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眼中的π想到的

2020-09-27 23:00沈张根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法教学

沈张根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运算形式都是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的,而且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π的认知都是不正确的,虽然新课程标准淡化了繁琐的计算,但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对于知识点的指明就很重要了。本为以学生的视角下的π,分析出如何更好的让学生对π有更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π;方法;方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290-01

1.问题的缘起:居高的错误率

两道习题:

(1)(判断)周长与直径的比是3.14。

这是在学完“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后的一个练习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比较糟糕,错误率达到了62%。

(2)(解决问题)小红新买一种牙膏,它的出口处直径为8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要挤出约1厘米长的牙膏。这样她每天早晚两次刷牙要用去多少立方毫米的牙膏?已知这支牙膏的净含量是50立方厘米,请你估计一下,这支牙膏大约能用几天?(为计算方便,这里圆周率π取3)

这是本区小学毕业检测卷中的一个习题。本以为这题对学生来说不会太难,但能答对的却廖廖无几。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题中“圆周率π取3”的提示感到无所适从,在答题时主要有两种表现:

A无处下手。到底取3.14还是3?

B熟视无睹。直接用3.14代入求值。

思考:学生眼中的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关于π,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2.了解:学生眼中的π

问题:说说你学过的π,它是怎样的一个数?

生1:π就是3.14呗!

生2:它表示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眼中的π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基本上都认为是3.14),它就如同学生已认识的自然数一样存在于脑海。就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同校多名教师展开了专题研讨。

3.探寻:小学阶段π的处理

在我们带着许多疑惑,走进教材,投入实践,开展了有关π的专题研讨时提出了以下几点。

3.1 教参对π的教学要求。

(1)对π的认识的要求。

在人教社的教学参考书中,我们找到了关于π教学的指导意见:教材通过直接介绍的方式说明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通常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为了方便学生计算,教材规定本书中“π”只取两位小数,即3.14。

(2)在具体计算时的要求。

在教学课文中例1时,教材有两点说明:①不必写出公式,只要直接计算就行;②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3.2 高一级学习中π的处理。

翻阅人教版八年级的教材,也请教了高一级学校的教师。我们发现教材的编排中已不再统一规定“π取3.14”,这时的π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常数独立存在。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要求学生可以脱离有关π的繁琐计算,一般可以用带π的式子表示计算结果。

3.3 我们的实践心得。

小学阶段,与π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和圆锥”两块内容中,尤其是“圆柱和圆锥”一章中存在着大量的与π有关的计算,是学生学习错误的高发区。为了尽量减少繁琐的计算,保证计算正确、方法简便,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在计算时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

(1)熟记2π~9π的值(π取3.14),熟练有关π的一些基本运算。并适当开展一些带π的代数式计算。如4π+5π,3π×6,2.4π÷6,把π当作一个常数进行运算,以及用带π的式子表示结果,让学生脱离π就是3.14的标签意识。

(2)多留一会π。π是周长和直径的一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不管是新授还是练习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明确这一点,而不要急于告诉学生π一般取3.14,避免学生产生把3.14取代π的误识。在计算过程中,π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数参与运算。如可以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求出与π相乘的其他因数的积;或者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都含有π的部分积合并成一个新的乘积再算出结果。即先合并同类项再计算,在简化重复计算的同时,渗透初步的代数意识。

例:一个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6分米,做这个铁皮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π×4×5.6+π×(4÷2)2=22.4π+4π=26.4π=82.896(平方分米)

答:做这个铁皮水桶至少要用82.896平方分米的铁皮。

(3)将π化成假分数。如果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与π有关的乘积除以一个数除不尽或者乘一个分数约不尽,而题目又不允许取近似值的情况,要运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克服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定势,将π化成假分数进行最后结果的计算。

4.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运算形式都是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从具体的数的运算过渡到抽象的式的运算,是学生运算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学生爱用3.14而暂时不喜欢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可能就此放弃,应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设计学习载体,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圆周率π的一个近似计算公式——对一道课本习题的分析与拓展[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4(7):76-76.

[2]孙一瑞.關于π的计算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7(3).

猜你喜欢
方法教学
学习方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