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英雄情结

2020-09-27 23:12林燊
爱你·健康读本 2020年9期
关键词:救人天生小孩

【专栏作者简介】

禹志明,笔名林燊,1979年生于湖南邵东。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人文试验班,此后一直在中央新闻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任新华社记者、《财经国家周刊》主笔、新华网湖南频道总编辑。

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很多人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印象是“高大上”、金光闪闪,从一出生就自带光环。这种拔高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仿佛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天生都是特殊材料铸就而成。这让普通人仰望,映衬出自己的小来。

我们过去把英雄模式化,文学作品塑造了太多高大全的英雄。这也深深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活,甚至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还常常出现此类情形,导致很多时候媒体一厢情愿地希望对方按照“剧本”进行配合。因此,很多时候,递过话筒我们就知道对方会说什么,因为这是按照既定套路并且符合大家期待的。

小时候看过不少战争片、敌特片,也遇上了全国学赖宁小英雄的活动。我曾经也怀揣英雄梦,幻想着哪天天降大任,迎接人生的高光时刻。说起来,在少年时代,我也做过一回英雄。那是初中的一个暑假,我午饭后拿着本闲书在家门口看书,发觉坪里有两个邻居的小男孩在阴凉处玩耍,偶尔还跑去池塘的码头边戏水,大的六七岁,小的三四岁。农家这个时段一般是在家午睡,当时没有其他大人在那纳凉。我叫他们别去水边玩,他们并不理睬。我擔心出事,就从家里搬了靠背椅,在旁边一户人家墙后背阴处看书。没多久,年龄稍大的小孩闷着头跑过去,我见势不对喊住他。看到他惊慌失措的表情,我把书一丢就往码头冲去。果然,另一个小孩已经在离码头两三米远的水里扑腾。我高喊着“快来人”,跳下去水托起他,由于担心他呛水,我拼命踩水往岸边靠。不记得是岸上小孩的继续呼救还是我们在水里的动静引起了注意,在我感觉快精疲力竭时,落水儿童的父亲远远地跑来了,跳下水把孩子抓住。他游上岸后,一手拖着哇哇哭喊的儿子往家里走,一手打孩子的屁股,岸上的小孩也跟在后面。

我回家换衣服,也没和家里人声张,等着这次英勇救人的事迹传播开。然而,两个不懂事的小孩不说,落水儿童的父亲此后也没提半句感谢的话。时间一点点过去,这件事情好像没发生过一样,我只好安慰自己,这顺手救人在农村也算不上多大的事。我每年都会回老家,这两个小孩都已经成家立业,我有时看到他们想问他们是否记得这事,然而话到嘴边又收回了。很多年过去了,我在想,或许他父亲以为是我带着他们在那玩水不小心落水的,是我造成了他落水的后果。

实际上,在广大农村,这样顺手救人的事并不少。我自己更小的时候,在这口大池塘里,也有两次被救的经历。一次是自己拿水瓶装水玩,栽了下去,被路过的两位叔叔拉上来。还有一次是未学会游泳时,夏日和一群小伙伴在水里泡,在水位刚够脖子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前行,一脚踩空,魂飞魄散、手舞足蹈的我被旁边的小伙伴拉了一把,回到了安全水位。两次惊魂记忆犹新,我也一直未曾忘记救我的人。他们当时的一个善举,挽救的是我的生命,是于我有恩的英雄。

有时,义举是一种不假思索的选择。不是每个行为都有电光火石、人神交战的时刻,有时就是根植于心的善良或者觉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为第一个报道“最美导游”文花枝的中央媒体记者,很多年前我采访她时,并没有追问她当时为什么会对救援人员喊出“我是导游,先救游客”这句话来。我没有去掘地三尺,没有去刻意拔高,而是还原事实。

“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无非是普通人的挺身而出。”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是在某些重要关头,为了社会、为了他人,做出了不惜牺牲、值得钦佩的选择。从这种意义上,我觉得不该神化英雄,应该拉近英雄和我们大众的距离。英雄虽不是说人人能做,英雄的行为还是可以学习的。假使英雄不可学,只是用来供奉,那还有什么意义?

网上有个段子:为什么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答曰:因为他们有刀。笑笑之余,我觉得“放下屠刀”在这里倒不一定是作为“立地成佛”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而已。这句俗语,应该是包含更多劝人从善的深意。哪怕是“坏人”,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选择做英雄。曾经选入语文教材的《周处除三害》,应该就是很好的说明。

林燊有话说

英雄是人不是神,也有弱点,也会害怕,甚至还有毛病和缺点。我们不能苛求和幻想完美的英雄来替我们努力拯救地球,而应该希望更多的人明是非,有担当,懂取舍,这样我们才能在关键的时刻看到更多的英雄。

猜你喜欢
救人天生小孩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为什么海豚会救人
云小孩(上)
懒小孩
天生好闺蜜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妙计救人
萌娃天生爱搞怪
绝对小孩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