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雪域高原的红色家书

2020-09-27 22:59谭戎生
新阅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藏

谭戎生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接受党中央毛主席“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命令、向西藏进军七十周年,也是解放西藏重镇昌都七十周年。我作为十八军的后代,深切怀念为解放西藏、建设新西藏作出巨大贡献的十八军革命前辈们,包括我的老红军父母双亲。他们为解放西藏、收复大陆最后一块土地作出的丰功伟业,永远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扎根西藏,建设西藏,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根据当时西藏的实际情况,毛泽东主席指示“入藏军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十八军将士们却没有因完成任务而班师回朝、离开西藏返回故里,而是提出了“边疆为家、长期建藏”“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口号。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父亲谭冠三和母亲老红军李光明,共同立下了“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豪情壮志。表示了他们坚守边疆、建设幸福美好新西藏的决心和愿望。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们把自己的后半生,全身心地奉献给了深深热爱的西藏大地和西藏人民。我的父亲母亲和十八军几万将士们(包括他们的亲属)就这样在西藏牢牢地扎下了根!

十八军官兵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团结上层广大爱国人士和广大劳苦群众,与地方工作人员、藏族同胞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共同创造出了西藏的200多个第一(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第一所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第一所小学——拉萨小学……);修建了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风采。从此,西藏进入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建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治藏方略:“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筑路、一面生产”“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西南局书记邓小平提出了“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员,牢牢掌握上述方针原则,使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藏族群众,从人民子弟兵的身上认识了共产党、知道了毛主席;看清了解放军、共产党的确是为西藏人民谋幸福的“新汉人”“活菩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受到西藏广大群众的拥戴。1959年,西藏上层分裂主义分子顽固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发动全面叛乱。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平叛,拉萨的叛乱不到三天即被平息,全面的平叛两年多即全部完成。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粉碎了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得到真正的解放。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在党中央毛主席决策指挥下,在西藏各族人民全力支持下,取得了辉煌胜利,保持了边境近60年的稳定。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西藏的民主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9月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标志着西藏民主革命基本结束,西藏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革命征程忙,万里传家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解放西藏、经营西藏所发生的惊天动地伟大事件,我的老红军父母双亲是那个年代参与全过程的亲历者,父亲还是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们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思想光辉,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父亲已明确兼任自贡市委第一任市委书记。他们也曾想过把分散在各地的四个孩子收拢起来,接到四川安家。恰在此时,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命令。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交给了具有光荣传统的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在接收任务时,向刘邓首长坚定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我父亲在军党委会上明确表示:“我谭冠三决心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到西藏去。不仅我去,我还要带我的爱人李光明同志一起进藏,不在川南安家。大家记住,如果我在进军路上牺牲了,请你们一定把我的老骨头带到西藏,埋到西藏。”

我母亲把我和二弟放在河北深县王村抗战时期警卫班长赵金标家看管,把才一岁的妹妹送给高阳县一户农民夫妇寄养,四弟刚出生七天就送给了深县双井村一户农民夫妇(并立下送子文书)。母亲深情地说:“我从小给人当童养媳,深知当奴隶的滋味,我决心同冠三同志一起进军西藏!”

为了解放西藏的千秋伟业,十八军将士们无数小家庭(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亲)放弃了团圆的机会。他们延绵不绝的父子母子之爱,又一次被自己光荣的使命阻断了。从此以后,我的父母亲长年坚守在青藏高原,很少回内地,与子女们天各一方。我和二弟在“依学校为家、敬老师为父母”的集体大家庭中学习成长。三妹、四弟是由农村养爹养娘家中抚养成长。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书信就成了记载父母与我们子女之间唯一的情感红线。双亲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园,却写给我们近50封家书。这些从雪域高原飘来的家书,就是连着我们的一条饱含着父母之爱的精神之河,流过我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为我们每一步成长指引着方向。

父母親在藏工作时,我们很少见面,甚至有几年音信全无。我收到父亲母亲的第一封信是在1952年8月,还是从西藏来北京开会的叔叔带来的(当时西藏没有通公路,邮路也不通)。父母亲的来信,问及我近几年学习和生活情况,嘱咐我写信告诉他们二弟延丰的情况。因为我们到北京荣臻小学时,我八岁,二弟才四岁多,尚在幼儿园。我俩虽在一个学校,也很少见面,加之年龄小,不太懂事,更不会写信,不可能及时回信。双亲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因此写了这封工工整整117个字的短信!“戎生:你这几年来,学习进步一定很好。我们天天在这里希望你进步。你的弟弟现在那里,他学习有很大进步?希你写信来告我。我们身体很好,工作也很顺利,不要挂念。祝你和你弟弟的身体好,并祝进步!你的爹爹谭冠三、妈妈李光明,一九五二年八月。”

虽然自己的父母亲人不在身边,我倒没有感到有更多的缺失。但是我的二弟,出生以后就是妈妈一直带在身边,没有离开过。母亲进藏时,二弟还不到五岁,母亲的突然离去而且常年不见,使他精神上一度受到刺激。我的父亲在一九五八年给我的一封信中,发自肺腑地表示了作为父母对孩子们的亏欠和愧疚,他说:“我一生,只知为党为人民,不知为私。你妈妈也是一样,生出你们兄弟妹以来,均寄托出去了,不能照顾你们周到。现在你们均长大成人了,也很努力求进步,这就很好,对我在边疆工作也是很大的鼓励之一,主要是党和人们给予我的鼓励!”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父亲1955年第一次从西藏来北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也就是自1947年他离开我母亲和孩子们进军南下,至今已经八个年头了。那是一个周六的傍晚,西藏驻京办事处的同志把我和二弟接到北京饭店,刚过大厅门口,我们就看到几位长者从台阶上往下走,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位对我说:“那就是你们的父亲。”我对父亲还隐隐约约有一些印象,我走向前叫了一声“爸爸!”这位长者先愣了一下,对着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是戎生啊?”湖南乡音味道很浓,我说:“爸爸,是我,戎生。”弟弟躲在我背后,不敢向前。父親主动上前,问道:“你是延丰吗?”弟弟睁着两个圆圆的眼睛,不敢说话。爸爸很感慨地用双手抚摸着我们两个人的头,眼睛里闪烁着慈祥的目光,十分动情地说:“哎……孩子们都长大了!”这天的晚餐特别丰盛,我和弟弟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晚上,妈妈领着弟弟早早就入睡了。我和父亲睡在一个房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晚上总是睡不着觉。饭店的席梦思床太软,他让服务员搬来硬板床,还是睡不着,最后干脆把床单铺在地毯上睡。我睡了一觉醒来,看见他还在地毯上看书、看文件。当时我真不明白,深夜了他怎么还不睡觉?我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觉?”他冲我笑了笑说:“孩子,我睡不着觉的毛病啊,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顽疾,那时打仗、行军,睡觉可不能踏实、放松,如果睡得太实,一旦有战斗情况就会误事!所以有时候行军的时候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不过只有几分钟就会醒过来,这也是我们军人的基本功啊!到了西藏,那是高原缺氧的地方,工作又紧张,情况又复杂,所以经常工作到深夜,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已经很不错了!”父亲还对我讲了接受了党中央、毛主席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爸爸讲的这些情况,当时我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还听得不大懂,但是父亲有几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西藏是个好地方,你们长大了,学好本领,一定要去西藏,保卫边疆,建设新西藏!”

父母亲在信中对我思想政治上的进步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上都给予非常明确的指导,在我高中二年级当选班委以后,他及时给我指出:“你无论在工作,在学习都要听党、团组织的话,接受组织的领导与指示,经常与群众在一块接受他们的指导和批评,绝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负,那样就会落后。你在工作中绝不要急躁,遇事要冷静,但又要勇敢果断,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望你在工作中注意。”(1958年10月)。我入哈军工学习,父母亲及时地寄给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并在信中告诫我说:“你这次野营锻炼,对人民军队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很好,这仅仅是开始,还需继续努力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很好学习毛主席的思想,在实际锻炼中去体会,去灵活地运用。特别是在取得初步锻炼的成绩基础上,切戒骄傲自满情绪,更要虚心。向领导向群众学习,探讨自己在取得成绩中所产生的缺点,也就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这是非常重要的,希切记住。”(1960年10月25日)

1961年1月,我和同班同学邓先群(邓小平的妹妹)、宋伯奇(彭真的儿子)一起入党,在我转正时,父亲当时正在西藏前线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备战工作。他知此情况,即刻给我写了回信,他信中写道:“戎生,三月三十一日党正式接收你为中共正式党员,表示同志的祝贺!”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激动地流出了眼泪。他信中说:“望你成为成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员。”

我的父亲1985年12月6日逝世前,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去世后将他的骨灰送回西藏安葬,同时把剩余工资全部交党费。这一年,我也自愿申请从北京总部机关平调到西藏边防日喀则军分区工作,成为一名戍守边疆的西藏边防军人。我没有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

现在我已经退休多年,在2019年编著了《将门家风》一书(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2018年协助西藏军区军史馆编印《怀念老西藏代表谭冠三》一书。我要继续在有生之年,按照习近平主席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作者系谭冠三将军长子,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西藏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原总装备部)后勤部研究员

谭冠三(1908—1985年),湖南省耒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兼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二野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邯郸、鲁西南、淮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央驻藏代理代表、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原成都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猜你喜欢
西藏
《西藏,面冰十年》:青春的别样馈赠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穿越山南最美环线(下)
神奇瑰丽的西藏
风尚之书西藏时尚志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