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山,陈 勇** ,王 霞,尤立坤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 脾胃病科,江苏 盐城 224002;2.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因而容易导致机体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免疫力低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笔者运用中药足浴配合我院自制中药丸剂“整肠宁丸”口服来治疗慢性腹泻虚寒证,以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为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验,提示安全性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门诊,并符合西医慢性腹泻诊断、中医辨证属于泄泻病(虚寒证型)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5.28±12.37)岁;平均病程(3.79±0.76)a。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75±11.96)岁;平均病程(3.54±0.81)a。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患者年龄以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中相关内容评定。大便次数增多(大于3次/d),粪质稀溏或水样,发病时间大于等于4周。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泄泻病脾胃虚弱型及肾阳虚衰型的诊断标准[2]评定。a.大便次数每日3次以上,伴有大便量和性状的改变(粪质稀溏,大便量超过300 g/d),或频繁水样便;b.症状持续在2个月以上。虚寒症候诊断标准:主症:大便稀水样或完谷不化,脘腹痞满;次症: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脉:舌淡胖或有齿印,苔白或白滑,脉沉细。
①必须符合中医及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8周岁~65周岁之间;③在治疗前至少15 d内未使用过相关药物者;④能按时服药,依从性好,没有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①不属于久泻虚寒型的患者;②经检查证实为痢疾、霍乱及全身性疾病、中毒、寄生虫、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③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如结核、肝炎等;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⑤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⑥足部有皮肤病及皮肤破损者,如湿疹、足癣、足部有烧烫伤等。
予中药足浴配合整肠宁丸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足浴方(艾叶15 g,花椒10 g,干姜6 g,附片6 g,肉桂6 g,吴茱萸6 g)加开水约2 000 mL,置于足浴桶中,于每晚睡前足浴约30 min,其间保持药液温度40 ℃左右;同时口服整肠宁丸(红参、苍白术、茯苓、木香、乌药等23味中药组成),每次5 g,每日3次,餐后服用。治疗30 d为1疗程。
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85,产品批号:161214182),每次2 mg,每日3次,疗程亦为30 d。
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A、IgG含量进行检测,评价本方法对虚寒性泄泻患者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估。
主要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A、IgG含量改变,来判断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安全性进行评价:其中无任何不良反应或仅有轻微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表示安全;治疗期间出现较明显不良反应,须经过处理影响继续治疗,或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不能耐受者,或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均表示有安全性问题。
3.4.1 两组患者血清IgA含量比较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IgA含量进行检测,具体结果见表1。经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清Ig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含量比较
3.4.2 两组患者血清IgG含量比较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IgG含量进行检测,具体结果见表2。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清IgG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G含量减少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G含量比较
3.4.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其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大便干结现象,有1例患者出现头痛现象,均症状较轻,未进行干预治疗,症状自行缓解。通过观察发现,本治疗安全性好。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目前感染性腹泻呈逐渐下降趋势,而非感染腹泻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或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则逐年增加[3]。
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参与者,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等。一般认为IgA具有抑制细菌、抗病毒等作用;而IgG通过调节体内吞噬细胞功能,具有中和体内毒素等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毒素及药物等作为慢性腹泻初始的致病因素,继而引起免疫球蛋白的异常表达,导致机体内免疫调节失衡,导致肠道免疫反应,破坏肠道黏膜屏障,最终导致肠黏膜损伤[4]。动物实验表明,气虚型大鼠模型经过治疗后,大鼠血清IgM、IgG等指标明显下降[5]。IgG、IgA水平的降低可以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缓解和观察预后的临床实验室指标[6]。
泄泻首载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皆指泄泻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有关。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腹泻病因主要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病位在胃肠,与脾肾密切相关。脾气虚弱,运化失司,而致泄泻。脾胃为后天之本,而肾为先天之本,生理上两者联系密切,病理上也息息相关,其中一脏受损很容易牵连至彼脏。倘若脾胃功能虚弱,先天之精必然得不到充分滋养,从而出现肾脏亏虚;反之如果肾脏亏虚,则不能温煦脾阳,自然也引起脾气虚,从而导致腹泻。本病一般病程绵长,因此虚寒型是“泄泻病”中的最常见证型。本研究主要以温脾补肾、涩肠止泻为法,通过培补后天之脾阳,以充养先天之肾阳,使得肾气旺盛,脾阳得肾阳温煦,运化得复,升降有序,阴阳调和,故而泄泻得止。
足浴作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由来已久,《灵枢·本输》云:“六腑皆出足之三阳”。足部是人体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互相交汇的场所,如肝、脾、肾、胆、胃、膀胱经均起源于或终止于足部,刺激足部这些经络和腧穴能够调整相应脏腑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脏腑功能恢复,体现了祖国医学“有其内必形于其外,治其外必调其内”的整体观[7]。外治法祖师——清朝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中说:“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阴,而却寒也。”通过足浴能刺激足部穴位和经络,促进人体血脉流通,加强足部气血循环,平衡阴阳,疏通经脉,调理脏腑[8]。足浴治疗虚寒性慢性腹泻,既体现“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之观念,而且也能够避免腹泻期间口服药物后胃肠道反应[9]。
足浴方有温补脾肾、祛湿止泻、调和气血的作用,其中艾叶、肉桂具有散寒祛湿、调和气血之功;花椒、干姜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之效;附片、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之用。而整肠宁丸为我院制剂室生产,方中以红参、白术健脾补气、化湿助运用为君药;辅以苍术、茯苓、木香健脾化湿,柴胡、丹参、当归、元胡疏肝健脾,共为臣药;佐以乌药、防风、白芍、干姜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乌梅、煅牡蛎、补骨脂、草果、益智仁、车前子、诃子、赤石脂涩肠止泻,共为使药;以黄连反佐诸药,防止温补太过,加上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中药足浴与丸剂口服相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起到健脾补肾、温中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中药足浴配合整肠宁丸口服治疗慢性腹泻虚寒证患者疗效显著,治疗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