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0-09-28 03:06:28杨天宇韩小女徐尤先汤金香吴劲松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结薯内源茉莉

杨天宇,韩小女,徐尤先,汤金香,展 康,吴劲松,王 蕾*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2.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云南 宣威 655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形成与植物的内源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5]。茉莉酸类植物激素是脂肪酸氧化后形成的植物内源激素,包括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茉莉酸-异亮氨酸(Jasmonoyl-isoleucine, JA-Ile)及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等,具有抑制植物生长、萌发,促进衰老,提高病虫害抗性等生理功能[6]。研究发现,茉莉酸类激素还具有促进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作用,特别是 JA羟基化衍生物 12-OH-JA及其糖苷12-O-Glc-JA[7]。在适宜马铃薯结薯的低温及短日条件下,JA、12-OH-JA及12-O-Glc-JA积累增加[8]。当JA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s, LOX)含量降低后,植物内源JA水平下降,块茎形成受到显著抑制[9]。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加入 JA能诱导结薯[10—12]。在雾培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在植株叶片上涂抹MeJA对马铃薯块茎有一定诱导作用[13]。但是,叶片涂抹的施加方式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目前,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主要有基质法及雾培法两种栽培方式,其中基质法栽培是将脱毒试管苗或扦插苗定植于网室内基质中,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光、温、水、肥均可实现人工调控,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为此,本研究在基质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的过程中,以不同频率喷施MeJA于叶面,以明确外源茉莉酸提高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施加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云薯 505’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Yunshu 505’)脱毒试管苗种植于山林土:珍珠岩=3:1基质。主要试剂为MeJA(95%,西亚试剂)与表面活性剂吐温-20[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MeJA喷施液为100 μmol·L-1MeJA及0.1%吐温-20水溶液;对照组喷施液为0.1%吐温-20水溶液。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18 年 3~9 月在宣威市现代农业种业园7号棚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组(T1、T2、T3、CK)(表 1)。脱毒试管苗移栽期为3月21日,种植密度70株·m-2,每处理种植10 m2,T3及CK处理额外种植50株用于茉莉酸含量测定。植株封行期、现蕾期、开花期分别为5月20日、6月15日、6月30日。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前(7月3日)喷施于叶面,喷施频率如表1,每次每处理共喷施4 L喷施液,直至种薯收获前(8月14日)停止,处理时间为42 d。

表1 试验设计Table 1 Experimental design

1.3 茉莉酸含量测定

马铃薯块茎是从主茎底部发育的侧向匍匐茎衍生而来的,在环境条件适合时匍匐茎顶端逐渐膨大形成块茎,块茎发育初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阶段时未膨大,顶端具有弯钩结构;2阶段时块茎开始膨大,直径略粗于茎,约为1 mm;3阶段时膨大部分形成球形,直径达到茎的2倍,约为2 mm;4阶段时茎顶端明显膨大成椭圆形,直径约为4 mm[14]。测定茉莉酸含量的块茎样品于喷施处理15 d后收集(7月18日),每组共5个重复,每重复取10株,分块茎发育的4个阶段收集,共计40个样品,每个样品约100 mg。参考Luo等[15]的方法测定。样品用液氮研磨至粉末状,加入含20 ng·mL-1D6-JA的乙酸乙酯提取液1 mL并充分震荡,13 000 r·min-1离心10 min (Eppendorf,Centrifuge 5424R)。收取上清液于真空浓缩仪(Eppendorf,Concentrator plus)在 30 ℃彻底蒸干上清液,再加入70%甲醇500 μL充分震荡,13 000 r·min-1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LCMS-8040 system, Shimadzu)测定。

1.4 马铃薯植株性状与产量测定方法

在植株喷施处理30 d后测定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SPAD),并观察统计苗势、叶色、茎色、花色、株型、植株覆盖度、花繁茂性、天然结实性及生育期[16—18];数据测定均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测4株并取平均值。2018年9月15日采收,每处理组连续取20株,计算平均单株结薯数及单株薯重;在每处理组种植区(10 m2)统计小区内的总薯数、合格薯数、小薯数、合格薯重、小薯重及总薯重。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统计数据并制图,误差线表示数据的标准误,采用 Studentt-test进行差异比较并计算P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块茎形成中JA含量变化

马铃薯在块茎形成初期JA含量快速上升,提示在此时期外源补充 JA可能增加马铃薯产量。由于MeJA在植物中可以快速转化为JA[19],且比其他茉莉酸类化合物便宜易得,故在基质法生产微型薯的块茎形成阶段,以三种不同频率喷施 100 μmol·L-1MeJA于植株叶面(表1)。为了明确叶面喷施 MeJA后,块茎中内源JA含量是否增加,进一步测定MeJA处理15 d后,T3组的内源JA含量,并与CK组比较。结果显示,T3处理组中块茎发育4个阶段的JA含量均有提升,1~4阶段分别比对照高41%、37%、22%、25%。随着茎端逐渐膨大,4个发育阶段的‘云薯505’微型薯块茎JA含量逐步增加(图1),CK组微型薯发育至4阶段时JA含量达到1阶段的3.1倍(图1),表明JA可能在马铃薯的块茎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1 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的4个阶段内源JA含量Fig. 1 JA contents in four stages of potato tuber initial formation

2.2 MeJA处理对马铃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MeJA处理结薯期植株叶片30 d后,T1、T3组的株高较CK组变化不大,T2组的株高较CK虽然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差异(图2: A),表明喷施MeJA处理对植株的株高影响不大;而3种频率喷施MeJA处理的茎粗较CK分别增加22.4%、36.1%及15.7%,T2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图2: B);叶绿素含量仅T1组极显著降低 20.1%(图 2: C),表明高频率喷施MeJA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图2 MeJA处理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Fig. 2 The effect of MeJA on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potato

此外,三个喷施MeJA组的苗势、叶色、茎色、花色、株型、植株覆盖度、花繁茂性、天然结实性等植株性状均与CK组无差异(表2)。T1与CK的生育期为121 d,比T2及T3少5 d,表明较低频率喷施MeJA可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

综合植株生长数据及植株性状可以看出,3种频率喷施MeJA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较小,T1组植株叶绿素含量较低,说明该频率喷施MeJA可能抑制植株生长。

表2 叶面喷施MeJA对马铃薯植株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foliar spraying MeJA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period of potato

2.3 MeJA处理对马铃薯单株产量及块茎性状的影响

每个处理组中连续取样20株统计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单株合格薯数及合格薯率。结果显示,T1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大幅增加,达4.10粒,较对照组的2.60粒多57.69%,T2处理与T3处理分别为2.55粒、2.65粒,与CK相近;T1处理的单株薯重亦最大,为34.96 g,比CK的19.13 g多出82.75%,T2与T3处理分别为20.85 g、18.74 g,与CK相近。从单株合格薯数与合格率来看,T1处理的合格薯数最高,为3.00粒,较对照组1.80粒多66.67%,T2与T3处理分别为1.85 粒、1.80粒,与CK相近;合格率最高的为T1处理,达73.17%,比CK的69.23%多出3.94%,T2与T3的合格率分别比CK高出1.36%与0.58%,与CK相近(表3)。

观察块茎性状发现,T1、T2、T3处理的匍匐茎长度、块茎大小整齐度、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裂薯率、大薯空心率等各项性状均与CK处理相同(表4),说明3种频率喷施MeJA均不影响块茎形态和生长。

表3 叶面喷施MeJA对马铃薯单株产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foliar spaying MeJA on yield of potato plant

表4 叶面喷施MeJA对马铃薯块茎性状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foliar spaying MeJA on potato tuber traits

2.4 MeJA处理对马铃薯小区产量的影响

统计每个处理小区(10 m2)的产量显示,T2、T3处理组均增加了小区内马铃薯总重,其中以T3处理增幅最大,比CK增加16.36%,T3处理的单产量也最高,比CK增加12.11%。T1处理增加了单株结薯数(表3),但其小区结薯个数比CK低得多,这是由于T1处理植株存活率最低,仅为45.57%,远低于CK的87.29%,而T2、T3处理均提高植株的存活率,达 100.00%(表 5)。

表5 叶面喷施MeJA对马铃薯小区(10 m2)产量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foliar spaying MeJA on potato yield (10 m2)

3 讨论

茉莉酸类植物激素具有促进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作用[7],但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以提高马铃薯产量还不明确。在块茎形成的起始阶段,茉莉酸(JA)的合成基因LOX1在块茎中的表达随块茎膨大急剧增加[9],本实验也发现,在块茎形成的起始阶段,JA在块茎中积累增加(图 1),因此,在该阶段外源增加JA可能有增产的效果。进一步通过叶面喷施MeJA,发现即使喷施频率仅为每2天1次(T3),块茎中的内源JA含量也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块茎膨大的起始阶段,叶片喷施MeJA使内源JA含量增加41%(图1)。从单株结薯情况看,每天喷施2次MeJA明显增加结薯个数,但显著降低植株存活率,导致小区结薯总数降低。JA具有抑制植物生长的生理功能,也具有促进植物衰老的作用[20—22],高频率喷施MeJA处理可能导致植株提前衰老,每天喷施 2次MeJA处理的 SPAD值显著低于对照也支持这一推测。而较低频率喷施MeJA处理并不会增加植株死亡率,反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表5)。综合来看,每2 d喷施1次MeJA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成本也最低。

以实验中的浓度及频率叶面喷施MeJA对植株的叶色、茎色、花色、株型、植株覆盖度、花繁茂性及天然结实性等生长性状均没有影响。此外,马铃薯块茎的各种性状包括块茎大小整齐度、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裂薯率、大薯空心率等也不受叶面喷施MeJA的影响。

总之,本研究探明了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内源茉莉酸的含量,并明确使用MeJA提高基质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给入方式及剂量,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茉莉酸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结薯内源茉莉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中国马铃薯(2022年3期)2022-09-13 09:46:46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中国马铃薯(2020年3期)2020-07-17 06:58:02
水中的茉莉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茉莉雨
茉莉雨
意林彩版(2019年11期)2019-11-22 11:49:05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作物研究(2019年2期)2019-04-02 05:11:14
内源多胺含量在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茉莉情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1:15:20
内源信号肽DSE4介导头孢菌素C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