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启
看过《西游记》的小读者应该都知道一位叫“顺风耳”的神仙,他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让人十分羡慕。其实,自然界中的某些动物为了生存,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也练就了能听到超远距离或者极为轻微的声音的能力,堪称动物界的“顺风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中的佼佼者吧!
大象
两套声音传输系统
大象是人们熟悉的哺乳动物,它们体型庞大,拥有一条长长的鼻子,四条粗壮的大腿,还有一对巨大的耳朵,其长度可以达到1米以上。大象的这对大耳朵可以很好地收集空气中的声波信息,其听力范围大概在16~1.2万赫兹。因此,大象能够用次声波交流,其声音频率远远低于人类的听力范围。
在自然环境中,次声波的传播距离通常为4~11公里。这就使得大象不仅能够听到极轻的声音,还能听到极远的声音。而且,耳朵并非大象唯一的听力工具,它们还能用脚来“听”。这个时候,它们往往站着不动,身体稍微前倾,重心放在前脚上,声波就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了。
耳廓狐
耳朵大,听得清
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的沙漠地带,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狐狸。它们的体长只有30~40厘米(不包括尾巴),卻有着长约15厘米的大耳朵,极具特色。
耳廓狐的大耳朵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的,就像两个不停运转的散热器,让它们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大耳朵也有助于发现猎物或逃生,除了大大的耳廓便于收集声音,耳廓狐中耳内的空心结构还能够把传到耳朵内的声音放大,从而增强听力,以便对周围的轻微声音迅速做出反应。它们的洞穴一般建造在沙漠的灌木丛下,通常有多个出入口。一旦听到“敌人”靠近的声音,它们就能迅速做好准备,溜之大吉。
大耳蝠
我的声呐系统说关就关
大耳蝠,也叫鬼蝠,体型较小,没有尾巴,耳朵宽长,可以达到30~34厘米。它们的分布范围较广,包括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栖息在原始森林和废弃的建筑物内,以小型哺乳动物、昆虫、鸟类和青蛙为食。
众所周知,蝙蝠在漆黑的环境中,是利用声呐系统进行回声定位的。它们先发出超声波,而后截获其遇到物体或其他动物后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而判断出目标的方位。与其他蝙蝠相比,大耳蝠改进了自己的听力系统——它们不用声呐系统捕猎,而是借助特大号的耳朵来聆听猎物的声音。在靠近猎物的时候,它们甚至会关闭声呐系统,进入秘密行动状态,完全依靠猎物的振动声来判断其方向。这个时候,即使是飞蛾振翅的声音,也会被成功捕捉到。
猫头鹰
没有大耳朵也能听清楚
猫头鹰在世界各地分布极广,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昆虫、小鸟、蜥蜴等小动物。它们喜欢夜晚活动,这不仅得益于它们惊人的视力,也得益于其灵敏的听力。与前面的大耳朵动物不同,猫头鹰是利用双耳的不对称性进行听音辨位的。它们的双耳有明显差异——右耳孔通常高于左耳孔,左耳道也明显比右耳道宽阔,左耳的耳鼓非常发达,双耳对声音的敏感频率也不同,这就导致声音到达猫头鹰左、右耳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它们不仅能判断出猎物的水平方向,还能判断出猎物的垂直高度。另外,大部分猫头鹰是“凹脸”,这就形成了以眼睛为中心的“盆地”独特的面部构造像放大器一样可以收集声波,从而判断声音来源,使其听力更加强大。猫头鹰虽然在夜晚视力惊人,但是也不容易准确锁定猎物的位置,这时候,强大的听力就成了它们极好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