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丽琼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腹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死亡率,通常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的,腹部创伤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血尿等,所以腹部创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腹部创伤的主要关键在于观察是否具有内脏的损伤,若患者的内脏受到的损伤就会引起感染,甚至会引起腹膜炎或器官衰竭,严重的会出现死亡[1]。为此,本次研究将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应用CT诊断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具体报道如下。
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 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共计4 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有患者24例;年龄56~84岁,平均(68.24±7.58)岁;病程0.1~2天,平均(0.27±1.24)天;致病原因为:锐器受伤患者11例,车祸受伤患者20例,坠落受伤患者13例。对照组共有患者24例;年龄55~83岁,平均(68.10±7.73)岁;病程0.1~2天,平均(0.29±1.36)天;致病原因为:锐器受伤患者12例,车祸受伤患者19例,坠落受伤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晓明确,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前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扫描进行诊断,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保持平躺仰卧位,身体保持放松状态,经B超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存在积液或者积气,并根据患者主诉疼痛位置进行详细观察。诊断标准参考B超腹腔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于脏器的大小、形态、是否存在血肿以及是否存在脏器包膜撕裂等情况出现,同时做好记录。
观察组患者进行CT扫描进行诊断,具体方法如下:使用CT扫描仪(飞利浦)对腹部进行全面扫描,扫描层间距为5~10 mm,调整扫描层厚为5~10 mm,依次进行腹部常规CT平扫,然后再使用100 mL的碘普罗胺300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上部膈顶开始,一直到盆腔,观察腹部是否存在积液和积气以及是否出现腹部脏器破裂、血肿等。两组患者检查后均完成后续手术,手术效果良好。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 5.8 3%(2 3/2 4);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2.50%(23/24),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诊断和CT/B超诊断的比较(n,%)
腹部创伤主要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其中腹部创伤进行诊断和治疗主要观测的就是患者体内是否有器官的损伤,若患者的内脏器官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会导致严重的不良临床结局,常见的不良临床结局有由于内脏器官损伤导致的感染、腹膜炎、器官衰竭,严重的会出现死亡[2]。腹部创伤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血尿等。腹部创伤多是急诊患者,所以就更需要及时治疗,而治疗的基础就是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断。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在24小时内及时的对患者伤口位置做出判断,并检测出患者受伤的器官,进而对后续治疗提供关键性依据,而CT扫描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疗人员完成工作,保证患者生命健康[3]。
CT技术应用于临床时间较长,各个级别医院内均具有相应设备,其可显示出患者相应病情的图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CT扫描图进行相应的病情评估和诊断[4]。CT技术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高敏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腹部损伤情况以及组织受伤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可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因此在临床上其往往作为腹部创伤的首选诊断方法[5]。从准确率方面来看,技术人员对于CT技术掌握的熟悉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CT检查时,相关人员务必要掌握好相关技术,以保证其诊断准确性[6]。在CT技术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患者应该在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检查;(2)对于就诊患者需要收集临床疾病史,如果在诊治过程中未能及时收集病史资料的急诊患者仍需要CT扫描辅助诊断;(3)对于经过诊断性腹腔穿刺以及腹腔灌洗后仍不能确诊的患者更适合CT诊断技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83%(23/24);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2.50%(23/24),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显示了CT扫描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腹部创伤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