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超
◇滦河大铁桥
滦河发源于河北丰宁,流经滦州市(原滦县)等地,总长约877公里,在乐亭县注入渤海。早年,滦河两岸的人们靠小船摆渡互通往来,雨季时,滦河经常发生洪涝,严重影响两岸人们的日常往来。
滦河自古以来就是滦州与昌黎的分界线。1894年,一座横贯于滦河的铁桥建成了,这就是詹天佑主持建造的滦河大铁桥。这座铁桥,改变了滦河两岸人们的生活,成为我国铁路大桥史上的里程碑,谱写了世界建桥史上的新篇章。
为满足运煤、销煤需求,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胥(各庄)铁路。同年,唐胥铁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长约9.3公里,是我国最早的标准轨距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铁路。为更好地满足开平煤矿的煤炭运输需求,1887年,唐胥铁路展筑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1889年,开始向东北延伸建设,1892年建至滦河段,随之有了滦河大铁桥建设工程。
横跨滦河建造铁路大桥,是工程的难点。李鸿章聘请英国工程专家金达作为建造滦河大铁桥工程的负责人,金达又将滦河大桥段的建设工程转包给英国人喀克斯。当时的滦河上游并没有水库,也没有分流工程,水势很大,河宽流急,且河底淤沙很深,地质情况复杂,连打桩筑墩这项工作也没有完成就宣告失败。喀克斯自己没有成功主持滦河大铁桥的打桩筑桥墩工作,随后,他向日本铁路建造师求助,重新启动打桩筑桥墩工程,依然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喀克斯又将建桥工程承包给一位著名的德国铁路工程建造工程师。这位德国工程师特地从山东省找来一批德国工人开展打桩筑桥墩工作,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修筑桥墩方法——空气打桩法。但是,滦河水流湍急,根本无法开展打桩作业。为了解决水势凶猛的问题,德国工程师甚至派人炸掉了地处滦河西岸的独石山,即使如此仍然无法立桩,最终又以失败告终。独石山的位置与滦河水流方向正对着,高约60米,滦河水从上游飞泻下来直激这座石山上,然后水流折向东南。石山被炸掉后,滦河水流方向偏西了,直接威胁到了滦州城西万亩良田的安全。即使这样,立桩工作仍没有完成。
◇ 北宁路全线补修竣工滦河大桥落成纪念碑
詹天佑曾是金达的实习生,金达十分赏识詹天佑的建桥技术。1892年,在金达的指引下,喀克斯求助时任卢龙县石门镇分段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当时,詹天佑从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回国已有10多年,但是在建桥界,他的名气并不大。詹天佑接手工程以后,到现场考察情况,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外国工程师的各种打桩筑墩方案,找到了他们失败的原因。虽然最初桥址所在位置的水面较窄,便于搭建桥梁,但是水流湍急不利于修筑桥墩,所以詹天佑重新选择了桥址,设在了滦河西岸横山与东岸武山山脚的岩床上,并根据滦河河床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更科学、更缜密的施工方法。詹天佑雇用德国机匠,采用了压气沉箱法,下挖20多米,淘尽流沙,成功筑成桥墩,开创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先河。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让全世界对我国的铁路建造技术刮目相看,詹天佑也因此被金达举荐加入“英国皇家工程学会”,成为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籍会员。滦河大铁桥可谓是詹天佑的成名之作。
詹天佑主持建造滦河大铁桥,历经两年多时间,于1894年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该桥连接了华北与东北两地,可谓滦河一景,是当时我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的铁路桥梁。滦河大铁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桥梁主体和东、西桥头引桥各一,16墩、17孔,全长670余米,单行线铁路,筑桥工程历时32个月。
受当时我国钢铁与水泥的生产条件限制,建桥所使用的所有钢材均是从英国进口。桥墩浇筑也需要从英国进口水泥,但是因费用太高,詹天佑就地取材,选用武山和榆山盛产的石材,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填筑桥墩的石材问题解决了,随之而来的是石材的黏合剂问题,詹天佑为黏合剂的问题想尽各种办法。
◇ 詹天佑
滦河大铁桥西北方向不远处有一个皇帝的行宫——偏凉汀,行宫里的每位御匠都身怀绝技,其中有三位御匠擅长水下作业,并且掌握了水下垒石所用黏合的的秘方,用这个秘方粘贴的石材非常结实,可以抵御高强度水流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堪称“万年牢”秘方。为了解决水下石材粘贴的问题,詹天佑特意向行宫负责水下作业的御匠请教,但知晓秘方的三位御匠都不愿将秘方告诉詹天佑。詹天佑为了滦河大铁桥的顺利完工,经过不懈努力,几经周折,还是得到了秘方。据传,万年牢由熟石灰、糯米粉、卤水等按比例制成。使用了万年牢的秘方,滦河大铁桥的所有桥墩巍然屹立至今,在高温与严寒中度过了100多个春夏秋冬。
◇ 北宁铁路补修竣工光荣碑
滦河大铁桥建成之后,滦州一位张姓举人曾给詹天佑写信道:“近世往往尽中华之物力为外人所用,唯足下能用英国之铁、俄国之木、德国之人、美国之术,造中国之桥。”詹天佑给张氏回信道:“集万国之精华为我所用,乃兴国之道也!”(《滦县文史资料》(第九辑)滦河大铁桥建设项目完工后,詹天佑又主持建造了京张铁路,再展才华。
滦河大铁桥是华北与东北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1939年,日本人进一步侵华掠物,在滦河大铁桥北侧建造了一条复线铁路桥,称为新桥。至此,詹天佑主持建造的滦河大铁桥已使用45年。因新桥完全可以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所以,滦河大铁桥成为铁路备用桥,停止通车,滦河大铁桥第一次退役。
1948年11月,国民党军队将滦河大铁桥和其上游修建的双线铁路桥严重毁坏。双线铁路桥六座桥墩的上半部全部炸坏,部分钢梁落入河底。滦河大铁桥只是桥的一端局部被炸毁。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支队及相关部门立即对滦河大铁桥进行了应急抢修,为东北野战军顺利通过滦河赴平津战役提供了保障。滦河大铁桥修复后,负责修桥的部队又和相关部门一起对其上游的双线铁路桥进行了修复,经过连续多日抢修,列车又顺畅地在滦河上通行。
为了纪念这次重大历史事件,滦河大桥的西侧附近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亭,纪念碑正对着纪念亭,纪念碑的旁边还修建了一座光荣碑。纪念碑的正面最上方镌刻着五角星,下有“北宁路全线补修竣工滦河大桥落成纪念”和“民国三十八年五月立”字样。光荣碑的正面最上方也镌刻着五角星,下刻有《北宁铁路补修竣工碑记》。光荣碑下半部有一道斜裂纹,后被修补,文字依稀可以辨识,现录于下:
北宁铁路为东北华北交通枢纽,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路政腐败年久失修,民国三十七年冬,蒋匪军为迟滞我人民解放军向平津之大进军,后将山海关至天津间大小桥梁廿三座先后炸毁,其中包括石河、滦河及金溪河三大桥,滦河新桥桥墩被毁,六座桥梁被毁,廿四孔情况最为严重。平津解放后,我支队即奉命补修北宁全线及大小桥梁之全部正式复旧。自二月初开工,迄五月末,凡四阅月全部工程次第竣工,计补修线铁路四零五公里,抽换枕木十七万根,耗人工二十万,整理电线二三九公里,恢复滦东七站号志。正式修复大小桥梁二十座,尤以滦河新桥工程浩大,累计四万余工,历时八十日始底于成。在此次补修中,我全军上下发挥高度劳动热忱,不辞艰苦,夜以继日,党员率先,功臣辈出,乃能于短期间胜利完成此光荣而艰巨之任务。爰作碑记,以垂不朽。
光荣碑落款是“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支队”。光荣碑清晰地记录了滦河大铁桥经历的这段被损毁和被补修的全过程。
纪念碑和光荣碑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三十八年五月”,也就是1949年5月,滦河大铁桥上游的铁路桥才被补修完毕,而平津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也就是说,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一直都是詹天佑修建的滦河大铁桥在为平津战役的人员输送和货物运输服务。
1951年,滦河大铁桥修复,因当时滦河上只有铁路桥,没有公路桥,两岸的交通全靠渡口摆渡过河,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增加,摆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遂将之前闲置的滦河大铁桥铺上木板,作为代用公路桥,单线通行,它是当时我国不多的公路大铁桥。1974年,滦河大铁桥南新建一座公路大桥,俗称南桥,该桥双线通车,投入使用后,滦河大铁桥因其单行线的不便第二次退役。至此滦河大铁桥作为公路大铁桥使用已满23年。
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有专家对这次大地震的能量释放做了评估,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新公路桥严重损毁,为完成救灾工作,启用滦河大铁桥,承担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工作。唐山大地震当天下午,东北地区的救灾部队很快就到达了滦河东岸,滦河大铁桥虽然在震后桥墩和桥梁俱在,但是毕竟年代已久,桥面铺的板子已经朽烂,而且余震频频发生。官兵救援心切,顾不得自身安危,对大铁桥进行了实地察看后,由驾驶技术娴熟的官兵试路。第一辆卡车顺利通过后,其余卡车鱼贯而上。全部救援车辆顺利通过,直奔唐山开展救灾工作。见状,铁路护桥员马上指挥其他车辆交替单线行使通过,大地震后中断12小时的公路交通恢复了,滦河大铁桥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1976年,詹天佑82年前用块石垒墩建造的桥,竟能抗御强烈地震而不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唐山大地震后,当时的河北省公路局工程队对滦河大铁桥进行了加固施工。1977年,南桥修复通车,詹天佑主持建造的滦河大铁桥第三次退役,成为永久的历史纪念。
2001年,滦河大铁桥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历经多年风霜雪雨的滦河大铁桥以“清代滦河铁桥”之名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