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摘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现阶段的电力行业繁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用电设备的性能提出全新的要求,优化电力控制水平,为人们提供稳定的供电。我国电力传输以自动化传输形式为主,该形式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电力自动控制的概念与功能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策略,明确其应用保障,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控制;低压配电系统;电压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185-02
引言:我国现代输电系统主要采用低压配电来提供电力传输,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电力能源,促使并对整体的能源供应开展监测的,明确其实际的运行状况,以保证稳定性。电力自动控制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当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充分发挥出系统的优势,及时进行检测与修复,实现自动检查,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提升其经济性与稳定性。
1 电力自动控制概念与应用的重要性
1.1概念。电力自动控制系统是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灵活利用技术自身的优势来控制,实现供电的智能化操作与控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多,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实现智能控制,做好配电管理系统的监督与控制,保证系统之间实现有效的配合,进而促使电力工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自动控制是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分层结构,另一种是分布式结构,其自身包含的设备较多,系统较为广泛,如源音箱、报表打印机、有源总线集结器、通信模块、监控模块等,在接入过程中主要选择串口通信的方式,以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统一,满足现阶段的需求[1]。
1.2功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如工业计算机的应用促使其高效处理各种复杂的电力信息,并实现合理的控制与数据存储,实现全面的数据管理,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该系统还包括记录打印与视觉显示功能,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对系统进行检查分析,以保证其稳定运行。数字功率的测量与控制也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功能,灵活利用控制装置的优势来控制电流、功率、电压等参数,并保证其连续性,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实现系统的全面优化,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与此同时,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保证配电系统运行安全与稳定,优化其功能,以保证系统的经济性提升[2]。
1.3重要性。电力自动控制系在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保证电力工程生产过程稳定,针对全过程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优化自动化,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工程中,促使现阶段的系统呈现出信息化与网络化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已经实现自动化,通过自动控制促使产品品质提升,可以实现安全的应用,并促使电力工程的技术水平提升,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保证电力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3]。
2 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呈现出明显的操作性体与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同时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优化低压配电系统,完善整体的功能性,以自动控制为基础实现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充分发挥出数据信息的优势,促使整体性提升,并实现对系统的监督,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在工控机与测控装置中的应用。现阶段,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促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工作人员可以灵活应用系统的优势进行高效的数据管理,深入挖掘通信数据的功能,保证系统的整体性提升,优化现阶段的信息服务。将信息进行收集与存储,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画面的优势进行反馈,对自动控制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精准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工作人员在利用电力测控装置与工控机控制过程中,需要明确三相回路自身的优势,分析其功能与应用,以满足现阶段低压配电的功能,实现全面发展,利用系统的优势来进行电力体系的耗电量控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满足现阶段的需求[4]。
2.2在通信网络框架监管中的应用。将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在通信网络中也是重点内容,工作人员应加强重视力度,充分发挥出控制系统的优势,明确通信网络架构的性质,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将网络信息分层,构建完整的网络架构,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构造框架阶段进行优化,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框架合理应用到通信监管与总线集成器中,优化其网络框架,构建全新的发展模式,促使通信信息与网络框架实现整体的对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以保证网络管理的范围增大,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优化网络系统的功能,提升其便捷性,保证通信质量。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控制过程中,灵活应用现阶段的自动控制系统,制定全新的计划,保证系统呈现出便捷性,实现更好的通信[5]。在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多数采用双绞线方法进行其他系统的连接,在应用过程中更具有优势,可以合理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与维修,以提升整體的检测效率。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设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自检继电器装置,在此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灵活应用其系统优势,促使其与网络进行有效的对接,以提升整体的性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强化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功能[6]。
2.3应用在LED显示屏与电源模块中。工作人员在选择LED显示屏过程中,应明确其功能性质,保证LED显示屏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与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相契合,实现整体的控制。明确现阶段的电源模块的功能,以保证其稳定运行,如在电源模块与LED显示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注重其取电方式的控制,合理的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以保证系统稳定。LED显示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来实现系统的反应,进而明确系统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内容来开展分析,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稳定,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以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7]。
3 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保障
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将其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呈现出明显的多维度效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合理进行材料的选择。将电力自动控制运用到低压配电系统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明确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结合其实际运行性质来做好保障工作,以保证其稳定的运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优势,以提升运行效率。例如,材料是重点内容,应明确材料发挥出的保证性能,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材料,对其产生强有力保障。工作人员在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优选原则,尽量选择高质量材料,保证材料满足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需求,充分发挥出材料自身的优势,呈现出良好的节能性,并降低由于材料因素导致的设备损耗问题,针对性处理,提升整体的节能性,与此同时,在选择过程中还应优先选择新型材料,充分发挥出新型材料的优势来优化配电变电器的改造,将降低能耗,提升运行效率作为最终的目的,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3.2合理进行系统的优化建设。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明确操作系统产生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充分发挥出操作系统的优势来促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起到良好的关键性作用,满足发展需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现阶段操作系统的性质进行建设,以操作简单便捷为基础,高效处理低压配电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与突发问题,针对实际优化系统的运行过程,通常情况下将操作系统设置在电网的中心位置有助于提升其系统的便利性,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8]。
3.3全面推进电网智能化发展。相对来说,现阶段促使电网智能化发展可以保证低压配电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充分发挥出其技术优势,提供良好的保障,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例如,在智能化的电网发展过程中,整体的电网规划可以促使现阶段的低压分支线路被广泛的应用,同时促使其使用的数量降低,优化整体性能,减少线路损耗产生的影响,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损耗故障的发生几率,与促使电力传输效率提升,适应时代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实现自动功率控制还可以促使低压配电系统远程监控水平提升,建立完善的系统预测机制,在短时间进行合理的系统优化,提升系统的功能性,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论:综上所述,在电力自动控制应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其技术优势,促使自动发现存在的故障几率提升,优化系统故障排查系统,提升整体的维修效率,实现自动控制的智能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供电需求,并充分发挥出电力测控装置与工控机的优势作用,优化通信网络架构,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參考文献:
[1]蒋镇宇,王燊榆.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9):125+127.
[2]赵雨石.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5(36):10-11.
[3]周佺,胡慧.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5(33):28.
[4]詹志宏.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9,16(10):217-218.
[5]白阳.试析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6(06):145.
[6]何宁一,彭志华.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2):211.
[7]曾纯贤.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16(07):194-195.
[8]易梦雄.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运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0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