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素琴,陈丽香,薛芬芬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过程,其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最终帮助个体和群体建立健康的行为[1-2]。急诊科患者具有疾病种类多、流动性大、治疗时间短等特点,加之患者病情急迫,临床对患者给予科学治疗的同时,应注重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掌握病症有关知识的同时,并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5]。本研究将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分析效果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9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干预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35±1.4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29例,大专及以上1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2.81±1.35)岁;其他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28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各类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通过急诊通道就诊;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配备智能手机能够使用微信软件;经治疗后门诊随诊观察;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内容;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内容:入院24 h内死亡者;入院时为昏迷状态,无法正常交流者;病情危及,转入ICU继续治疗者。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即口头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后期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组采用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首次登记信息时便扫描健康教育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每日定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的内容:(1)急诊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可结合解剖图片、影像视屏等形式展开。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做到防范于未然。(2)用药知识。对药物的作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同时通过微信提醒患者注意按时服药。(3)心理疏导。急诊患者易出现的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等不良情绪,定期推送急诊患者治疗成功的案例,同时设立微信私信提问窗口,由专业人员解答患者治疗过程的各种疑问。(4)门诊复诊。在微信平台公布门诊的复诊时间、地点、预约方法等,有任何变动及时通过微信告知患者。其中健康教育公众号二维码中所有公布的内容均由急诊科高年资医生、护士长信息科人员协商制定。两组患者均随访干预6个月。
(1)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其中两个量表的总分与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呈反相关。(2)遵医行为。采用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遵医行为,共包括作息规律、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5个方面,每个内容分为未遵从(0分)、小部分遵从(1分)、大部分遵从(2分)以及完全遵从(3分)四个等级。满分15分,分数越高代表遵医行为越好。(3)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分别从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评价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每个内容分为不知晓、基本知晓以及完全知晓三个部分,其中知晓率=基本知晓率+知晓知晓率。(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部分,其中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干预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 P<0.05。
SAS SDS组别干预组(n=47)对照组(n=47)护理前70.52±4.57 69.77±4.82护理后47.31±3.24ab 58.75±4.08ab护理前63.74±4.25 63.37±4.56护理后41.24±3.76a 54.70±3.83a
干预组作息规律、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及遵医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干预组(n=47)对照组(n=47)作息规律2.57±0.52a 1.28±0.34按时服药2.70±0.48a 1.58±0.35合理饮食2.73±0.40a 1.53±0.31康复训练2.41±0.52a 1.13±0.49定期复查2.38±0.75a 1.41±0.52总分12.04±1.49 8.34±0.97
干预组对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以及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例(%)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急诊患者常涉及各个年龄段,具有疾病复杂,症状多变等特点,除有效的治疗手段外,优质的护理措施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6]。不同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同,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效率高、信息数据庞大、互动性强等优势,其中微信以手机为终端,将即时化、社交化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立体、多元的宣传体系[7-8]。
本研究将健康教育与微信二维码相结合形成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急诊患者但部分是因为疾病急性发作或突发事件入院,由于生理上的痛苦、无心理准备心理以及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易加强患者交感神经的应激状态,影响治疗和预后。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将疾病专业知识、临床成功案例等向患者讲解,可有效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9-10]。此外,通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同时,微信具有聊天功能,医护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实时帮助,能及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11-12]。本研究将健康教育与微信二维码相结合形成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将其应用于急诊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结果也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模式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中护理后,干预组遵医行为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可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通过图片、文字、小视频等多种方式推送疾病常识,将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以动态形式呈现在患者面前,增加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有效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3-15]。
综上所述,利用二维码技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对急诊患者进行精准的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疾病知识知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