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领 泥溪蝶变

2020-09-29 10:39李微希丁毅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石缸刘俊王丽

李微希 丁毅

“如今有了干劲,我还要继续扩大养猪规模。”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面务工好多了。”

“环境好了,客人多了,我这民宿的收入肯定还要涨。”

位于云阳县七曜山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的泥溪镇,全域海拔188米至1290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泥溪镇通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措施,汇聚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而今,致富之花遍开泥溪热土,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洋溢在村民们的言谈话语间。

不等不靠摘“穷帽”,养猪脱贫奔小康

走到泥溪镇桐林社区二组村民胡建菊家时,已是中午,此时的胡建菊正在猪舍里给猪喂食。

说起自己养猪的故事,原本不善言辞的胡建菊,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几年前,胡建菊的老公在外打工遭遇车祸,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面对丈夫的病情、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问题,胡建菊不得不返乡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

但这一返乡就意味着没了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2015年,胡建菊家戴上了“贫困帽”。

该如何摘下“贫困帽”?胡建菊摸索着出路。

“最开始我尝试小规模养猪,但规模小收益不好,让我有些力不从心。”胡建菊说。

转眼到了2017年。为了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泥溪镇在全镇范围内常态化开展“讲述身边的脱贫故事”、“颁发脱贫荣誉证”等活动。

听着身边人分享的脱贫故事,了解到各项扶贫政策后,胡建菊意识到:只有从精神上真正地“站”起来,自己才能有强大的力量摘下“贫困帽”。

“来劲儿”的胡建菊,决定继续养猪,并准备扩大规模。

“曾书记,我想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准备贷点款,该怎么办呢?”胡建菊主动打电话给桐林社区党支部书记曾义锋了解情况。

看到贫困户有贷款需求,曾义锋立刻联系泥溪镇银行助贷员。很快,助贷员就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上门为胡建菊开展小额信贷服务。

有了这笔小额贷款,胡建菊迅速规划猪舍建设,扩地、买设备,忙得不可开交。

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扩大,技术的精进,胡建菊家的生猪生意逐步有了起色。仅2018年,她家的生猪养殖收入就达到几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2019年,胡建菊家的养殖收入更是高达35万元左右。

当被问到2020年预计有多少收入时,胡建菊抿嘴笑道:“初步估算了一下,应该要超过40万元。”胡建菊的话语里充满着喜悦,更饱含了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香菇变“金”菇,携手共致富

经过胡建菊家时,有一段路菇香弥漫,一个个白色的香菇大棚立于道路两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桐林社区近年来引以为傲的香菇产业园。

香菇棚里,一个个菌袋像列队的士兵,时刻准备迎接基地负责人刘俊的“检阅”。

2008年,选择回乡创办香菇基地的刘俊,多年来因缺人缺钱,产业迟迟上不了规模。

直到2017年8月,泥溪镇被精准识别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刘俊的香菇基地才得以迎来发展机遇。

2017年底的一天,时任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云阳县泥溪镇工作队队长的何礼兵前去桐林社区考察。

彼时的桐林社区,村民守着旱地靠天吃饭,没有集体经济,更没有产业规划,村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村子愈发冷清。

“要想脱贫,必须有产业!”何礼兵一下就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呢?

经过走访调研,何礼兵发现,香菇产业占地面积小、带动力强,大有可为。

于是,何礼兵主动找到刘俊:“如果给你找钱、找地、找人,你有没有信心把香菇做大做强,带动周围村民一起致富?”

“有啥不敢的,给我搭多大的舞台,我就唱多大的戏!”刘俊毫不含糊地回答。

在这样的机遇下,刘俊信心满满扩大香菇产业规模,香菇基地升级为香菇产业园,开始带动群众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桐林社区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丽就是受益者之一。

王丽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老二也因为健康问题,花费了数万元医疗费。

为照顾孩子,夫妻俩决定回村。这样一来,收入减少,开支却在增大。这让王丽有些喘不过气来。

如何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成为王丽的头等大事。

刘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让王丽到香菇产业园务工,农忙时节,王丽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同时,刘俊还让王丽的丈夫负责香菇产业园钢筋棚的搭建。

“这一来二去,现在我们两人的工资一年加起来有七八万元。”王丽一边麻利地使用扎口机给菌棒封口,一边笑着说。

依托香菇产业园,王丽家成功脱了贫。“现在孩子教育、医疗都有了保障,我要继续好好工作,为全家创造更幸福的未来。”王丽欣喜地说。

整治人居环境,致富之路越来越广

走出香菇产业园,往泥溪镇石缸村前行。

小道整洁宽敞,路旁的农家小院精美别致。房前屋后,菊花、月季、绣球花,为村子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隨意走进道路旁一户人家,厨房、卧室干净整洁,虽然陈设简单,却散发着温馨的味道。

看到石缸村党支部书记黄承明,屋子主人曹胜华热情地招呼道:“黄书记,快进来坐,刚炸了酥肉,你来尝尝。”

今年42岁的曹胜华,19岁时就从邻村嫁到了石缸村。谈起刚嫁来时的情景,曹胜华感慨不已:“当时这里的环境太差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土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泥泞不堪。厕所跟猪舍建在一起,气味十分难闻,还比不上我原来的村子。”

“没想到,现在我不仅搬进了新房,这路也铺好了,水也接通了,厕所也改造了,傍晚出门散步,心里舒服极了。”曹胜华满脸笑容。

如今的美丽蜕变正是泥溪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之一。

从2017年起,泥溪镇在联坪村等10个村社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在人口集中的院落开展污水垃圾处置、院坝硬化绿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喜悦远不止于此。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泥溪镇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从云阳县龙角镇到泥溪镇的主干道扩建工程,一直牵动着全镇人民的心。

返乡创业者梁兵和贫困户吴世容便是道路扩建的受益者之一。

2016年初,一直在外打拼的石缸村村民梁兵返乡创业,流转了当地1300亩土地打造农耕故土园项目,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业。

但一直以来,梁兵都有一个心病:“平均不到5米宽的道路,只能行驶19座以下的中巴车,想要大规模接待旅行团游客,交通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2018年,直到这条道路扩建动工,才真正让梁兵放下了压在心底的石头。

而同样充满期待的,还有在农耕故土园开民宿和小卖部的村民吴世容。交通的改善,人流的增多,势必给他带来更多增收的机会。

“客人多了,赚钱自然就多,谁不想日子越过越好?在这奔小康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呢!”吴世容乐呵呵地说。

而今,有了战胜贫困的干劲,有了产业作为支撑,还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泥溪镇村民为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动力更足了。

猜你喜欢
石缸刘俊王丽
王丽摄影作品欣赏(二)
刘俊
THE VON NEUMANN PARADOX FOR THE EULER EQUATIONS∗
神秘石缸,因何而建
神秘的石缸阵
神秘的石缸阵
In fluence of Ni/Mn ratio on magneto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Ni48−x Co2Mn38+x Sn12(x=0,1.0,1.5,2.0, and 2.5)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s∗
Improved Kernel PLS-based Fault Detection Approach for Nonlinear Chemical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