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换巨变 三建日日新

2020-09-29 10:39王雪刘丹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三变芦花电商

王雪 刘丹

一周七天,被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村民熊勇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每周一三五,沿着山路蜿蜒向下,到50多公里外的县城医院做血液透析;另一部分是,每周二四六七,沿着山路盘旋向上,在海拔900多米的山上养殖芦花鸡。

蜿蜒向下,是为了治病活命;盘旋向上,是为了追逐更好的人生。

8年前,熊勇不幸患上尿毒症。不甘屈服的他,曾试图“绝地反击”,但以失败告终。绝望之中,扶贫干部想方设法帮熊勇引进芦花鸡,为他开了路。沿着这条路,熊勇奋力向前奔跑,由此向命运扳回一局。

这既是熊勇的故事,也是三建乡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过去,因为大山大河阻隔,交通闭塞、产业单一,三建乡饱受贫困之苦。

不甘落后的三建乡,攒足劲头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逐步乘风而起。

时光流转,今朝三建乡,换了新颜。

精准帮扶拔穷根

没事的时候,熊勇总会不由自主地盯着那些漫步林中的芦花鸡发呆。

“如果没有这些芦花鸡,我该怎么办?”熊勇不止一次问自己。

答案是什么?他也无从知晓。

2012年,在外打工12年的熊勇回到家鄉,用多年的积蓄办起了养牛场。眼见日子有了奔头,他却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一家人从此开始了债务缠身的生活。

2017年,熊勇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顿的生活,让他看不到未来。

“难道就这样过一生?”熊勇扪心自问。

不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被任何东西压垮过,天灾不行,贫困更不行。熊勇决定,养鸡试试看。

借助扶贫政策,2019年2月,熊勇引进700只鸡苗,开始了他的“绝地反击”。

没想到的是,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满载希望的鸡苗因感染瘟疫,在一个月内全部死掉。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月后,因妻子遭遇交通事故,一家人又四处借债,整个家庭几近绝望。

“得给他找条‘活路。”熊勇的坎坷经历,让扶贫干部忧心不已。

“针对熊勇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决定还是把山场养鸡作为帮扶熊勇家的重要突破口。”夜力坪村第一书记杨云说。

2019年4月24日一大早,杨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专程带着熊勇和贫困户李大明驱车前往万州区。此前,杨云打探到,万州有一家芦花鸡养殖场,其芦花鸡养殖收益高、风险低、市场广。此行,就是为了考察芦花鸡养殖场。

看到芦花鸡的第一眼,熊勇就心动了。“那些芦花鸡,毛色鲜亮,很是漂亮。”最打动熊勇的是,芦花鸡不仅肉质鲜美,其抗病能力还很强,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

“想养,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熊勇和李大明有些犹豫。

知晓二人难处,杨云向派出单位申请到4万余元帮扶资金,帮忙垫资购买鸡苗。

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熊勇引进1100只芦花鸡鸡苗,再次开始“绝地反击”。2019年底,这批芦花鸡顺利出栏,熊勇收入2万余元。随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使用帮扶资金30万元,帮熊勇在山上建起3个标准化鸡棚,并将养殖规模扩大至1万只。

“这1万只鸡出栏后,我们将收入20余万元。家里多年来的外债,这下终于有望还清了。”熊勇笑了。

看着熊勇的生活有了起色,杨云有了新的打算:“借助熊勇养鸡的示范效应,等销量上来后,我们就要带领群众打造当地的芦花鸡品牌。这将是一条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三变”改革催新变

洗漱整理完后,三建乡蔡森坝村贫困户陈芳仙便出门了。

“一连几天大雨,鱼池里的水怕是涨了不少。”陈芳仙三步并做两步,快速朝村里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走去。

走进冷水鱼养殖基地,只见一口口鱼池整齐排列,水中一群群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

“谁能想到,去年这里还是一片乱石废墟呢!”陈芳仙忍不住感叹道。

走上前,陈芳仙娴熟地查看起育苗情况。看着长势喜人的鱼儿们,她笑了起来:“企业效益好了,我们就有收益了。”

在这里,陈芳仙既是工人,也是股东。按照“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然后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按比例进行分红。

“养殖基地产生效益后,我们村民就有30%的分红,土地每年有600元一亩的流转金,我每天在这里打工还可以收入80元。”陈芳仙很是欢喜。

农民变股东,这只是三建乡全域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

三建乡呈“三山夹两河”之势,海拔从230米到1200米不等,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占比超过70%,基本没有成片的土地。

“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因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产业发展落后,三建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过去长期居全县末位。

2018年,三建乡决定在全乡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以彻底改变这一窘境。

为此,三建乡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内部股权”,让集体经济组织“实”起来;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聚合“农民股权”,让分散的资源“统”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股权”,按照市场化机制集中开发农村资源,让闲散的资金、松散的农民“聚”起来。

随着“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三建乡有了惊天之变——过去的荒地变成了苗木基地,从前的滩涂变成了果林,种上了花椒。

目前,三建乡已发展笋竹7200亩、青脆李3200亩、柠檬1550亩、油茶1410亩,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而这些产业已带动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776户3146人脱贫。

“触网攀云”天地宽

被贫穷围困,大多数人选择走出去,三建乡廖家坝社区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廖丽娟却选择回来。

回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家人需要她,三建乡需要她。

从长江师范学院毕业后,廖丽娟一直和丈夫在外工作。在外面见识到繁华的景象,才体会到落后的滋味,这让廖丽娟不禁琢磨,“怎样才能拉乡亲们一把,翻越那座贫穷大山?”

2018年底,在全域实施农村“三变”改革的同时,三建乡开始从零起步发展农村电商,以走出三建乡销售渠道单一、特色农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

廖家坝社区是三建乡第一个发展农村电商的村子。

“电商发展初期,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一度找不到人做电商。”廖家坝社区第一书记章烈说。

好在,有返乡创业意向、有经验的廖丽娟夫妇被邀请回来,他们带头发展电商,全职从事社区电商工作。

通过电商平台,三建乡的雷竹笋、土鸡、土鸡蛋、冷水鱼等农副产品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当年,廖家坝社区电商服务中心收入超过10万元。在廖丽娟夫妇的示范效应之下,乡里众多年轻人也主动回来,申请加入电商队伍。

在廖家坝社区的带动下,三建乡其余7个村也积极建起了村级电商平台服务站。目前,“三建土特产微商城”已登录村村旺、淘宝、拼多多和扶贫832等多个电商平台。

截至2020年5月,三建乡电商平台农副产品销售总额突破900万元,过半数产品是三建乡特色农产品,直接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成为丰都县电商发展最好的乡镇之一。

“我们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已经有了规模效益,快递费从最初的每单14元降到了每单4元左右。未来销量上去了,运费还可能下降。”三建乡党委书记黄友志说,这意味着产业链的延伸和大市场的开拓,支撑起了物流成本的递减之势。

短短两年多时间,三建乡已逐步成为丰都县的区域性农产品电商销售中心。

如今的三建乡,绿满山川换了新颜,但那山山水水还将继续见证三建乡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三变芦花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芦花飞雪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芦花
吟雪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