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子
2019 年9 月,我在盖茨基金会的“目标守卫者”年会上,听梅琳达·盖茨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慈善组织去非洲喀麦隆的农村扶贫,给村民一些牲畜幼崽让他们养,养大了之后不仅能吃肉,生下的小牲畜还能送到市场上卖钱。组织在让农民们领牲畜回家的时候,也顺便给他们做了个培训,告诉他们怎么养。
但过了一阵之后,这个组织发现,当地农民很难养活这些牲畜幼崽。是他们能力不行、培训不到位,还是牲畜幼崽水土不服?
后来经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喀麦隆农村的传统,是让男人代表家庭处理对外事务。所以,领牲畜、接受培训,都是男人去。然而,男人把牲畜幼崽领回家,就直接丢给了女人,因为在家照顾牲畜是女人的职责。
性别角色成为扶贫成败的关键。组织者又费了好大劲儿,才说服当地男性让自己的老婆去接受培训。后来,牲畜的存活率果然提高了,也成功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与福利。
另外一个组织在非洲某地推广番茄种植。他们决定主要面向女性推广,让她们能够在自家后院种番茄,给家里提供营养,同时也能拿到市场上售卖。
土地有了,种子有了,渠道有了,培训材料有了,但最大的问题你知道出在哪儿吗?出在收音机上。
这个组织决定通过收音机为女性提供培训,因为当地大部分人不识字,而电视机太贵,收音机相对比较普及。
但是,他们发现,必须找出一个合适的时间来播这个培训节目。这个时间,需要由女性自主支配收音机,而不是由家里的男人占着收音机。
这些都是细节,细节中的细节,也在暗中扼住了女性向上走的瓶颈。不去走访,不跟她们交谈,你根本不会知道。而有时候,改变了这些细节,就能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进步。
2011 年世界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女性农民比男性在农业产出上要低20%至30%,但若是她们受过跟男性一样的教育,拥有同等的资源和信息,二者的产出就没有这个差距。所以,若是给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同等的机会和资源,她们带来的增产,能够喂饱1 亿多人。
那么,怎么给呢?其中一个课题,是解决女性的时间和精力问题。
在农村,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这占据了她们大部分的时间。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务劳动时间都是女性比男性多。情况最好的是挪威,每天男性做3个小时家务,只比女性少半个小时。而越是落后的地方,这个比例越糟,印度女性平均每天要花6 个小时在家务上,男性则不到1小时。而全球男性花在娱乐或社交上的时间,比女性要高不少。换句话说,男人比女人要“闲”(当然,不是说这些“闲”就没用)。
而且,在非洲某些地方,往来取水就得走半小时到一小时。我们一拧微波炉,等于人家花好大劲儿砍柴、生火、做饭。女人大部分时间花在家务上,就等于这些花出去的精力都是没有报酬的(也就是经济学上讲的unpaidwork),她们没有太多机会去学习,去交流种地技巧,去做点儿自己的生意等,而这些是能真正带来财富、提高地位的事情。
而若是对家庭经济没有贡献,那她们在家里就没有话语权,也没有权力支配家庭财务。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若是能够让家庭成员共同决策,让男性分担一部分家务和育儿,女性完全可以挣更多钱。或者,社会可以给女性提供足够多的技术支持,来减少家务劳动的时间,比如天然气炉子和自来水,这些都能让女性获益、解放劳动力。
如果男性帮不了太多,女性自己也能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梅琳达在她的书《提升时刻》里讲,她有一次去印度某地,那边有一个公益组织,深入印度农村,一家家劝说让女性出门,十几个女性每周聚会一次,交流种地经验,互通有无,还各自拿出一点儿钱凑在一起。若是其中一家需要买点儿什么,比如给小孩买书,或者买好一点的种子和家禽,小组就借给她,让她不必屈尊找丈夫。
这些妇女,无一例外,家里的日子都是吃了上顿顾不了下顿。然而互助小组成立仅一年,几乎每家都能拿点儿东西去市场上卖了。
甚至,这群妇女还在当地有了议价权,她们一起呼吁村里修路、通自来水,这样她们能更方便地做家务、去市场交易。
诸如此类,很多脱贫的办法其实不复杂,但最困难的一环,是听女性本身怎么说,是去了解她们的处境,而不是脑补她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提升地位,分担家务,提供小额贷款,教授技术,形成互助……这些都是贫困的解药。
想让这些改变发生,需要研究一时一地的条件,需要相当扎实的社区工作以及研究。这个社会是一个完整、复杂的整体,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制度设计,也需要倾听每个人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变化可以带来彻底的改变,在一个矛盾重重的世界,我们需要一些勇气去做真正的“理性客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