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
来官楠村驻村前,我的工作单位在重庆市应急管理局。2017年9月,我被选派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浪坪乡官楠村任第一书记。
初来此地,这里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村民们的脸上很少有笑容。
仅官楠一个村,面积就比渝中区还大,整个村子却只有3723人。走在村里,几乎很难看到青壮年,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里喀斯特地貌遍布,乡亲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稀缺,没有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差,走哪里都是泥泞路。
乡亲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不苦?“种田保肚,杀猪保年”的苦日子过多了,脸上自然就很少有笑容。
看着这里的大山和田野,我下定决心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在入户调查中我了解到,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几乎全都是到福建当钢筋工。我们就把“官楠钢筋工”打造成一个品牌,对钢筋工进行劳务技术培训,发放相关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率和收入。
在本地产业上,我了解到乡亲们对见效周期短的产业比较接受,于是和荣昌区合作,大力发展了白鹅养殖。除此之外,我们还发展了油茶、茶叶、青花椒等中长期产业。
脱贫路上要有精气神。我们每月都进行人居环境示范户评比,对评比上的村民进行奖励,发放专门的消费券。群众不仅得到了实惠,还因为获了奖脸上有光,进一步提高了维持好自家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最讓我感动的是,每到过年过节,一些乡亲都会打电话跟我说上两句感谢的话。现在,乡亲们都住进了新房,门前的道路也全部硬化。看着生活一天天变好,他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作者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浪坪乡官楠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