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士斐 插图|陈舜南
我用孟子的话激励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必须吃得起 苦。”
今天我接到从昆明打来的电话,那声音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声音依然还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叮叮咚咚”,像泉水在流淌,陌生的是那声音已经失去了十多年前的那种稚嫩,已是成年人的口吻了。她还叫我叔叔。她便是我19年前结识的彝族女孩管俊兰。
2001年4月,我随奉贤区教育局援滇教师慰问团赴云南,一行9人。回来时,我们决定每人认领一名困难学生。我们的要求是助困对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学生确实家境困难,二是最好孩子学习比较用功。红河州石屏县教育局领导欣然答应。
很快,我们结上了对。根据当地的要求,我们每学期只要给300元资助就可以了。不久我了解到俊兰的父母身体都不怎么好,父亲的肾结石经常发作,靠吃中药缓解。母亲有头晕病。最可怜的是弟弟从小腿脚有病,行走不便。我没大钱也并不大气,只能帮点小忙,让俊兰弟弟先去医院好好查查,查清后再说。每逢过年再给个小红包,让她一家增添点喜庆气氛。
俊兰很懂事,每当收到一点资助,她总是千恩万谢。她也十分诚实地说,叔叔给的钱都还欠姑姑的债了,弟弟和爸妈的病也没能治上。这使我深感贫困山区人民的困境,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绝不进医院的!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也为了提高俊兰的写作能力,我经常写信给她,问这问那,启发她写些有真情实感的东西。然而,我每次收信总使我感到很失望,她的回信内容枯燥空洞,文字呆板空乏。虽然我“遥控指挥”,说这说那,但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我只得把我在报上发表的一些小文章寄给她,供她参考,并强调作文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主题的提炼,云云。
不久,我又从书店买了语、数、外的参考书一并寄给她,增加她的课外读物。孰知,这些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的辅导材料在她那儿竟成了“稀世珍宝",她回信激动地说:“叔叔给我的书,我们从来没见到过,太好了,我一定要好好读,认真做。”她像海绵滴水不留地吸,一刻不停地吸,她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然而,故事发生了转折!那年秋冬,她家种的大萝卜取得了大丰收。据说这是当地的一个扶贫项目,有关部门提供良种让农民种植大萝卜。果然这一年家家户户的萝卜都丰收了。一天,俊兰给我打电话,说是不想读书了。问她为什么?她说不上来,只说萝卜丰收了。我猜出了个大概。我问:“你们家今年收了多少萝卜?”她回答:“很多,很多很多。”我又问:“很多是多少?是一百斤?一千斤?一吨?”她说大概有一吨吧!我又追问:“收购价多少钱一斤?”她答两毛。我继续说道:“那你家就有400元的收入了吧?400元,这能改变你家的状况吗?能使你改变命运吗?能使你家脱贫致富吗?”我连声的责问使俊兰哑口无言。
紧接着,我写了一封长信。我阐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指出了她还是怕苦,想要逃避激烈竞争的事实。我用孟子的话激励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必须吃得起苦。”
很快,俊兰回信给我:“叔叔你都讲对了,我想通了,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赶上班里成绩好的同 学!”
这以后,她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会给我报来喜讯,成绩大踏步地提高。初中升高中她一举考中了省重点中学。但可能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她选择留在石屏一中读高中。
上高中后,俊兰更奋发读书,我对她也不再有什么说教,只是一个劲儿地鼓励,鼓励她考上大学,最好考上上海的大学。如能到上海,我还会资助 她。
在她高三时,我寄去历届全国高考全套试题。她总是十分感恩,并把这种报恩付诸行动,把所有的试卷都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她真得很努力!
高考成绩发榜了,她考了638分,我并不了解这在云南是一个怎样的高分。她十分犹豫,不知该不该填报复旦大学。她征求我的意见。我已远离高考多年,更不知彼时彼地的情况,我怎能妄下判断!无奈之下,我只得请在红河州援滇的冯军检察长帮我处理此事。冯军这位厚道的领导在繁忙的事务中,不顾迢迢几百里山路,抽身驱车到石屏一中。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最后决定建议俊兰填报四川大学,这所学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大学。
录取通知很快下来了,俊兰顺利地被四川大学经济系录取。她上了大学后,我们很少再有联系。而在毕业时,她告诉我要回石屏县里找份工作,因为离家近。我当即批评了她,建议她一定要在昆明落脚生根,昆明机会多,将来可以把父母兄弟接进城里。她听了我的意见,向建行、工行、农行投简历,最终进了昆明的建设银行工作。
俊兰这位彝族女孩是我的忘年交。如今,她已33岁了,生有两个爱女,大的3岁,小的8个月。我只是出了一点小力,帮了一些小忙,她感激我,我也同样感激她。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快乐,考试之乐、录取之乐、就业之乐、新婚之乐、育儿之乐,千金重得,乐而又乐。人活一世,还不就是图个乐!
来自管俊兰的心声
我叫管俊兰,1988年12月11日出生于云南省石屏县龙武镇,一个距离县城87公里的农村家庭,从小热爱学习,小学6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1年考入石屏一中,有幸得到了王士斐叔叔的帮助,一直资助我、鼓励我;2007年我以638分(高出一本线63分)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所学专业为经济学;2011年大学毕业,进入建设银行工作;2014年结婚,2017年有了第一个孩子,2019年有了老二。
有一件对我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事,小升初的时候,我考了全校第一名,毫无疑问可以到县一中上学,但是那个时候很多人家因为经济原因,会选择不去县里,而把这个自己孩子考出来的名额让给富裕一些的人。我的老师和我的父母对于我去不去上一中这个问题讨论过一次,我的母亲坚持让我去读一中。她说只要我愿意学,砸锅卖铁都要让我读书,她当年就是因为穷所以只上到三年级。我的母亲,为了我和弟弟操劳了一辈子,在2012年因为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我。如果没有她的坚持,没有她的鼓励,没有像王叔叔一样好心人的帮助,我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番模样。对于我,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在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