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青 卢晓龙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在过去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一直是“偏远”“贫困”的代名词。
2017年8月起,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向着目标奋力奔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产业,使大山深处的村民吃上了“旅游和产业饭”,在脱贫路上展现出勃勃生机。
旅游火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增多了
海拔1100米的天池苗寨位于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村二社,三面环山,背靠人头山,面朝山王墩,还有一边被乌龟山挡住了视线,只剩下“一线天”通联外界。
过去,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文凤村产业为零,一度成为一个“空壳村”。2018年,武隆区启动天池苗寨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化建设项目,并修通了对外连接的公路。2019年9月,天池苗寨正式开寨迎客。
今年53岁的村民罗元发最近有点忙。“苗寨门口的游客中心工程复工了,我现在每天都去上班,一天能挣300元。”罗元发说。
罗元发口中的工程项目是天池苗寨入口处正在修建的文凤村便民(游客)服务中心。他盼望着工程早日竣工,这样天池苗寨景区就能上一个档次。
因妻子江永明常年生病,罗元发一家曾是文凤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些年,四处借钱看病。我还在外面打过几年工,但收入依然无法满足家庭的各项开支需求”。
2018年底,文凤村利用天池苗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的机会,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由喀斯特旅游集团公司以300万元现金入股合作社,而文凤村村民则以房子、土地入股,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底享受分红。
“正式入股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用家里的7间房入了股。”罗元发笑着说,“开寨就火了,去年国庆节旅游人数达到高峰,苗寨内的民宿天天客满。”
去年底,罗元发拿到了21000多元的分红。不仅如此,他还和妻子在景区开起了特色餐馆,几个月的时间就赚了7000多元。空闲时候,他还在苗寨的项目工地上做工挣钱。如今,罗元发和妻子江永明成了村里的“脱贫先锋”。
“现在明显感觉生活不一样了。”江永明说,她从来没想过,文凤村会有这么美的一天。现在的她,觉得很幸福。
政策好了,两次想“逃跑”的“犟媳妇”扎根了
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中岭村村民黄江萍觉得,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黄江萍老家在广西柳州,是嫁到中岭村的外地媳妇。她很“犟”,曾经两次想过“逃跑”。
第一次想“逃跑”,是在她第一次来中岭村的时候。
那是2018年的元宵节,她陪伴爱人赵朋,从打工所在地杭州坐火车到武隆,再从武隆城区换乘客车到附近的一个乡镇,接着再换乘“小面包”,又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到达赵朋位于中岭村的家。
正逢雨天,山高路陡,泥泞难行。黄江萍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山,从来没走过这么难走的路!进了老屋后,屋内灯光昏黄,遍布尘土和蜘蛛网……黄江萍的心凉了。
赵朋的母亲是个盲人,父亲也干不了重活,赵朋是他们的独子。由于家里太穷,赵朋10岁就被寄养在广西柳州的小姑家。
高中毕业后,赵朋在当地打工,并与小一岁的黄江萍相恋。后来,他们又一起到杭州打工,赵朋送外卖,黄江萍在物业公司做服务员。
为了让老两口脱贫,村干部反复劝说赵朋回家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黄江萍就这样跟着赵朋回来了。
看到家里的情况,虽然赵朋想留在村里养蜂,但黄江萍很犟,坚持认为在城里打工好。在她的坚持下,小两口没多久就“逃”回了杭州。
此后,村干部又多次给赵朋打电话,宣讲养殖中蜂的好处——山里花多,天然适宜养蜂;政府有补贴、管培训、包销售;村里的路修好了,4G网络也有了……
“有了产业,你就会觉得乡村生活也不错。”村干部的这句话打动了赵朋。从小在外漂泊,不能回家照顾父母一直是他的心结。
2019年3月,赵朋再次回到家乡,下决心养殖中蜂。但黄江萍依然很犟,不回来。4月,由于挂念赵朋,黄江萍还是回到了中岭村。
第二次来婆家的时候,黄江萍还是想“逃跑”。
“那时候只想到这里先玩一两个月,再出去打工,根本没想过要在这里扎根。”黄江萍说。
但是不久,黄江萍怀孕了。
“怀孕后没法再去找工作,养小孩又要花许多钱。”黄江萍不得不留在了中岭村。
赵朋继续专注于他的养蜂产业。起初,他养了30桶蜂,由于没经验,损失了10多桶。村干部三天两头带着养蜂能手来指导帮助他。一段时间下来,赵朋养蜂技术大有长进,去年一共养了90多桶,赚了6万多元。
眼看着养蜂产业蒸蒸日上,黄江萍的思想逐渐有了变化。“在这里安家也不错。现在家里的纯收入和两个人在外面打拼差不多,而且能照顧小孩,更重要的是养蜂收入还会不断增长”。
生完孩子后,黄江萍被村委会聘为村干部,专门负责办理村里的各项报表等工作。她白天在村委会上班,赵朋在家带孩子,下班回家后就由她带孩子,赵朋再去照看蜜蜂。
如今,“犟媳妇”不再坚持回城里了。黄江萍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棵大树,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
产业旺了,山坳坳逐渐变成了“聚宝盆”
当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们纷纷脱贫摘帽的时候,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也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上。
6月的清晨,海拔1200米的后坪苗族土家族乡白石村白石坝组满眼是绿,生机勃勃。
行走在村中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在基地大棚里,辣椒、西瓜、香瓜、四季豆等样样齐全,唯独不见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的身影。
“不种那些了,种现在这些品种,收入增加了很多。”脱贫户张树学说道。
“从2019年起,白石村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了一系列农业产业,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脱贫问题。”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介绍。
张树学通过自家4亩土地,联合其他贫困户,一共种植了80亩地,去年收获白萝卜2.5万多公斤、包包菜500多公斤、白菜250公斤,还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红苕干、鲊海椒、苕粉等农家土货,每户分红超过15000元。
“通过种植蔬菜,村里这些贫困户都脱了贫,也增添了产业发展的信心。”杨懿表示。
白石村的蔬菜种植只是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在脱贫过程中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建立茶叶基地、种植花椒、养殖中华蜂等,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脱贫户冉光群,通过在村里的花椒合作社务工,过去两个月就收入3000元。
脱贫户冉龙香,年过半百,一直单身。去年通过养蜂,增收近两万元,还处了个对象。
如今,随着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又因地制宜,开启了乡村旅游的新征程。据了解,按照规划,后坪苗族土家族乡将发展1万亩茶叶、1万亩中药材、1万桶中蜂。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园、生态渔业园、高山蔬菜示范园、传统畜禽养殖示范园、水果采摘示范园,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
后坪苗族土家族乡,这个被大山环绕的山坳坳,正在慢慢变成青山之中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