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 河南郑州 450008)
薄刀岭银矿位于桐柏-大别Mo-Au-Ag-Cu-Pb-Zn-Fe-萤石-金红石成矿带上[1],是近年来在北大别地区发现的一中型银矿床,查明银金属量575.97吨,伴生金,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型。薄刀岭岩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于松扒—龟山—梅山断裂北侧,与成矿关系密切[2]。本文主要从薄刀岭岩体的生成年代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讨论薄刀岭银矿床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
薄刀岭银矿床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的东段(图1)。地层由北秦岭地层区信阳-商城小区(秦岭岩群、寒武系(二郎坪群)、南秦岭地层区西峡-大别小区(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组成。其中龟山岩组最为发育,为一套经历强烈俯冲消减、构造混杂作用改造俯冲增生杂岩[3],是区内金银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
该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中酸性岩体发育广泛。成矿岩浆活动多集中于145Ma~118Ma,且沿桐柏-商城断裂两侧及以南地区分布。严格受断裂控制(北西西向断裂与北北东向断裂的复合部位)的中酸性小岩体是该区钼、金、银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而薄刀岭岩体就受北西西向龟(山)-梅(山)断裂和近南北向竹竿河断裂控制。
薄刀岭银矿床受区域龟(山)-梅(山)断裂控制(图1),由11条呈近东西向平行或雁行状排列的矿体构成[4]。Ⅰ号矿体为主要矿体,赋存于F1韧脆性构造带破碎石英脉中,呈似层状,矿体标高-200m~210m。控制走向长1700m,最大斜深560m。矿体品位银41.00×10-6~833×10-6,金含量0.17×10-6~4.7×10-6。其他矿体则赋存在与其平行的次级贮矿构造中,相距30m~110m,倾向相同,显示了相同的成矿、控矿机制和成因类型。
本次用于锆石LA-ICP-MSU-Pb测年、锆石微量元素的样品均采自薄刀岭岩体内较新鲜的岩石,采样位置BD-NY1、BD-QF1(114.3153,31.5339);BD-QF2(114.3153,31.5335);BD-QF3(114.3142,31.5327)。
薄刀岭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斜长石,多呈它形粒状-半自形板条状,粒径0.15mm×0.50~0.4×0.80mm,含量约40%~48%,见边缘被熔蚀呈不规则状,弱绢云母化,晶面上见绢云母微晶片,双晶发育,以卡斯巴双晶、卡钠复合双晶、钠长石双晶常见;钾长石(30%~36%)它形-半自形板状晶,粒径0.6mm~1.5mm之间,边缘常被熔蚀,形态不规则,部分为条纹长石,粒径0.65mm×1.5~1.0×1.3mm。晶面见高岭石尘状微晶,透明度稍差;石英(15%~28%),它形粒状,粒径0.2mm~1.5mm,微裂纹发育,局部可见波状消光;另有少量的绢云母(0.5%)与高岭石(0.5%)。副矿物主要为锆石、磷灰石,(图2)。
根据测试结果表1知。岩石化学成分ω(SiO2)=73.28%~74.42%,ω(Al2O3)为13.88%~15.00%,ω(Na2O)为4.23%~4.54%,
Kfs.钾长石;Pl.斜长石;Qtz.石英ω(K2O)为4.82%~4.96%。K2O/Na2O比值为1.06~1.17;里特曼指数δ在2.67~2.89之间,平均2.76;A/CNK在0.97~1.02之间;分异指数DI在96.09~96.80之间。岩体投影落在过铝质系列区域见(图3a)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域如(图3b)。
表1 薄刀岭二长花岗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据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图4a),岩石中K、Rb、Th、U富集,Nb、P、Ti等相对亏损。样品稀土元素总量w(∑REE)=57.05×10-6~106.34×10-6,(La/Yb)N为11.15×10-6~11.70×10-6,δEu值为0.07~0.12。稀土元素标准配分模式图呈右倾(图4b),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性强,Eu呈负异常。
阴极发光(CL)图像(图5)中显示,锆石多为无色、透明,自形短柱-长柱状,粒径在40μm~80μm之间,长宽比在2:1~1:1之间,大部分锆石具核边或核壳结构。
DB.NY1样品20个锆石U-Pb同位素测试见表2。锆石的ω(U)在23×10-6~600×10-6之间,ω(Th)在72.6×10-6~387×10-6之间,Th/U之比在0.38~3.72之间,均大于0.1,为岩浆锆石。全部测点数据中,除9、12、17、20号测点明显偏离谐和线(图6),可能为继承性锆石年龄外,其余16个数据获得了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4.0±1.1Ma(MSWD=0.49,n=16),为早白垩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采用“MISA”分类法对薄刀岭二长花岗岩进行分类。岩体TFeO含量在0.78~0.90之间,Rb含量在266×10-6~318×10-6之间,相对较高;Ba在19.0×10-6~42.5×10-6之间、Sr在15.1×10-6~21.9×10-6之间,相对较低。在成因类型判别图(图7a、b)中,主要落入分异的长英质花岗岩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稀土元素整体上具有四组分效应,且具有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711℃~722℃),区别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10]。另外,K2O/Na2O的值为1.06~1.17,显示出富钾贫钠的特征,因此判定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
表2 薄刀岭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试结果
岩体中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岩浆部分熔融源区残余有斜长石,说明当时可能存在加厚的成熟陆壳。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显著亏损,显示岩浆源区的壳源性质。结合大别地区白垩纪Ⅰ型花岗岩特征,薄刀岭岩体构成该区与白垩世(I型)花岗岩有关的金银铅锌成矿系列[11-12]。该成矿系列表现为两期:第一期为高温期,元素组合为Mo、Pb、Zn、Au、Ag,成矿热液形成较大的石英脉,矿石中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第二期为中、低温期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s、Au、Ag、Bi,含矿热液在构造合适部位形成一定强度的硅化、黄铁矿化,矿石主要为构成构造蚀变岩型,形成薄刀岭银矿,伴生金。
秦岭-大别造山带形成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拼合作用。大别山区与燕山期成矿相关的中生代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145Ma~118Ma,又分为142Ma左右和129Ma~134Ma两个集中时间段,前者为整体挤压局部伸展环境,后者为大规模可能为大规模伸展背景下形成。薄刀岭岩体成岩时代为(144.0±1.1)Ma,可能为整体挤压局部伸展环境的产物。
在整体挤压局部伸展环境下,牢山岩体[13]与薄刀岭岩体受北西西向龟(山)-梅(山)断裂和近南北向竹竿河断裂控制侵入就位,形成以韧性剪切带为“形”、以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为“体”的矿床。薄刀岭花岗质岩浆为银矿提供了流体、热量、Au多金属成矿元素。北西西向龟(山)-梅(山)断裂体系为岩浆从深部上侵提供了通道和侵位空间。成矿流体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扩散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化,或沿断裂裂隙空间充填形成石英脉型矿化。
(1)薄刀岭岩体LA-ICP-MS U-Pb定年测试,206Pb/20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4.0±1.1)Ma(MSWD=0.49,n=16),为整体挤压局部伸展环境的产物。
(2)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薄刀岭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具壳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