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0-09-30 01:29王家祥郑华艳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王家祥,郑华艳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 针灸康复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病变而致颈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后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相应神经根支配区的麻木和(或)放射痛[1]。流行病学显示,世界十大慢性顽疾中,颈椎病以9亿人次以上的患病数目高居第二位,中国颈椎病的发病率高达17.6 %[2],且以百万数目逐年上升,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居各类颈椎病之首,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 %~70 %[3]。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虽多样、有效,但颈椎牵引疗法以其高效、安全居于保守治疗方案首位[4],而椎小关节松动手法是我科自制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拿手法,临床用之有效。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保守治疗方案,尤其是牵引疗法及推拿疗法的结合以其高效性已逐渐为广大患者所接受[5]。

笔者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对运用牵引状态下行椎小关节松动手法与单纯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进行研究与比较,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依照纳入标准将2018年10月~2019年9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自愿原则纳入80例,按其就诊顺序编单双号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因观察时脱失5例,有75例进入疗效统计,其中治疗组(牵引下手法治疗组)39例,对照组(单纯牵引组)36例,两组总脱落率低于10 %,符合统计学要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治疗前未经外科手术治疗;③前2周内未接受相关药物及物理治疗等;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能正确地完成评估表格。

1.4 排除标准

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精神病患者;③头颈部肿瘤、骨结核等症状相似疾病者;④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⑤局部骨折等病史不属于松动手法和牵引手法适应证者;⑥依从性差者;⑦呼吸衰竭等病情危重者。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①治疗期间同时接受其他干预治疗措施者;②治疗期间病情加重,且必须采取其他治疗措施者;③无法判断疗效或观察病历不完整者。

1.6 终止标准

①治疗期间怀孕者;②牵引、手法难以耐受者。

2 治疗方法

本实验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牵引下椎小关节松动手法组②对照组:牵引组。

基本治疗:两组基本治疗一致,如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活动等。

2.1 治疗组

①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牵引角度以颈椎前屈曲10°位,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10~1/5,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牵引时间20 min。②在牵引状态下,医师予患者颈部行推拿手法。操作方法如下:a.准备手法:医生站于患者身后,自风池至颈根部拿捏颈项两旁软组织放松局部肌肉,再以推法自风府沿督脉推至大椎,根据症状在病变累积部位行按揉法、法,各3 min。b.治疗手法:医生位于患者后方,一手拇指按于紊乱的小关节隆起处作为定点,另一手放于患者面颌部作为动点,在颈椎牵引状态下,两手保持各自水平面,将头缓慢转至定点侧生理位最大角度,面颌部的手突加适当的旋转力,同时按压定点的拇指根据小关节紊乱方向施加推力或旋转阻力,若拇指下有弹动感即停,约5 min~6 min。c.结束手法:摩、揉颈肩部,配合拍法,患者有轻快感为宜,约2 min。

2.2 对照组

单纯牵引治疗,操作同上。

2.3 疗 程

共计2周。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相同。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进行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其涵盖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越低表明症状越严重。疗程结束前后均评定1次。

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症状消失,肌力、颈及上肢功能正常,能正常劳动和工作,症状缓解>90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75 %<症状缓解≤90 %;有效: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30 %<症状缓解≤75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症状缓解≤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方案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3.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有1例受试者因依从性差而退出;对照组中3例受试者因前期疗效不显著而要求退出,1例因依从性差而退出。

4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椎间孔变窄或颈椎双侧软组织肌力失衡引发旋转性移位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病症。研究表明,脊柱功能中关节突关节在对抗扭转载荷时,一旦超载就会发生纤维环等的异常,从而引起椎间盘及神经根异常。由此可见,脊柱平衡在颈椎病中的重要性,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颈椎间盘退变是内因,而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是其外因。[6]

有研究显示,牵引的过程是一个调整椎体平衡的过程[7]。对颈椎的制动及纵向的拉伸,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给予颈椎垂直轴线上的对抗力,改善或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等的解剖位置,减少神经根的压力,解除由于间隙狭窄造成的一系列创伤性反应。总之,通过牵引可以逐步改善神经根的卡压或刺激,维持颈椎生理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8~9]。

推拿疗法目前也已成为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非手术手段之一[10]。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言,各种推拿手法的机制不外乎改善神经根卡压症状,抑制神经根伤害性信息的传导,或抑制或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从而达到稳定脊柱关节平衡、消除炎症、恢复神经传导正常功能状态等[11]。

我科制定的椎小关节松动手法主要以传统推拿手法为依据,结合西医松动手法,提倡以“巧劲”旋转、推动颈椎的小关节,在保证疗效基础上充分提高其安全性。颈椎病多为“骨错缝,筋出槽”问题,根据颈椎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原理,针对脊椎肌肉及软组织的静力性平衡[12],通过对脊椎小关节行旋转等被动或主动活动治疗,能调整脊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松解脊椎肌肉及软组织紧张度,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目的,同时也避免出现颈椎大幅度扳法等脊髓损伤风险性。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8例。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经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量化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牵引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牵引治疗的疗效,证实了这一复合手法能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有效率。

在牵引结合椎小关节松动手法的治疗方案中,牵引疗法可以松缓局部肌肉紧张,增宽椎间隙,从而有利于针对已紊乱的病变部位行椎小关节松动手法予以横向复位。纵横同时施力,牵引于颈椎行纵向拉伸,椎小关节松动手法调整横向平衡,两者相辅相成,纵横调整,快速达到颈椎动静平衡,恢复其原有的内在应力平衡,以更有效地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症状,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牵引结合椎小关节松动手法通过维持颈椎纵横平衡可以缓解神经根的压迫,该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安全、高效、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