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矛盾的新闻报道与网络评论对家长之对园信任的影响

2020-09-29 13:31孙卉张田
学前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孙卉 张田

[摘 要] 为探讨有关家园矛盾的新闻报道与网络评论对家长之对园信任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街头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204名幼儿园家长,让其在阅读有关家园矛盾的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材料之后,填写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园满意程度后,新闻报道方向的主效应和网络评论方向的主效应均显著,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这表明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对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在正向和中性新闻报道下,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会随评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但在负向新闻报道下,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为构建家园互信的良好环境,在家园矛盾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应负责任地进行客观报道并正向引导评论;家长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客观冷静地对待新闻报道与网络评论;幼儿园应在积极开展家园沟通的基础上掌握舆论主动权,通过权威媒体和渠道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并积极引导家长评论的方向,争取家长的谅解与支持,增进家长的对园信任。

[关键词] 家园矛盾;新闻报道;网络评论;对园信任

一、问题提出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家庭与幼儿园的关系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幼儿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家园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有助于幼儿园顺利开展幼儿教育实践;相反,不良的家园关系则通过不同的方面影响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工作的开展。[1][2]然而,近年来,幼儿园虐童、幼儿园装修污染、家长殴打幼儿园老师等新闻报道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家园关系的紧张与恶化,影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信关系。

在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涉及家园矛盾事件的报道会深刻影响着新闻报道读者对家园关系的理解及其对幼儿园的信任。正如医患矛盾的研究所示,如果新闻报道展现的是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则有助于提高大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程度;相反,如果媒体报道的是医务工作者的负面形象,大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程度则会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3]因此,同样是两个群体的矛盾与互信关系,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是否同样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通过智能电子产品阅读网络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事件的主要渠道。与传统新闻报道的形式不同,网络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单向信息的传递过程,其具备的网络评论功能使得新闻报道的读者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发表在线评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4]如此一来,网络新闻报道对读者产生影响的已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本身的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网络在线评论的内容。在线评论的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参照信息,提供给读者以他人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立场,从而与新闻报道本身的内容共同影响读者的信息接收和态度形成过程。

甚至有研究显示,相比于新闻报道本身,针对该报道的网络在线评论对读者看法的影响更大。[5]例如,韩国学者金和李(Kim & Rhee,2005)的研究就显示,新闻报道的读者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在线评论来判断舆论的方向,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6]对于在线评论,林和海德(Lim & Heide,2014)的研究认为其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并将在线评论按照方向性特征划分为积极评论和消极评论两种类型。[7]另一项韩国学者(Kim & Kim,2005)的研究则进一步将在线评论的方向性分为支持、不支持、中立三种方向类型。[8]故此,除了新闻报道本身对幼儿园家长对园信任的影响之外,本研究还关注的是针对家园矛盾事件新闻报道的在线评论的方向性,是否会影响阅读该报道和评论的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水平。

当然,影响幼儿家长对园信任水平的因素众多,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及其网络评论的内容。在这其中,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尤为关键,当家长对幼儿园较为满意时,其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家长对幼儿园充满不满,那么其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也相对偏低。[9]其实不只是在教育领域,在包括消费、[10]管理[11]等在内的众多领域中都存在这一现象,即高满意度与高信任水平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当研究者知道有些变量会影响因变量,但却无法对其进行控制时,可以在研究处理前对该变量进行观测,并在后续统计时运用协方差分析技术控制该变量的影响,即将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自变量中分离出去,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精确度和统计检验的灵敏度。在本研究中,这种变量的“不可控”问题也同样存在:一方面,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中很难要求家长在不考虑对幼儿园满意程度的情况下,仅仅基于阅读的材料来填写对园信任问卷,因为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身的经历移情带入;[12]另一方面,在不可控变量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尽管“恒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额外变量的影响,例如本研究中可以选择对幼儿园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的一部分家长进行研究,对满意程度这一变量进行“恒定”处理,但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群体过于同质,研究结论无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因此,为了更精準地考察家园矛盾的新闻报道和在线评论对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中同时测查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并在后续的统计中将其作为协变量,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加以控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原计划利用幼儿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的机会,向家长发放研究材料和问卷,请家长阅读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材料后,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然而,实际实施后研究团队发现,尽管填写问卷时一再向家长强调是匿名填写,但由于身处幼儿园环境之中,研究中又涉及家长对家园矛盾的看法、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等内容,故很多家长并不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基于这样的情况,研究改为采取街头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

具体而言,研究组在校外培训机构、居民小区、咖啡馆等地点随机选取潜在研究对象。首先,询问潜在研究对象家中是否有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此后,当得到肯定答复后,向其介绍本研究的内容,并着重强调研究过程中无须透露包括家长与儿童姓名、儿童所在幼儿园等在内的任何有关家庭和儿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询问选取对象是否愿意参与此次调查,当得到肯定答复后,该潜在研究对象即成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

基于以上街頭取样的方法,本研究共发放研究材料和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其中儿童的父亲52人、母亲107人、祖辈43人、其他2人(其中1人是儿童的姐姐,1人是儿童家的住家阿姨),年龄分布在1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04±13.07岁。

(二)研究材料

1. 新闻报道材料。

本研究中有关家园矛盾的网络新闻报道收集于新浪微博,为了避免出现研究对象先前了解事件的情况,本研究的新闻报道材料对真实的新闻报道事件进行了改编,原始内容为广西日报的官方微博“@广西日报”于2015年6月10日报道的一起家园矛盾事件,大致内容是一所幼儿园的幼儿出现发烧等症状,幼儿家长怀疑是幼儿园装修污染所致,进而引发家园矛盾。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研究材料中保留了网络媒体的名称和头像,以及在线评论发布者的头像、昵称、评论时间等信息。

如前文所述,网络媒体的报道方向可分为正向、中性和负向,其中正向报道是指对家长读者的幼儿园形象感知具有正向影响的报道,在报道描述中,幼儿园方面与家长积极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在调查结果排除幼儿园责任后,进一步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空气净化器等,以消除健康隐患;负向报道是指对家长读者的幼儿园形象感知具有负向影响的报道,在报道描述中,幼儿园方面拒绝与家长沟通,态度蛮横,并将前去采访的记者拒之门外;中性报道是指缺乏影响家长读者的幼儿园形象感知方向的明显信息线索的报道,报道只对该事件进行了中性的描述,在报道描述中,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家长和幼儿园方面都在等待具体的调查结果。

2. 网络评论材料。

如前文所述,和新闻报道一样,网络评论具备方向性特征,即可以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种类型的评论。故在每条新闻报道下,本研究虚拟了几条关于该报道的网络评论。赖胜强和朱敏的文章指出,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网络评论所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评论所表达的信息可以相互印证时,此时信息传播效果要好于单一评论信息,并且该类信息的可信度也更高。[13]因此,本研究在每种评论的方向性特征条件下,均虚拟了三条网络评论。其中,正向评论包括“幼儿园老师也不容易,每天面对那么多孩子,相信他们不会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现在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环境的检查都很严格,相信幼儿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事实依据就抨击幼儿园,说幼儿园‘害孩子,这显然也不公平”;中性评论包括“既然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了,还是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吧”“各说各的理,不好评价”“双方都不容易,希望这事能顺利解决”;负性评论包括“关乎孩子的健康竟然也敢偷工减料,无耻”“幼儿园领导应该也是为人父母的吧,将心比心,这样做他们难道不觉得心有不安吗”“孩子在幼儿园出了事,幼儿园竟然还推卸责任”。

3. 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

本研究选取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Trust Scale from the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Survey, Parent Form)来测查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该问卷由亚当斯和克里斯滕松(Adams & Christenson,2000)编制,用来测查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信程度,分为家长版和教师版,前者用以测查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后者用以测查教师对家长的信任程度。[14]本研究关注的是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故选取了家长版问卷。该版本的问卷共包含19道题目,每道题均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的方法,其中“0”表示“完全不同意”,“1”表示“不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完全同意”,19道题目得分相加即表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相加总分越高表示信任程度越高。问卷整体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每道题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61~0.77之间。

4. 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

如“问题提出”部分所述,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是影响幼儿家长对园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故本研究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同时收集了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在数据分析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具体而言,结合相关研究的惯例[15][16][17],本研究前期在幼儿家长群体中开展小规模调查之后,从幼儿园基本情况、师资情况、教学情况、保育情况和家园沟通情况等五个方面,调查家长对其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满意程度。每个方面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的方法,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介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五个方面的得分相加即表示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相加总分越高表示满意程度越高。问卷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每道题与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88~0.91之间。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流程

本研究是一个3×3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分别是新闻报道的方向(正向、中性、负向)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正向、中性、负向),因变量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所在幼儿园的信任程度,即被试填写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的得分,控制变量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所在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即被试填写幼儿园满意程度问卷的得分。

在正式研究开始之前,为确保“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这两个自变量操纵的有效性,本研究邀请180名大学生对三则新闻报道和每条新闻报道下的三条评论所表达出的方向性用0~10这11个数字评分,其中“0”表示完全负向,“10”表示完全正向。其中,每种实验处理随机分配20人,和正式研究中的处理保持一致,即每名大学生阅读某一种方向性特征的新闻报道和三条方向性特征一致的网络评论,阅读完毕后,对该条新闻报道和三条网络评论进行评分。

在确定自变量的有效性后开始正式实验,即通过街头取样确定被试后,向其介绍研究的具体要求。为避免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的影响,首先请参与者填写幼儿园满意程度问卷。填写完毕后,再向参与者发放新闻报道及关于该报道的虚拟网络评论截图,每位参与者仅阅读某一种方向性特征的新闻报道和三条方向性特征一致的网络评论,其中具体人数分配如表1所示(其中N表示每组的人数)。待被试阅读完毕后,向其发放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最后向被试赠送小纪念品表示感谢。

(四)数据处理

在对自变量操纵有效性进行分析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研究对“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这两个自变量操纵的有效性。在检验实验结果时,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在排除对园满意度的影响后,新闻报道方向的主效应、网络评论方向的主效应以及两者交互效应的显著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变量操纵有效性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正式研究开始之前,为确保自变量操纵的有效性,邀请180名大学生对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所表达出的方向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三种方向性特征新闻报道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F=144.561,P=0.000),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正向报道的评分显著高于中性和负向报道,中性报道的评分显著高于负向报道(表2)。这些结果说明,对于“新闻报道的方向性”这一自变量的操纵是有效的。

此外,每种方向性特征条件下的三条评论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F正=1.983,P正=0.198;F中=1.253,P中=0.293;F负=0.550,P负=0.580)。此后,计算每种方向性特征条件下三条评论的平均得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三种方向性特征条件下三条评论平均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平均分=585.543,P平均分=0.000),进一步事后检验显示,正向评论的平均分显著高于中性和负向评论,而中性评论的平均分也显著高于负向评论(表2)。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网络评论的方向性”这一自变量的操纵是有效的。

(二)被试同质性检验

本研究为3×3的被试间设计,故有9种研究处理。为保证接受处理之前的各组被试是同质的,首先对各组被试进行同质性检验。同质性检验的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9个组的被试在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年龄=1.414,P年龄=0.337),在与儿童关系的分布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χ关系2=12.816,P关系=0.969)。

(三)描述性统计结果

9种处理条件下,被研究者所填写的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和幼儿园满意程度问卷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数据如表4所示。从描述性数据可以大致看出,对于对园满意程度而言,不同处理条件下并沒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于对园信任程度而言,在正向和中性报道条件下,随着评论从正向变为负向,对园信任程度也随之降低;但在负向报道条件下,对园信任程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至于数据之间的精确差异,仍需要利用协方差分析进行进一步检验。

(四)新闻报道与网络评论对家长之对园信任的影响

以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为自变量,家校信任问卷(家长版)得分为因变量,幼儿园满意程度问卷得分为协变量,进行两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确实能够显著预测其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并且能够解释全部变异的19.1%(F满意度=45.700,P满意度=0.000,η2=0.191)。在排除对园满意程度的影响后,新闻报道方向的主效应显著(F新闻报道=9.840,P新闻报道=0.000),网络评论方向的主效应显著(F网络评论=6.550,P网络评论=0.002),两者的交互效应显著(F交互效应=2.804,P交互效应=0.027)。

结合图1和基于Bonferroni校正的简单效应检验可知:对于正向报道而言,幼儿家长在正向和中性评论条件下,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均值差正-中=-0.371,P正-中=1.000),而负向评论条件下的对园信任程度显著下降(均值差正-负=8.215,P正-负=0.008;均值差中-负=8.586,P中-负=0.002);对于中性报道而言,幼儿家长对园信任程度仅在正向和负向评论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正-负=8.590,P正-负=0.004;均值差正-中=5.185,P正-中=0.127;均值差中-负=3.405,P中-负=0.575);对于负向报道而言,无论评论方向如何,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均值差正-中=1.619,P正-中=1.000;均值差正-负=0.118,P正-负=1.000;均值差中-负=-1.501,P中-负=1.000)。简言之,当网络评论方向从正向转为负向时,在正向和中性的新闻报道条件下,家长对园信任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但在负向新闻报道条件下,家长对园信任的程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对园满意程度的条件下,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对幼儿家长对园信任程度的影响依然是显著的,即在正向报道条件下,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要高于负向报道;在正向评论条件下,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要高于负向评论。同时,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对于正向和中性新闻报道而言,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会随评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但对于负向新闻报道而言,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一)新闻报道对家长之对园信任的影响

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18]所谓“拟态环境”指的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的加工后提出的“象征性”的现实,一方面,这种现实经过了媒体的加工和改编,因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客观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发生了偏离;但另一方面,这种“象征性”的现实也不是与客观现实完全割裂,它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其与客观现实的偏离程度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新闻报道的读者以新闻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为媒介去了解客观现实,进而形成个人对于新闻事件的主观态度和认知。[19]因此,在不同新闻报道的条件下,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出现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汪新建和王骥(2017)基于医患矛盾的新闻报道和患者对医信任之间关系的讨论而指出,新闻媒体中所塑造的医生和医院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新闻报道读者对于医生和医院的认知,而这种对医认知则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医方的信任程度。[20]对幼儿家长而言,恐怕亦是如此,即在家园矛盾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首先影响了新闻报道读者对幼儿园及幼儿园老师的形象认知,让读者产生了幼儿园方是“好的”“称职的”或“坏的”“不称职”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

(二)网络评论对家长之对园信任的影响

除了新闻报道本身,本研究还发现,网络评论对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亦存在影响。其实,网络评论对新闻报道读者的影响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甚至有研究证明,网络评论对读者的影响比新闻报道本身更大。[21]正如李和章(Lee & Jang,2010)的研究所示,如果网络评论和新闻报道本身的观点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新闻报道的读者更倾向于基于网络评论的观点形成自己对于该事件的看法。[22]所以,在本研究中,即使当新闻报道的方向为正向或者中性时,只要评论方向为负向,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尽管如此,也有例外,即当新闻报道为负向时,无论评论方向如何,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都相对较低。结合图1,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评论方向为负向时,无论新闻报道的方向如何,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都相对较低。这种读者受负向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在国内外研究中也都有涉及,即新闻报道的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时,更关注负向或消极方向的内容,并基于此来形成自己对于该新闻事件的观点,[23][2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本研究中负向的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的作用。

(三)新聞报道与网络评论的交互作用

除了证明新闻报道的方向性和网络评论的方向性分别对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存在影响以外,本研究的结果还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对于正向和中性新闻报道而言,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会随评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但对于负向新闻报道而言,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皮特和卡乔波(Petty & Cacioppo,1996)提出的信息传播“双路径模型”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该模型认为,信息对于受众的影响存在两种路径,一种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中心路径”,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情绪的“外周路径”。[25]研究表明,由于主观情绪的表达,甚至是简单的情绪宣泄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因此相比于“外周路径”而言,基于客观事实的“中心路径”对受众的影响更大,由此而引发的信息传播受众态度的改变也更持久、更深刻。[26][27][28]国内学者在消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也验证了该理论,即网络信息的客观性越高、事实性越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就越高。[29][30]

对于新闻报道,尤其是如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权威媒体(本研究的材料中保留了新闻媒体的名称以及微博认证标记,以提升材料的真实姓和权威性)的报道而言,其客观的报道通过“中心路径”对读者产生影响。而网络评论是新闻报道的读者对该事件的一种个人看法,[31]一定程度上是读者个人情绪的一种反映,因而网络评论对新闻报道读者的影响更类似于“外周路径”。因此,从“双路径模型”出发,并结合前文提及的研究,即新闻报道的读者更关注负向或消极方向的内容,[32][33]当新闻报道是负向时,相比于通过“外周路径”起作用的网络评论,通过“中心路径”起作用的新闻报道对读者的影响就更显著了,从而使得无论评论方向如何,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五、建议

构建家园互信的环境,无论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幼儿园的积极发展,抑或是对家园共育实践的促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34]基于本研究的发现不难看出,要构建这种家园互信的环境,尤其是在家园矛盾事件频见报端的大环境中,要提升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新闻媒体需要对此做出努力,客观地、负责任地进行新闻报道和评论引导。一方面,新闻媒体需要客观真实地报道家园矛盾事件。尽管本研究发现,积极、正向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评论能够提升幼儿家长的对园信任程度,但这并不意味要新闻媒体“粉饰太平”,忽视家园矛盾事件的存在,而是提示新闻媒体应当客观真实地对家园矛盾事件进行报道,切不可为了“博眼球”“博流量”而歪曲事实、夸大矛盾,进而激化家园矛盾。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需要客观真实地报道正向的“好事情”。有研究显示,相比于中性和正向报道,读者似乎更青睐于矛盾事件的报道,[35]对此新闻媒体应当坚守媒体良知,切不可为了吸引读者,迎合大众的情绪,刻意营造冲突氛围,造成新闻报道中家园矛盾事件的数量远超“好事情”,使得幼儿园处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消极环境之中。

其次,对于家长而言,应当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客观冷静地对待新闻报道与网络评论。一方面,家长是信息的接收者,因此需要明辨是非,做到“不信谣”,避免不实信息对自己的误导;另一方面,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包括幼儿家长在内的每个网络参与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无论是发布网络评论,还是发布自媒体信息,都应三思而后行,做到“不传谣”,避免不实信息对他人的误导。

最后,对于幼儿园而言,一方面,要尽可能避免家园矛盾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幼儿家长对园信任的因素。正如本研究的数据所示,除了新闻报道和网络评论,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也是影响家长对园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如能从软硬件设施、师资配置、教育保育等多方面入手,想家长之所想,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减少家园矛盾事件的发生,对于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程度,构建家园互信的良好环境,必然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当家园矛盾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幼儿园应该做的不是藏着掖着,而是在积极开展家园沟通的基础上,掌握舆论主动权,通过权威媒体和渠道,客观真实地发布信息,努力做到“真相走在谣言的前面”,避免不实信息对幼儿家长的误导。所以,在网络时代,学会如何应对和利用网络媒体实际上是当今幼儿园管理者的必修课,需要幼儿园管理者乃至全部幼教人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TAYLOR H L. A school-based parent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student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 school-family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0:12-19.

[2]张鸿宇,王小英.协作走向合作:美国家园合作关系国家标准的新发展[J].基础教育,2017,14(1):104-112.

[3][20]汪新建,王骥.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及其对医患信任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99-104.

[4]AHN H. The effect of online news story comments on other readers attitudes: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incongruence between news tone and comments[D].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2011:34-36.

[5][22]LEE E J, JANG Y J. What do others reactions to news on internet portal sites tell us? Effect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and readers need for cognition on reality perception[J].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0,37(6):825-846.

[6]KIM E, RHEE J. Rethinking “reading” online: the effects of online communication[J]. The Korean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tudies,2005,50(4):65-94.

[7]LIM Y S, HEIDE B V D. Evaluating the wisdom of strangers: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online consumer reviews on yelp[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14,20(1):67-82.

[8]KIM K, KIM J. Analyzing readers comments in internet newspaper OhmyNews[J]. Korea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 Studies,2005,19(3):7-40.

[9]HU B Y, YANG Y, WU H P, et al. Structural and process predictors of Chinese parental satisfaction towar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ervices[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8,89(C): 179-187.

[10]YAHHOUBI M, ASGARI H, JAVADI M. The impact of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n organizational productivity, customer trust and satisfaction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 study in the Iranian hospitals[J]. Journal of Education & Health Promotion,2017,6(1):6-15.

[11]SHIH-YI C H, MUJTABA B G. Team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rust,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the testing of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s[J]. Review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1(3):17-24.

[12][18]馮希莹.从过程视角看当前网络舆论的非理性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1(04):203-205.

[13]赖胜强,朱敏.网络口碑研究述评[J].财贸经济,2009(06):127-131.

[14]ADAMS K S, CHRISTENSON S L. Trust and the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examination of parent-teacher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grades[J].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0,38(5):477-497.

[15]HAMBLIN-WILSON C, THURMAN S K. The transition from early intervention to kindergarten: parental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1990,14(1):55-61.

[16]ULREY G L, ALEXANDER K, BENDER B G, et al. Effects of length of school day on kindergarten performance and parent satisfaction[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1982,19(2):238-242.

[17]原晋霞.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J].学前教育研究,2011 (12):6-9.

[19]FARMAN L, RIFFE D, KIFER M, et al. Finding the truth in politics: an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the epistemic political efficacy concept[J]. Atlantic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8,26(1):1-15.

[21]YANG H. The effects of the opinion and quality of user postings on internet news readers attitude toward the news issue[J]. The Korean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tudies,2008,52(2): 254-281.

[23][32]郝龙,王志章.互联网负面新闻偏好对患方信任的影响:基于网络新闻大数据与CSS2013的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8(04):38-47.

[24][33]ZHANG K Z K, ZHAO S J, CHEUNG C M K, et al.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reviews on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a 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67(C):78-89.

[25]PETTY R E , CACIOPPO J T.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to attitude changes[M]. New York: Springer,1996:112-113.

[26]PETTY R E, BARDEN J, WHEELER S C.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C]//DIClEMENTE R J, CROSBY R, KEYLER M C. Emerging theories in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and pesearch: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2009:198-202.

[27]PETTY R E , HAUGTVEDT C, SMITH S M. Elabor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attitude strength: creating attitudes that are persistent, resistant, and predictive of behavior[C]//PETTY R E, KROSNICK J A. Attitude strength: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Mahwah, NJ: Erlbaum,1995:29-30.

[28]PARK D H, KIM S.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knowledge on message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 via online consumer review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8(07):

399-411.

[29]趙建彬,陶建蓉.顾客评价信息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时间距离调节作用[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02):60-74.

[30]龚艳萍,梁树霖.在线评论对新技术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ELM视角[J].软科学,2014,28(2):96-99.

[31]邹伟,何志武.网络评论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界,2003(02):24-25.

[34]孙芳龄,雷雪梅,张官学,等.家园共育的实践意义与开展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07): 70-72.

[35]RUVA C L, MCEVOY C. Negative and positive pretrial publicity affect juror memory and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2008,14(3):226-235.

The Influences of Online News of and Comments on Family-Kindergarten Contradiction on Parents Trust to Kindergarten

Hui Sun,1 Tian Zhang2

(1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Jiangsu Second Normal College, Nanjing 210013 China; 2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s of online news and comments of family-kindergarten contradiction on parents trust to kindergarten, a random sample of 204 parents were selected, and measured by Trust Scale from the Family-School Relationship Survey (Parent form) after reading some online news and comments of family-kindergarten contradi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effect of online news, the main effect of online comment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m were all significant. In the other words, to positive online news, a positive online comment corresponded to a high level of trust to kindergarten, while a negative comment corresponded to a low level; To negative online news, whatever the direction of online comments, the trust to kindergarten was always kept in a low level. Based on these results, 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by kindergartens, parents and media to construct an environment of trust betwe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Key words: family-kindergarten contradiction, online news, online comments, parents trust to kindergarten

稿件編号:201912250007;作者第一次修改返回日期:2020-02-24;作者第二次修改返回日期:2020-03-1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教师工作心理状态研究”(编号:B-b/2018/01/17)

通讯作者:张田,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zhangtian_psy@njust.edu.cn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