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探究

2020-09-29 03:25刘淑强吴改红
毛纺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山西文化遗产文物

刘淑强,张 瑶,张 洁,吴改红

(太原理工大学 轻纺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潞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丝织物,因产于潞安府(今山西晋城一带)而得名,在历史上潞绸曾与杭州锦缎、四川蜀锦共同美誉天下[1-2]。潞绸的历史可追溯到炎黄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目前,精湛的传统潞绸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但是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传统潞绸技艺逐渐消失,怎样保护与传承传统潞绸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数字化技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客观、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且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展示出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拟应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潞绸加以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潞绸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包括对潞绸文物的形制信息和色彩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建立潞绸传统文化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的保护策略。本文可为潞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崭新方向。

1 潞绸兴衰简史

山西泽潞地区是古老农耕与蚕桑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统丝织业的发展与黄河流域蚕桑业的发展息息相关[5-6]。据史书记载[7-9],潞安地区是黄帝元妃嫘祖缫丝养蚕的发源地;唐朝时期,潞绸作为山西主要出口商品销往海外;明清时期,泽潞地区的丝织业渐渐发展到巅峰,山西也成为北方丝织业的织造中心,明朝朱元璋在潞安府设立织染局,专为皇室织造潞绸贡品。山西染织局牌匾(明)[8]见图1,明万历孝靖皇后棺内出土潞绸服装[9]见图2。潞绸不仅作为明清皇室贡品,还随着丝绸之路远销国内外[10]。据史料记载,潞安府每年向明朝皇室进贡的潞绸达5 000~10 000匹,与江浙地区的南方丝绸的进贡量相差无几,在当时一直流传着“南淞江、北潞安,衣天下”的佳话[11-13]。潞绸一度普及到了“士庶皆为衣”的程度。潞绸一直以其精美华丽的特点著称,凭借自己质地优良和产量较大等优势,有“山西之绸,苏松之锦绮,岁额既盈,加造不已”“西北之机,潞最工”等美誉[14-16]。

图1 山西染织局牌匾(明)

图2 明万历孝靖皇后棺内出土潞绸服装

明朝后期,泽潞地区蚕桑业逐渐衰退,潞绸生产虽然受到影响,但在依靠其他区域的蚕茧原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7]。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丝价上涨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泽潞地区机户大减,潞绸迅速衰败。再到清朝末期张之洞请停潞绸织造,潞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8-19]。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丝绸业再次得到恢复和发展。山西高平丝织厂项目成为我国第2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后,山西丝绸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先后成立了17家丝绸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高平丝织厂拥有284台丝织机。20世纪90年代起,山西高平丝织厂经过改制,成立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承担新时期潞绸保护、传承与振兴的责任[20]。2014年12月,高平潞绸被织造技艺入选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潞绸被也拥有了“国宝级”真丝婚被的美誉。潞绸家纺产品(山西吉利尔集团产品新娘潞绸被真丝手绣系列:良宵)见图3。2015年6月,借助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潞绸随山西品牌“丝路”走向了世界[21]。

图3 潞绸家纺产品

2 潞绸文物的数字化复原

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潞绸文物得以重见于世,这些潞绸纺织品文物是分析古代纺织环境、纺织技术及纺织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采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对已发掘的古代潞绸纺织品进行复原,主要对潞绸文物的形制信息和色彩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22]。

2.1 形制信息数字化采集

出土的潞绸文物主要包含潞绸实物、潞绸古代织机和有关记载潞绸的书籍画卷3类。文物的数字化研究核心是对文物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与转变。一些平面文物如古代书籍绘画作品、丝绸刺绣等,数字化信息采集的工作主要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利用高清数字照相机对这些平面文物进行拍摄或扫描,获取文物平面的二维图像,之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图像进行分析与处理,保留提取潞绸织物的传统纹样设计以及图案,并从中分析所折射出的社会背景等[23]。

对于一些立体的文物实物如古代织机,其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在三维空间进行,可采用三维扫描仪和多角度高清照片2种获取方式。虚拟复原与演变模拟技术是文物研究、修复、考古的辅助手段,从对古代文化的信息技术层面进行剖析。传统纺织器械的发展代表了当时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潞绸的纺织机具则代表了山西传统纺织技术[24]。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将古代织机进行三维建模,经过后期处理,可加工为不同精度,进一步了解古代织机的演变及其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吉利尔集团潞绸博物馆的古代的潞绸织机见图4。

图4 吉利尔集团潞绸博物馆的古代潞绸织机

2.2 色彩信息数字化采集

传统潞绸纺织品的图案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潞绸在明清鼎盛时期,色彩已十分丰富。图5为青黄相间的潞绸被面,图6为红色的潞绸织锦缎[13]。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文物保护工作者开始把文物原生态保护作为重点,用数字化的方式采集文物的原真信息并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保存,对传统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逐渐从二维平面展示向三维沉浸式展现发展,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中承载的历史文化文明[25]。目前世界上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法主要利用高分辨率RGB(红绿蓝)三通道CCD(电荷耦合元件)数码相机设备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摄影及摄像记录,采集记录颜色信息,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制定色卡,对数码相机以及显示设备在采集和再现色彩时进行特性化的校正,使采集和显示的潞绸文物的颜色更加接近真实。

3 潞绸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潞绸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数字化传承为潞绸文化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与途径,也为潞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数字化手段使传统潞绸文化与现代发展潮流相结合,使潞绸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扩大潞绸文化在新时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使潞绸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26]。

图5 青黄相间的潞绸被面

图6 红色的潞绸织锦缎

3.1 建立潞绸传统文化数据库

传统潞绸的原真性数字化保护主要体现在潞绸资料数据库的建立[27]。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潞绸的数字化研究手段应用技术主要有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模拟技术可以再现潞绸工艺的全过程,并且对潞绸的织造、染色、刺绣等特色工艺进行详细的记录;将潞绸历史文化、图案色彩、栽桑养蚕、丝线生产及织造过程的系列工艺转化为高清数字数据进行存档,并将与潞绸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潞绸数据库的建设内容框架见图7,潞绸数据库的建立是对潞绸文化的整合,有利于潞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8]。

图7 潞绸数据库内容规划框架

3.2 建立潞绸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

潞绸作为山西传统纺织艺术品,不仅代表了我国古代精湛的丝绸织造工艺,更代表了一种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其承载了山西黄河流域历久弥新的纺织技术与社会文化,是山西区域社会生活以及时代的缩影,而当代人民甚至山西本地居民对潞绸都知之甚少。对于潞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潞绸的传播及弘扬已迫在眉睫[29]。

数字博物馆是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的虚拟博物馆,观众在数字博物馆中可以进行互动式的参与和操作。图8为未来的潞绸数字博物馆渲染图,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示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应用并体现出广阔的前景,数字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展示和陈列手段具有访问方便、形式新颖、效果突出等多种优势,必将成为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30]。

在数字博物馆的实现中涉及到虚拟现实的技术点较多,如博物馆数字场景的建模技术,包括数字博物馆、展厅的设计和构建,以及将各种多媒体信息进行混合建模;如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展示技术,包括在虚拟场景中观众互动参与过程中的相关文字、图像、三维模型、视频等信息集成展示。

在数字博物馆中,观众可以获取潞绸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包括潞绸的兴衰历史、织造技艺及过程、传统纹样图案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还可以参与到种桑养蚕、缫丝织布、染色加工等工艺过程中,感受传统潞绸文化的魅力。

4 结束语

文章基于传统潞绸深厚的文化底蕴,采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潞绸的保护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包含潞绸文物的形制信息和色彩信息在内的数字化复原保护方法,并结合潞绸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化技术分析了潞绸的数字化保护策略,提出了建立潞绸传统文化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2项实质性的保护策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将传统潞绸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将现代科技融入到复杂抽象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潞绸文化在科技时代中传承发展,可以推动潞绸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符合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潞绸这一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展现到人们的眼前,可更好地将潞绸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猜你喜欢
山西文化遗产文物
我在山西等你
文物的栖息之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山西叹五更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物的逝去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