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超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相关研究报道,肾上腺肿瘤首先应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在国内外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和开展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该手术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包括创伤不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及手术时间短等,这几项指标已经成为切除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腹腔镜与后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疾病,均可获取一定的治疗效果[1]。本课题主要对肾上腺疾病经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资料如下。
筛 选 我 院2 0 1 8年7月~2 0 1 9年9月 收 治 的 肾上腺疾病患者7 0例为对象,根据疾病特征分为两组,各3 5例,腹腔途径组男1 8例,女1 7例;年龄22~72岁,平均(47.51±2.68)岁;后腹腔途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48.10±2.51)岁,研究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对照组经腹途径采取手术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纵向切口,垫高手术侧腰部15°~30°,在脐轮上缘或下缘做1厘米纵向切口,借助气腹针建立气腹,调整腹内压(一般在12~14 mmHg),拔除气腹针后,插入套管,放置窥镜对腹内进行检查,在剑突下、肋缘下腋中线分别放1枚5 mm窥镜,锁骨中线上脐水平线下二横指处10 mm放置腹腔镜套管,脐上套管作为操作孔,之后将肾周筋膜和肝结肠韧带于右侧切开,直至下腔静脉前方,并依据患者临床特征,可稍加游离十二指肠,充分显露肾上腺,肾上极和主动脉旁游离出肾上腺,将其切除,放到肿物袋中,于脐上或剑突下切口取出。②观察组患者经后腹途径采取手术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垫高腰部,辅助患者上侧呈卧位。切开位置于腋后分离线交界处与十二肋缘位置,切口长度为2 cm,使用弯钳钝性分离腰背筋膜各层肌肉,中弯钳分开腰背筋膜,食指靠近腰大肌处,推开腹膜,然后打开小腔隙,放入自制的水囊扩张器,囊内注入400 mL水,5分钟后,进行常规扩张,然后取出水囊,放入腹腔镜,第2孔为髂嵴与腋中线交界处,第3孔为第十肋与腋前线交界处,在腹腔镜下,第2、3孔可观察到穿刺针实际位置,沿腰大肌用分离钳向上分离,之后找到肾上极,向肾上极方向分离,将肾周脂肪囊打开,向肾的内后方分离,切除增生结节。
①观察并记录肾上腺疾病患者各项手术指标。②观察并记录肾上腺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数量。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后腹腔途径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途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途径组,资料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肾上腺疾病患者各项手术指标(±s)
表1 分析肾上腺疾病患者各项手术指标(±s)
?
后腹腔途径组比腹腔途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肾上腺处于深处位置,若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无法充分暴漏,导致很难处理肾上腺血管,出现明显创伤。目前,开始广泛应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该手术方式经腹腔径路实施,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着并发症多、肠管干扰大等劣势[2]。泌尿系统中,后腹膜腔为重大器官,是于腹膜后径路施行腹腔镜手术,能够避免手术损伤,且不会出现术后肠粘连肠梗阻问题,不会受到肠管干扰,扩开小腔隙,打开肾周脂肪囊,观察到穿刺针实际位置,有效切除增生结节,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其作用还包括肠管不会受到自然牵拉,术中、术后的出血、渗液的直接刺激,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保证预后效果。本次试验所实施的手术方式是于腹腔镜与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手术,相关研究表明,经腹膜后途径吸收二氧化碳量的较少,与腹腔镜比较,改变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的途径较小,更适合伴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患者[3-4]。本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后腹腔途径组比腹腔途径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资料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后腹腔途径组更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切除肾上腺肿物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
表2 分析肾上腺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总而言之,切除肾上腺肿物采用后腹腔镜,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症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保证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