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龙驹多苍翠 勇拔穷根幸福来

2020-09-29 10:39周丹赵廷虎卢晓龙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芦花黑木耳车间

周丹 赵廷虎 卢晓龙

仲夏时节,一场微雨过后,置身万州区龙驹镇远望,场镇四周层峦叠翠、万顷碧绿,山间云雾缥缈,别有一番景致。

近年来,龙驹镇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通过谋产业、稳就业、实施健康扶贫等措施,奋力拼搏,勇拔穷根,乡村环境大为改善,群众收入节节攀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19.39%下降到如今的0.37%,全镇广大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产业“开花”引活水

“咕咕咕……”

6月23日,龙驹镇梧桐村,郁郁葱葱的山林间,不时传来一声声鸡鸣,一群群羽毛黑白相间、体型椭圆肥硕的山鸡正在林间悠闲觅食。

山鸡的学名叫作芦花鸡,是梧桐村从山东省汶上县引进的扶贫产业项目。

鸡叫声传到梧桐村二组村民张定美和妻子邵群的耳朵里,犹如一首首悦耳的乐曲——他们正是靠这一只只在山林间起舞的“精灵”脱了贫。

当天一大早,张定美夫妇便来到鸡棚喂食。鸡棚刚一打开,一群芦花鸡就迅速围聚过来,吃着俩人投喂的玉米。看着一只只活力十足的芦花鸡,夫妻俩满是喜悦。

然而在以前,俩人的眉头从没像现在这样舒展过。

养殖芦花鸡前,张定美常年在外打工,他靠自己的微薄收入供养着一家人。

2017年底,张定美因为意外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父母又常年患病,这让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变得更加举步维艰。也就在这一年,张定美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年9月,来自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白新亮来到了梧桐村,担任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白新亮走遍了整个村子,却发现村里的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几乎全是空白。

“要想带领大家脱贫,得找准对路的产业才行。”白新亮思忖着,村里劳动力少,多林地且植被茂密,养鸡也许是条不错的出路。

理顺思路后,白新亮前往周边有养殖经验的乡镇走访取经,最终把目光瞄向芦花鸡。同年,梧桐村引进鲁渝东西部扶贫产业协作项目——汶上芦花鸡生态养殖扶贫产业项目。

“现在正好有这个扶贫项目,你们家的情形正适合养殖芦花鸡。”走访了解到张定美的情况后,白新亮给他家出起了主意。

听说养殖芦花鸡劳动强度不大,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妻子也可以搭把手,张定美当时就答应下来。

2018年,张定美夫妇开始托管代养200多只芦花鸡,小赚了一笔。2019年,张定美夫妇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并凭借养殖芦花鸡脱了贫。

“今年,我家一共养了3000多只蘆花鸡,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有10多万元收入。”张定美算起账来,笑得合不拢嘴。

当然,开心的不止张定美夫妇。

两年多来,梧桐村通过实施芦花鸡生态养殖扶贫产业项目,建起了390亩花园式汶上芦花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带动龙驹镇生态散养10万只芦花鸡,让芦花鸡变成了村民致富的“宝贝”。

除了芦花鸡养殖,近年来,龙驹镇还培育出百香果、红肉猕猴桃等多个产业项目,全镇基本形成了“果椒菌药茶+生态畜禽”的产业格局,不断带动着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车间稳就业

在龙驹镇,“车间”已成为就业增收的代名词。

近年来,龙驹镇创新扶贫方式,搭建起一间间就业扶贫车间,这些车间寄托着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

龙驹镇宏福村村民程地庚就是扶贫车间的一名“上班族”。

6月23日,记者同程地庚一起踏进位于宏福村的就业扶贫车间——瓜瓜鼎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回来的木耳进行分拣、装盒、搬运。现场一片忙碌。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们两个一天下来能赚300元,在家门口就脱了贫。”看着先前栽培的菌棒上,又开始长出木耳,程地庚仿佛又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程地庚以前在外打零工,由于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和孩子上学需要照看,2016年,他放弃外出务工,留在了村里。

没想到的是,家门口居然办起了扶贫车间,这让程地庚喜出望外。他随即报了名,到车间当起了“上班族”。

如今,瓜瓜鼎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龙驹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70人,固定吸纳40多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

每每提起这个扶贫车间,村民们都忘不了他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马书田。

马书田本是宏福村人,早年离开家乡外出打拼,成了一名企业家。2015年,马书田作为返乡创业人才回到家乡,准备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回到村里后,马书田随即开始多方考察,发现本地青杠树丰富,且是黑木耳种植的好原料,于是决定种植黑木耳。

2016年7月,马书田的黑木耳基地正式投产,当时每天就能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马书田建起了扶贫车间,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小小黑木耳也变身为大家脱贫致富的“宝贝”。

近年来,龙驹镇全力发掘就业渠道,成功创建市级返乡扶贫创业园,入园企业达90家,全镇扶贫车间达到7个,稳固解决辖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2000余人。

人好景美幸福来

6月22日,从龙驹场镇出发,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灯塔社区居民肖吉荣家里。

当天中午,刚吃完午饭,肖吉荣便来到自家猪圈前,将切好的红薯藤加上猪饲料,投喂给家里养的两头大母猪。

除了养猪,肖吉荣还在镇上找了一份干装修的工作。

“这两头母猪下了猪仔,卖了能赚上万元,加上自己在镇上务工有些收入,这日子是不愁了。”肖吉荣盘算道。

看着眼前这个精力十足的中年男子,很难想象就在不久之前,他还饱受疾病困扰。

2018年8月的一天,忙完农活后,肖吉荣在家午休。一觉醒来,他发觉腿部有些不适,没想到几天后情况越发严重,竟连走路都成问题。

身体突发疾病,这让本就贫困的肖吉荣很受打击。

到医院检查后,肖吉荣得知是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腿疾,必须尽快进行手术。但一问,手术费需要好几万元,肖吉荣当时心就凉了,只能是小病拖、大病扛。

听闻此事,肖吉荣的帮扶责任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工作人员郑桂蓉赶忙打消了他的念头:“老肖,你放宽心治病,我来帮你联系解决费用问题。”

2018年12月,在郑桂蓉的帮助下,肖吉荣成功完成手术,两个多月后,身体基本康复。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给我报销了90%的医疗费用,我自己只掏了2000多元,就把病给治好了。”肖吉荣满是感激。

身体好起来,干活不碍事,肖吉荣的好心情溢于言表。就在去年初,肖吉荣还有了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

“签约医生每个月都要上门给我免费检查身体,我的心里踏实多了。”肖吉荣笑道。

近年来,龙驹镇全力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积极预防因病返贫。大力推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面托管龙驹镇中心卫生院,推动建立三级联动服务模式,全覆盖检查贫困患者和筛查重特慢病人员,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由13.6%降至9.8%。

让肖吉荣感到幸福的其实不止自己的身体康复,还有家乡越来越好的人居环境。

不光是邻里各家院子干净整洁,离肖吉荣家只有10多分钟路程的滨河公园也正在加快修建中。那里建有沿河步道和休闲广场,让肖吉荣等周边居民今后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有同样感受的远不止肖吉荣一人。行走在龙驹镇太吉村,农家房屋上的民俗墙画精美雅致,硬化公路两边各色花儿争相怒放。“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住在这里真是一种享受。”遇到外地人来访,太吉村不少村民都会如是夸耀一番。

别致的凉亭、潺潺的溪水、绿意葱茏的农家小院,看着自家被硬化的院坝,闻着房前屋后的阵阵花香,龙驹镇丛木村脱贫户程地福不禁露出灿烂笑容。

如今,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生活环境越来越美,这让龙驹镇广大群众奔向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猜你喜欢
芦花黑木耳车间
芦花飞雪
德江黑木耳
招工啦
芦花
吟雪
把农业搬进车间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