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轨迹
——评《服装艺术设计》

2020-09-29 03:25黄格红
毛纺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轨迹服装

主编:刘元风、胡月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说文》有云:“衣者,依也。”服装作为“衣”的衍生形态,无论种类如何丰富、形式如何变迁、功能如何改进,都不可脱离“与人相依”的根本属性。但人与服装的关系又是十分复杂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二者发展过程中的“静态—动态”对比性。其中,人类作为服装的发明者、推广者和使用者,其生理形态在历史长河中变化非常微小,在时间长河中可将其视为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服装虽然依附于人,却在古今中外的文明长河中经历了不可计数的变化。一静一动之间,表明服装之于人早已不是简单的遮羞御寒之物,人类根据社会潮流变化、文化艺术创新、生产生活需求等因素,结合自我差异展开量体裁衣,每一种服装艺术设计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漫长的探索实践中留下了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由刘元风、胡月共同主编的《服装艺术设计》于2019年10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以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实施者与研究者的身份,分别从理论基础、设计创作、服装分类3个方面阐述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轨迹。总览全书,具有视野开阔、富于创新和务实思维3个显著特色。

一、视野开阔

从理论角度梳理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现代服装设计源自于服装社会化概念产生之后,原始时期服装设计仅为对纺织材料的简单加工,其功能性需求大于审美性需求。服装社会化概念又可从2个维度进行解读:其一是人造物质形态,社会学意义上的服装显然无法从自然界中获得,尽管大自然直接或间接地供应了服装材料,但距离成衣相距甚远,其间还受到实用性、商品性、产品性、经济性等因素制约。换言之,一种或一类服装设计能否最终转化为成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质形态的转化能力,这也直接决定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其二即“文化载体形态”,如果将服装设计融入整个人类文明世界,不禁会让人为服装社会化概念的丰富内涵所震惊,藏服的粗犷大气、肯尼亚民族服饰的原始风情、西装革履的严谨、嬉皮士的浪漫洒脱等。服装不仅包裹着人类的躯壳,也传播着人类的文化,在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审美差异,造就了现代服装设计繁复多样的轨迹支线,因此,作为现代服装设计从业者,仅从服装外观、结构、色彩等表象层面去判断其发展轨迹,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回归理论层面梳理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是一个必然选择。

聚焦该书第一部分“服装设计基础理论”,作者探讨了人类社会与服装设计的关系、阐明了服装于人类的特殊意义,并根据人类着装动机论证了现代艺术设计与服装设计相融合的可行性。概括地说,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基本符合五大理论。其一,保护说理论。从兽皮到羽绒服、从蓑衣到雨衣、从古代铠甲到护垫护膝,现代服装设计很好地继承了“保护人类”这一根本思想,并通过材质加工、改造、增能提升了审美价值。其二,羞耻说理论。人类摆脱蛮荒、走向文明之后,羞耻感上升至精神自我保护的第一位,如果说御寒是服装的生理保护功能,那么遮羞就是服装的心理保护功能。其三,性理论学说。母系氏族向父权社会转化是人类文明的一场大迁徙,服装设计不仅满足了性别区分的需要,也加速了性别差异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分化。其四,装饰说理论。其他与图腾崇拜理论较为相似,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服装文化意象,即便一定程度上脱离现代文明格局,也同样会被坚守下来,这从侧面反映出文化韧性。其五,象征说理论。该理论在近代社会中最为流行,也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主流导向,褪去衣衫后人类本质上无太大差异,但服装赋予每人一个象征符号,将社会地位、性格心理、文化背景等展示出来;整体上看,作者的研究视野非常开阔,基于多元理论角度为读者梳理了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并在书中列举了高级成衣、大众成衣、时装、便服等案例,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

二、富于创新

从创作角度论述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现代服装设计创新遵循2条基本公理,无关民族、地域、文化等要素影响,对于任何群体及个体都是不言自明的。第一条是“服装是一种有形物质”,这与前文强调的服装社会化概念(人造物质形态)一致但又存在差异,如果脱离了“有形”这一限制条件,那么服装也包含了“皇帝的新装”,显然是不属于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的。第二条是“服装设计受到文明水平的制约”,文明水平综合了科技水平、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多维结构,每一个时空下的文明总量是固定的,那么服装设计就不可能超出文明边界,否则会被称为奇装怪服。依据以上2条判断,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应该是线性的,成衣形态一方面取决于人们可获得的服装制造材料、工艺,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们对服装文化艺术的审美,其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风格;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中国服装设计发展轨迹为例,先秦至清末的服装具有清晰的朝代界限,但近代之后西方服装设计理念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服装设计思想大量输出,人们在相互借鉴、模仿中进行创新,至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更是进入了一个“无国界”的生态环境。因此,从创作角度论述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还必须引入一个变量,即“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广度、深度又决定了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的不同步性,如夹克属于上衣、牛仔裤为下衣、领带为配饰,聚合为“服装”这一文化意象整体的过程中,是通过分散、积累、融合等步骤实现的。

该书第二部分服装设计创作要素,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结构思维,对于服装风格设计、款式设计、材料设计等逐一探讨,论证了现代服装设计在成衣元素层面的不同步性,服装设计元素异构也为服装产品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一般来说,设计师在确定服装整体风格、结合当前流行趋势之后,为服装设计创新奠定基调,下一步即可灵活地展开服装设计元素异构,如旗袍的外部轮廓与细节设计上,可以大胆地借鉴欧美裙装,在服装色彩设计上融合常规色、流行色,在服装材料方面进行差异化拼接。当然,现代服装设计创新处在整个发展轨迹的最前沿,成败优劣还有待市场消费的检验。

三、务实思维

从分类角度剖析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轨迹。现代社会空间中,服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但文化多元性并不是造成现代服装设计复杂性的唯一原因,其还要兼顾使用者的需求。直观上看,生理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儿童装、老年装、女装、男装等设计类别,更高层级的社会用途类型中,形成了职业服装、礼服、表演服装等设计差异,即便是同一类服装,在不同的加工技术类别、材质类别作用下,也会展现出区别形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服装设计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以务实思维分析消费需求,充分考虑个体的多重身份转化,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现代服装设计多轨制发展。

该书具有较强的务实思维,书中指出:“与原始着装动机相比,在现代社会中是以着装的外部环境为主要参考”,书中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5W设计依据,包括谁来穿(Who)、什么时候穿(When)、什么地方穿(Where)、为什么穿(Why)和穿什么(What),从这5个方面入手,可以将服装设计定位到最小范围。如书中列举了“女公务员着装”案例,按照5W设计依据展开分析,核心要素依次为“女公务员”“上班时候”“正式场合”“展示良好服务形象”“职业装”,这样一来非常简单明了地勾勒出设计轮廓,在此基础上平衡个人审美需求与公众审美需求,就能够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设计样本。此外,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现代服装设计还可以套用“TPO着装准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和场合(Occasion),这一准则是以外部环境为中心的务实思维,现代社会中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隔离开来,更多的时候人们需按照客观环境限制着装,这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发展的重要轨迹。该书从理论角度、创作角度、分类角度论述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轨迹,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有助于引领我国现代服装设计迈向国际时尚前沿。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轨迹服装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轨迹
轨迹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