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绩效分析研究

2020-09-30 08:00许舒雯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安徽省绩效评价

文/许舒雯 王 凯 杜 珵(.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专项资金。安徽省按照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对2019 年度安徽省承担的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本文依据《2019 年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自查报告》相关数据,对2019 年度安徽省专项资金配置情况、绩效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根据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安徽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改善全省各级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基层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根据《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重点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科技创新示范等4 个类别项目。

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2018 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情况,2019 年安徽省专项资金优先选择切合现实需求、符合目标导向、服务整体战略的129 项项目立项,支持总经费7000 万元。其中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类项目71 项,占总数目的55.04%,支持金额4140 万元,占总金额59.14%;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类项目25 项,占总数目的19.38%,支持金额1220 万元,占总金额17.42%;科技创新示范类项目25项,占总数目的19.38%,支持金额1030 万元,占总金额的14.71%;科技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类项目8项,占总数目的6.20%,支持金额610 万,占总金额的8.71%(见图1)。

二、绩效评价主要情况

1.绩效评价主要方法

鉴于专项资金项目的特殊性,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遵循分类评价原则、客观评价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选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1]。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评价对象工作的依据。根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强度,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9 年度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的报告》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共设定年度绩效一级指标3 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22 个,满分100 分(见表1)。

图1 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和资金配置

2.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截至2019 年11 月底,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组通过对25 个现场复查项目以及104 个汇总材料项目进行集中评审,技术专家及财务专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三级指标逐一评审、赋分,经汇总得到总体评价结果。2019 年度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为90.98 分,总体级别评定为优。其中,综合评价得分85 分以上(含85 分)的项目共120 个,评定为“优秀”,比例为93%,综合评价得分70~84 分(含70 分)的项目共5 个,整体评定为“良好”。具体分析如下。

图2 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类项目绩效评价得分及项目数

图3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项目绩效评价得分及项目数

(1)科技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类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类项目重点支持研发活动多、仪器设备共享率高、对地方科技发展贡献度大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在皖设立的分支机构和省属科研院所(指地市级以上地方政府所属科研单位,不含转为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单位)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和维修改造科研基础设施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8 家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购置,项目均已完成绩效考核目标,平均得分为93.13 分。

(2)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类项目。专项资金以绩效补助的方式,重点支持了省部共建的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等71 家单位。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重点支持的6 类项目均已完成年度绩效目标(见图2),其中对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安徽省在这些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推动了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产学研合作、开放性研究等作用进一步发挥。

(3)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类项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阜阳、合肥、黄山和亳州4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择优支持了25 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见图3)。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了全省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从事技术创新服务人员。其中农业科技园区通过依托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特色农产品技术推广,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增收,精准脱贫效益明显。

(4)科技创新示范类项目。专项资金还重点支持了科技惠民示范项目、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和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共计25 个(见图4)。科技创新示范类项目的实施,在基层示范了系列应用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普及,增强了民生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服务民生的科技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获得感。但受农业类项目季节性强、气候影响大等客观因素影响,项目承担单位在资金使用及项目绩效评估中得分略低。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完成产出指标情况

图5 项目产出年度目标和实际完成对比

图6 完成效益年度目标和实际完成对比

项目绩效完成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8 项、质量指标2 项和时效指标1 项(见表1)。截至2019 年11月底,129 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全部完成产出指标年度目标值(见图5)。改善科研基础条件的科研机构63 家,超过年度目标3.21倍,覆盖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科研机构新购置了一批急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普勒激光测速仪等,改善了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促进科研仪器设备共建共享,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提升10%,达到预期质量指标要求。壮大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205 家,超过年度目标8.82 倍,重点支持了省部共建的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了安徽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均加大了特色和优势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力度。2019年专项资金培育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40 家,超过年度目标1.35 倍。

在专项资金的推动下,省科技厅加大推进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省级高新区的工作力度。目前,全省已有6 家国家级高新区、19 家省级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

其他产出指标如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培训从事技术创新服务人员、培训和指导农业科技服务人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完成人次、开展创业辅导活动场次、支持地方小微企业/机构/创新团队数目等实际完成值均已超出年度目标值,完成率100%。时效指标资金拨付及时率100%

2.完成效益指标情况

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4项和社会效益指标4 项(见表1)。专项资金支持的129 个项目全部完成效益指标年度目标值(见图6)。技术合同成交额为目标值的1.32 倍;新增在孵企业2385 家,超过年度目标值1.47 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193家,超过年度目标值2.64 倍;促进科技投融资金额达到年度目标值,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达到绩效指标要求;科研成果转化数266 项,超过年度目标值1.87 倍;开放共享仪器设备数提升10.97%;通过支持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及皖北贫困县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科技惠民和科技扶贫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当地农户脱贫。

3.完成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共3 项,评价结果分别是:被服务企业满意度为98.64%,被服务农民满意度为99.02%,从事相关工作科研人员满意度为98.02%,均超过年度制定的目标值。

根据本次绩效评审情况,安徽省2019 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实施能够严格按照《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定支持的四个方面实施,项目研究进度设计合理,专项资金使用有效,项目绩效目标完成进度与项目申报书设计进度匹配度高。通过专项资金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安徽省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有效改善了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

四、 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于2017年开始,经过近3 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绩效评价工作,评估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了资金使用的方式,强化了政府资金的监督管理,增强了经费使用单位的责任意识。但是必须看到,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评价机制、评价指标、评价应用等尚不够科学合理,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1.绩效评价机制层面

当前,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尚不够健全,绩效评价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整体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在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财务等部门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存在偏差;绩效评价与项目申报、项目预算、项目管理之间割裂较为严重;由于缺乏专业、稳定的绩效管理队伍,绩效评价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对此,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需要进一步增强绩效评价意识,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强化对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制度、政策的学习和研究,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做法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内部管理中,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要结合科研项目特征、单位特征和实践经验,研究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明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考核办法等,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绩效评价指标层面

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仍未建立起与项目预算、经费执行等相结合的全面、动态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资金绩效评价模型与指标论证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与需求牵引;绩效评价过程中定性评估多、定量评估少,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尚不够科学合理;且现有评价多以事后静态评价为主,难以有效发挥绩效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导向功能。

对此,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需要建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且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规范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明确界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内涵以及量化计分的标准和计分方法。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绩效评价中对项目的动态、溯源性考核评价要求。要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全流程、全要素考核评估机制的确立,不断提升评价工作的效率、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可比性[2]。

3.绩效评价应用层面

当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尚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往往局限在反映情况这一层次,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不够、反馈不足,尚未建立起评价结果应用的长效机制;绩效评价尚未纳入项目日常管理流程,仍以事后静态评价为主;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与推广重视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应针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特点,建立长效持续的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平台,保持相对稳定的评估专家库、项目管理专职评价负责人。通过平台为项目绩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支持和资金监控等,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同时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效益的考评可进行持续性管理和跟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使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安徽省绩效评价
成长相册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