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
去年4月,高二下学期的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后不久的一天下午,第三节原本是历史课,但因历史老师有急事临时与我调课。我走进教室时,依稀听到学生提到“校长信箱”和“英语老师”等字眼,我马上警觉起来。学生一看到是我,马上就停止了交流。我更加觉得奇怪了。
要写告状信
课后,我找来值日班长荆欣了解班级的当天情况,顺势问她班上是不是有同学对科任老师有意见。她犹疑了一下,如实向我反映了她所知的情况。原来,陈佳等5名同学准备联合其他同学给校长写告状信,投诉英语老师。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晚自习之前,我找来班里没参与此事的几名班干部,借谈近期工作、学习表现之名,旁敲侧击地了解了告状信事件的更多细节。通过摸排,我心里有了初步的“救火”方案。
晚自习时间,我把陈佳等5名学生喊到辦公室,心平气和、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说你们要给校长写信告英语老师,你们能不能先和我说说她哪些地方没做好,我看能不能私底下帮助解决。有问题很正常,关键是我们要想出好的解决办法,闹大了对大家都不好。”
陈佳看我并没有发脾气的意思,稍微放宽了心,跟我诉苦:“我原来不大背英语,但这一个月我下功夫学了,只是底子有些差,有时候背得磕磕绊绊,但洪老师还是拿有色眼镜看我,这段时间不止一次当着全班同学说我烂泥扶不上墙,以后就等着去高果大学(本地的一个大专学校)。”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她批改作业不认真,有时候收上去也不看,甚至有时候不收作业。”“我们班这两次英语考试平均分比其他班低不少,明明是她教得不好,还骂我们笨。”“她上课经常板着脸,有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就当众数落人。”……
等他们说完,我说:“你们能把看法和想法痛快地说出来,说明对我很信任。从你们的表述中分析,英语老师的某些方式确实有失妥当,但是呢,出了问题,很多时候也不全部是一方的责任,往往是双方都有不当的地方,你们说是吧!”他们若有所思。
改写建议信
我趁机问:“那你们能不能谈谈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什么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呢?”
他们不好意思地说:“我有时候上课犯困。”“我不大重视英语,经常把英语作业放在最后写,有时候还写不完。”“我学习不专心,有时候做小动作,还给英语老师起外号。”……
我说:“倘若你们在英语上多花些心思,洪老师对你们的态度或许会改变。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都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洪老师也不例外。洪老师的宝宝还不到1岁,她白天要上课,晚上要照顾宝宝,还要抽时间备课,她的心情和脾气肯定会变得比较差,咱们应该多加理解。既然大家都有做得不妥的地方,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换别的方式交流呢?”他们都摇了摇头。
我接着说:“我建议你们先以书信的形式交流一下。写的时候态度诚恳、真挚一些,先感谢洪老师,再谈自己的不足,最后提一些个人建议。据我了解,洪老师挺知书达理的,她一定会接受的。”
他们觉得有道理,接受了我的建议。学生选择陈佳作为代表给洪老师写一封建议信,我提醒他们注意保密,写好后先给我过目。
合写“情义信”
第二天,陈佳把写好的建议信拿给我,这封建议信对洪老师表示了感谢以及对自身违规行为的歉意,但显得泛泛而谈、不走心。提意见的部分用词比较缓和,但篇幅过大,个别用词不够委婉,估计送出去之后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于是,我让陈佳把其他4名学生找来,一起商讨建议信的内容:
第一部分:表感恩。洪老师受家庭、孩子等牵绊较多,仍坚持上课,并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学生细节和习惯培养,学生很感恩。
第二部分:自责反思。列举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做得不足之处,很内疚,表示自己已经在努力改正。
第三部分:用一笔带过的手法对英语老师提出3个建议。
最后,再次向洪老师致敬。
一天后,陈佳等人把新写的信拿给我看,学生明显开了窍,写出了洪老师不少令人感动的细微表现,饱含对老师的敬意,我们把这封新写的信称为“情义信”。
我对学生说:“这次,我不单是在教你们写信,也在教你们怎样提意见才容易被采纳。首重尊重,次之真诚,为人处世也是如此。”然后我对他们说:“马上要放假了,你们先把信存着,注意保密,等假期回来后,你们暗中把信放在洪老师桌上,然后多注意她的言行举止,有转变记得及时告诉我。”
写信后的故事
从我知道这件事到陈佳等人写“情义信”,我一直没有找洪老师单独沟通,但我在各种场合提醒老师要多正面激励、安抚学生,通过鼓励、表扬、关心,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我想让洪老师想到自己,但又不会感觉到我是在专门说给她听。
可能我的系列运作起到了作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听到学生吐槽洪老师,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越发高涨。后来,据我了解,由于洪老师及时调整了状态,那封“情义信”一直封存在学生那里,成了我们的秘密。
这段经历不仅仅是信件的蜕变过程,更是学生在正确指引下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实际上,在师生矛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中,班主任的教育智慧至关重要。班主任需要心平气和地倾听多方陈述,查清事实,找准问题根源,然后站在学生角度合情合理地剖析问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缓和矛盾,并与学生商讨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同时,抓住教育契机,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文中师生姓名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