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0-09-30 01:29徐金兰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炎性证候针灸

徐金兰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长沙 410000)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实践表明,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虽然多样,但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1~2],不受辨证分型影响的中医外治疗法倍受欢迎,如穴位敷贴、针灸等。中医将CVA归于“风咳”范畴,“风”“痰”“虚”为本病的主要发病病机。本文选取114例患者进行研究,以分析穴位敷贴和针灸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同时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4例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CVA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7例)和治疗组(n=57例)。对照组中,男3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65±1.64)岁;平均病程(2.05±0.14)a;哮喘急性发作平均时间(12.13±1.24)h。治疗组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82±1.52)岁;平均病程(2.12±0.16)a;哮喘急性发作平均时间(12.06±1.29)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CVA诊断标准[3];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呼吸衰竭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原发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CVA常规治疗方案,如平喘、止咳、抗炎等。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穴位贴敷疗法药物配方:半夏、白芥子、生麻黄、浙贝、五味子、蝉衣、桔梗各10 g,地龙、乌梅、杏仁各15 g,细辛5 g,甘草6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生姜汁调成糊,以医用胶布为基底,敷贴于风门穴、大椎穴、膈俞穴、天突穴、膏肓穴、脾俞穴、膻中穴、关元穴、双侧定喘穴和双侧肺俞穴之上。每次6帖,敷贴4 h后移除,间隔10 d贴1次,连续贴敷3次。针灸疗法:选取大椎穴、鱼际穴、定喘穴和肺俞穴双侧穴位,对针刺部位实施常规消毒,针刺深度1.8 cm~3.0 cm,留针30 min,3 d/次,连续针灸6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根据患者中医证候(咳嗽、咯痰、气息、咽痒)严重程度进行积分。②血清炎性因子:抽取患者治疗前后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对离心处理后的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

3.2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咳嗽频率和症状评分减少比例,CVA患者疗效被分为四个等级。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症状评分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咳嗽频率减少≥2/3,70 %≤症状评分减少<95 %;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1/3<咳嗽频率减少<2/3,30 %≤症状评分减少<70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咳嗽频率减少≤1/3,症状评分减少<3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98 %)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4.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4 讨 论

CVA病因复杂,遗传、免疫功能等主观因素和饮食、气候、药物等环境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并进一步加重病情。长期临床经验表明[6],治疗不及时或不当,CVA可恶化为需长期治疗的典型哮喘。西医以多药联合治疗为主,不仅疗效不稳定,而且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中医药治疗因受证型限制,应用范围局限。祖国医学理论认为,CVA由久伏痰饮而致,寒邪和痰为主要病机。中医外治疗法因能减少内服药物剂量,降低多药联合不良事件等,而备受青睐。

目前治疗CVA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应用广泛的当属针灸和穴位敷贴。穴位敷贴疗法通过刺激大椎穴、天突穴等主穴和膈俞穴等备用穴位,促进药物吸收,改善皮肤血液循环,调理经络气息,从而达到理气疏肝的功效。其中的中药材联合作用,共同发挥了降气化痰、清热止咳等功效。半夏、杏仁、生麻黄、甘草可清热理气、化痰燥湿;五味子、乌梅、蝉衣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针灸在治疗咳嗽疾病上历史久远,其选大椎穴、鱼际穴、肺俞穴、定喘穴和肺俞穴双侧穴位为针灸穴位,均是中医治疗哮喘、咳嗽等肺经病症的传统穴位,相互配穴,可起到涉及表里、止痉平喘、通宣理肺的功效。为分析穴位敷贴和针灸联合治疗CVA的效果,探讨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本文将114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穴位敷贴和针灸联合方案治疗的CVA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总有效率(92.98 %)高,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咳嗽频率和症状评分均减少。进一步分析CV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实施穴位敷贴和针灸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说明穴位敷贴和针灸对于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有研究指出,CVA患者的气道重构与炎性因子关系密切,炎性因子可损伤肺功能和支气管黏膜,是CVA病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常被用于该疾病临床效果的主要参考指标。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8)水平均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患者,表明CVA患者的炎性反应在穴位敷贴和针灸联合治疗下降低明显。

总之,CVA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其临床疗效提升,中医证候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炎性证候针灸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