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车田逐梦“桃花源”

2020-09-29 10:39蒋炀冯驿驭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桃花源旅游

蒋炀 冯驿驭

汽车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出发,一路往东北方向行驶,连续穿过几条狭长的隧道后,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柏油公路映入眼帘,道路两边是绿油油的田野,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

眼前的画面好似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场景,给人一种“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汽车一路驰骋,远处一幢幢刷着白漆的新房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广袤的武陵山中,通往村组的水泥路像一条条玉带缠绕着座座青山。汽车行驶70多公里后,便到达了车田乡。

车田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车田乡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围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乡村建设、景点构造、民宿打造,形成了以村寨度假为核心特色,集民俗文化体验、自然农业生态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版桃源乡居生活目的地。

乡村旅游让乡野换了新颜

52岁的龚英身穿一件自己设计绣织的孔雀图案短袖衫,后脑勺别着一只粉色的发卡,脖子上戴着一根细项链。

与同龄人比起来,龚英显得有些年轻时髦,看上去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农村劳作妇女。

龚英的娘家位于离酉阳县城150多公里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33年前,她嫁到了酉阳。

“当时娘家也穷,总想着要奔出去,结果是从一个‘穷窝窝挪到了另一个‘穷窝窝。”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龚英记忆犹新。

与车田乡小寨村的村民张邦高结婚后,夫妇倆到外面打工,先后生育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并领养了一个女儿。

4个孩子读书都很努力,这让夫妇俩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但又陷入了要同时承担4个孩子开支的困境。

张邦高是泥瓦匠,在建筑工地做粉刷墙面、贴地砖的活儿。这些年,夫妇俩勤扒苦做,几个孩子不仅被拉扯大,其中3个孩子还考上了大学。

眼看着孩子要成材了,夫妇俩却因学致贫,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家里住的房子一到下雨就四处漏水,一到冬天屋里就灌满了‘呜呜的风声。”张邦高和龚英为此时常愁眉不展。

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张邦高一家人住进了政府修建的新房中。张邦高还靠着自己的一手技艺,把房子装修得漂亮且温馨。

新房是一幢三层小楼,门前是一片荷塘,屋后是一个长满野花的小山坡。看着眼前美景,龚英动起了脑筋:“城里人平时很少见到这景致,我何不开个农家乐,邀请城里人来我的小院做客?”

说干就干。龚英把家里12个空置房间都摆上了双人床,并添置了统一花色的床单、被套,还在院子里种上了花草。就这样,“邦高旅社”顺利开张了。

夏赏荷,冬赏雪,春看草长莺飞,秋看满山红叶。龚英的农家乐吸引了大批酉阳周边和湖北的客人,甚至有些客人来了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除了经营农家乐,龚英还晒干笋、炒制茶叶、制作腊肉。客人们临走时,总喜欢买上一堆农家特产。

张邦高一家的好生活,离不开夫妻俩的辛勤打拼,同时也离不开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大环境。车田乡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优美的田园风光、凉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

对口帮扶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扶贫集团通过改造村民自建木结构房及居住环境,围绕民宿布局产业园、体验园等,打造了以村寨度假为核心特点,以苗绣技艺、自然生态观光、家庭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康体等功能为补充的乡村旅游度假点。

龚英通过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扶贫集团提供的劳动技能培训,不仅学会了苗绣,还拿到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行业职业能力等系列证书。

张邦高也不再外出打工,车田乡正在大搞基础建设,他就近上起了班。去年,他们家的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

“我们不能总是等着国家来帮扶,要想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努力奋斗。”龚英计划,今年内再给自己的“邦高旅社”添置点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游玩。

大山深处的“田园牧歌”

车田乡车田村七组的邓邦友41岁才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总爱说自己是“老来得子”。

邓邦友和妻子冉茂银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夫妻俩都患有好几种慢性病,身体不像同龄人那样硬朗。眼看着村里人陆续都在外面打工挣钱,夫妻俩只能在家里做点农活维持基本生活。

寻医问药十几年,2004年,邓邦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多了张嘴,就多了一份开销,哪里都要花钱。”邓邦友说,“好不容易有了娃,要把他培养成材。”

可是,夫妻俩每个月光吃药的费用就要花上两三千元,还要供孩子读书。前些年,邓邦友和冉茂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6年,邓邦友一家因学致贫,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娃儿总得想办法。”邓邦友找到自己的帮扶责任人郑兴铭,让他帮忙出主意。郑兴铭建议邓邦友养几头牛试试。

拿着借来的钱,邓邦友买来了20头牛。沿着房屋背后的水泥公路往山上走,步行十来分钟便是一片天然草场,邓邦友的牛便养在这片草场上。

“春夏秋三个季节,我的牛都散养在这里,全是生态养殖,长得很壮。”邓邦友乐呵呵地说,只有到了冬天,山上要下雪,他才把牛赶进牛圈过冬。

“我这一头牛可以卖1万多元。”遇到前来买牛的人,邓邦友都推销自己的牛是吃着野草喝着泉水长大的。

2017年,当地政府帮助邓邦友家修建了新房,夫妇俩还享受到了大病医保政策。如今,邓邦友不仅因养牛每年可获得政府提供的产业补助2500元,他还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这个公益性岗位每年有4000元补助。2018年,邓邦友家顺利实现脱贫。

现在,邓邦友住着两层的小楼房,家里还安装了可接直饮水的净水器。为了方便看牛和护林巡逻,他还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代步。

“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你看这地方多美。”牛儿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邓邦友望着四周的青山,眼睛里放着光。

儿子今年高考,邓邦友决定扩修牛圈,再扩大养殖规模。“娃儿如果考上大学了,得多养几头牛。”想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邓邦友脸上洋溢着喜悦。

精准施策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近年来,车田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围绕乡村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创新思路,充分挖掘全乡资源禀赋特色,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油茶、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优美的田园风光、凉爽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

目前,全乡建成铜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等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桃源人家233家,建设叶用枸杞扶贫科研示范基地300亩。全乡的产业实现由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由单一农业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全乡群众的收入也由单一渠道向多个渠道增收转变。

截至目前,车田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6户2793人中,已脱贫599户2700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13%降至2019年底的1.11%。

猜你喜欢
桃花源旅游
走进桃花源
我们一起“云旅游”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隐匿的桃花源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