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德育课程中学生评价的有效实施

2020-09-30 06:48张均帅郭文雅
中国德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公益德育评价

张均帅 郭文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许多学校将德育工作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特色化设计,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但现阶段德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有重开发、实施,轻评价的现象。在实际做法中忽略学生评价,缺少对育人效果的反馈和反思;还有为了评而评的形式化评价,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成长反馈。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史家胡同小学在“服务学习”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评价,将课程实施与学生评价融合,用丰富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服务学习”课程是我校一门将服务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创新社会实践课程。课程以公益教育为出发点,将服务与学习紧密结合,提倡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服务学习”课程本着“发现间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让学生经历从“发现一计划一行动一反思一分享”的五步流程。课程实践的本身即是评价的内容,重视学生在服务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及行为表现,多维度关注学生每个方面的成长。

一、协同性评价深抢“发现”

“发现”是“服务学习”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置身于社会中,需要去发现、思考,开展必要的社会调查,确定问题需要解决的必要性。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自由结成刁、组,各自开展调查研究,最终届丈小组成员间互评,选出一个本次组内最想要解决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小组成员再进行头脑风暴,分析项目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间题的方祛,并在班级内公布项目提案,爆推冬以文剩是案的形式提交学校,接受校级评审。

这种采用“自主发现一小组互评一班级总评一学校再评”的协同性评价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认知的局限和教师、学校的过分主导,给学生真正的思维自由。

二、专业性评价指导“计划”

在发现了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怀揣着服务他人的公益梦想,需要经过“明确目标一组建团队一实施计划一风险评估一项目预算”五个步骤将梦想变为行动。

在制定计划前,学校邀请社会专业公益机构和教育部门的公益专家开展培训活动,学生运用所学制定公益项目计划。学生发起的公益项目,以海选和答辩会的形式逐尸通丈专业的珍断隆评价,得到项目意见和建议后,在“班级,年级,学校-集团”不同层面开展活动。同时,学校还组织专家团队,评审出重点项目,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面向全校做项自发布和志愿者招募,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专业导师团队,助力学生完成公益梦想。

三、过程性评价记录“行动”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学生的服务学习项目正式步入行动阶段。“服务学习”课程关注学生在服务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及行为表现,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重视过程性记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填写《学生行动日记》,全面记录在服务学习行动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思、所感,记录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经厉;教师在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对学生的记录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此外,在服务行动中,学生还接受来自资源单位、帮扶对象、家长的评价,多方面、多维度测评学生的参与度、贡献度等。行动日记和多方的评价反馈记录着学生的收获,它们让孩子们在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份责任感、一份同理心,也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四、工具性评价促进“反思”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一大特点,它贯穿于服务的始终。在服务过程中,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和情况纷繁复杂,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学生打破陈规、积极思考,在反思与追问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找出解决問题的途径与办法。

“反思”也是学生服务学习中自我评价最直接的方式。学校设计出了一套评价反思工具表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有效反思,如《反思准备清单》《反思自评表》《四方格反思工作表》等。在工具表中会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用简单的步骤引导学生对服务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行动。

五、展示性评价激励“分享”

“分享”是,浸务学习”最具特色的环节,主要以多种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起到激励公益行动、传播公益思想的作用。

每年的开学典礼、结业仪式、儿童节·一学校都会为在“服务学习”中表现出色的项目,提供向集团、校区全面展示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播放音视频,演示文稿辅助讲演,创作表演诗歌、歌曲、舞蹈或小品,等方式,回忆、再现服务学习的成果及体验。学校也将优秀的、有推广价值的服务学习项目作为典型案例集结成《“服务学习”课程经典案例集》出版发行,详细展示“服务学习”课程中学生们的参与、付出和贡献,也见证了一路以来学生们的收获与成长。

此外,学校还会引入第三方专业结项评价。项目组的学生在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后,将共同接受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评审,提交项目结项报告、项目执行证明、项目物资签收证明等各种结项材料,体验专业的公益项目结项的全过程,并申请国家级创新公益奖项。

“服务学习”课程在“发现一计划一行动一反思一分享”的各个环节中,将学生的实践与评价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反思追问、调整完善、展示激励,体验着成长的无限可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的有效养成。

【张均帅,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少先队总辅导员,史家胡同小学德育主任,高级教师;郭文稚,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年级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鑫超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小学德育中构建服务学习课程体系的研究”(CBIA181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公益德育评价
公益
公益
公益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公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