号)(29.0%)、IB(林编13-43号)(29.1%)、全B 07-1(29.5%)、印AB(林编13-53号)(31.6%)。

对亚麻酸含量进行Shapiro-Wilk检测,获得p=0.00<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图1,表1)。365份材料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六60(林编13-47)(22.0%),最低的是yh(林编12-64)(8.5%),平均亚麻酸含量为12.8%,变异系数为11.7%,标准差为1.5。亚麻酸含量在5.0%~10%之间的材料有8份,占总数的2.2%,分别为:无名(林编12-45号) (9.94%),(801 B×C 7)×标2(林编12-89号) (9.72%),六60(林编12-55) (9.66%),铁杆青(9.41%),YP 1(9.41%),云油早(林编13-40号) (9.32%),无名AC 21(8.69%),yh(林编12-64号) (8.51%);亚麻酸含量在10.0%~15.0%之间的材料有335份,占总数的92.3%,此区间材料占比例最大;亚麻酸含量在15.0%~20.0%之间的材料有19份,占总数的5.2%;亚麻酸含量在20.0%~25.0%之间的材料有1份,材料名称是六60(林编13-47)(22.0%);亚麻酸含量大于16.0%的共有6份材料,分别是7 N 68-3(16.9%)、GN 43(18.4%)、IB(林编13-43号)(16.1%)、六60(林编13-47号)(22.0%)、印AB(林编13-61号)(16.3%)、印AB(林编13-62号)(17.2%)。

图1 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频率分布图

2.2 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种植的363份甘蓝型油菜中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硬脂酸与油酸(r=0.66)、亚油酸(r=0.39)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30)。

表2 十八碳脂肪酸间Pearson相关性

2.3 主成分分析

以363份甘蓝型油菜群体种质材料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获得的4个主成分因子中,第一主成分(PCA 1)解释了51.84%的变异,其中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贡献超过0.77;第二主成分(PCA 2)解释了28.12%的变异, 其中亚麻酸贡献最高,为0.92;第三主成分(PCA 3)解释了12.17%的变异,第四主成分(PCA 4)解释了7.88%的变异。PCA 1与PCA 2共解释了79.95%的表型变异。以PCA 1与PCA 2分别为X轴、Y轴绘制散点图(图2),大部分材料集中在一起(红色圈中,356份,98.07%),7份材料散布在外围,分别是:4 E 014(图中编号25),7 N 68-3(图中编号36),GN 43(图中编号73) ,IB(林编13-43号)(图中编号311),六60(林编13-47号)(图中编号316),印AB(林编13-62号)(图中编号331),无名AC 21(图中编号342)。

图2 以PCA 1和PCA 2分为Y轴和X轴散点图

表3 十八碳脂肪酸主成分分析信息

2.4 分类分析

对4种十八碳脂肪酸进行归类,以“有益”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及“有害”脂肪酸“硬脂酸+亚麻酸”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油酸+亚油酸”与“硬脂酸+亚麻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323。“油酸+亚油酸”变异范围为13.92%~103.75%,均值为70.14%,变异系数为26.51%。“硬脂酸+亚麻酸”变异范围为10.02%~22.00%,均值为14.68%,变异系数为10.64%。以“硬脂酸+亚麻酸”为Y轴,“油酸+亚油酸”为X轴绘制散点图,大部分材料(94.21%)集中在中间区域,只有21份材料散布在外围区域(图3)。有益脂肪酸最低的材料为:yh(林编12-64号) (编号:232,10.03%)和WMAC 21 (编号:342,10.02%)。有益脂肪酸超过100的材料有:WM(林编12-45号)(编号:209,101.08%),IB(林编13-43号)( 编号:311,102.11%),全B 02-1(编号:349,103.75%)(图3)。

图3 分类分析结果图

3 结论与讨论

作为全球主要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在产量[12]、抗倒伏性[13]、根长[14]等生产性状上比其它类型油菜更有优势。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可受温度、海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15-18]。而十八碳脂肪酸是油菜重要的品质性状[3],对甘蓝型油菜具有重要意义。

Jadhav等[19]研究表明,硬脂酸(C 18∶0)为饱和脂肪酸,可由SAD基因合成油酸(C 18∶0)、C 18∶0可由FAD2基因合成亚油酸(C 18∶2),C 18∶2可由FAD3基因合成亚麻酸(C 18∶3)。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4种十八碳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硬脂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硬脂酸与亚麻酸呈负相关关系;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十八碳脂肪酸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11]。另外,本研究还对十八碳脂肪酸进行了分类分析,分为“有益”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及“有害”脂肪酸“硬脂酸+亚麻酸”,且发现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还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分类分析,筛选出部分特异的育种材料。硬脂酸含量最低的3份材料为:六60(林编13-47号)(0),4000(0),GN 43(0.06%);油酸含量最高的3份材料为:全B 02-1(85.39%),全A 04-1(73.09%),标②(林编12-70号)(74.07%);亚油酸含量最高的3份材料为:印AB(林编13-53号)(31.63%),全B 07-1(29.54), IB(林编13-43号)(29.06%);亚麻酸含量最低的3份材料为:yh(林编12-64号)(8.51%), 无名AC 21(8.69)%, 云油早(林编13-40号)(9.32%);有益脂肪酸含量最高的3份材料为:全B 02-1(103.75%),IB(林编13-43号)(102.11%),无名(林编12-45号(101.08%);有害脂肪酸含量最低的3份材料为:无名AC 21(10.02%),yh(林编12-64号)(10.03%),YP 1(10.56%)。该研究可为贵阳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十八碳脂肪酸育种提供材料,也可为该性状的基础研究提供材料。

猜你喜欢
甘蓝型硬脂酸亚麻酸
Bna-miR171g提高甘蓝型油菜耐渗透胁迫能力的功能鉴定
甘蓝型油菜BnMAPK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精料补充料中亚麻酸水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油菜高亚麻酸育种探析
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系选育
胰岛素药物载体的研究概况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α—亚麻酸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