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绽放的花儿

2020-09-27 23:14三月河
伴侣 2020年8期
关键词:难民上学土耳其

三月河

本文主人公李永花

因为家庭贫穷和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李永花读完小学三年级后就得辍学回家帮大人干农活,是“春蕾计划”援助项目把她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使她得以读完小学后又能够读完初中、高中,最后还考上了北京大学。

由于自己艰难的求学经历,上了大学后的李永花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环境,即使她在土耳其留学深造期间,仍不忘关注和致力于叙利亚难民儿童的教育问题。她说:“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绽放的花儿!”

“春蕾计划”带来的命运转折

李永花1992年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民族村。因为民族村经济落后,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当地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女孩读完小学三年级就得辍学回家,在家里帮大人干几年农活,之后再寻个婆家嫁了。上学读书,成了村里女孩最奢侈的事情。

从小喜欢上学读书的李永花,每天都要从山脚下的家里走40多分钟的山路到位于山顶的学校,很辛苦,但她却乐此不疲。李永花读到了小学三年级,面临着辍学的境况。那些日子,李永花经常偷偷地哭,她不想辍学,她想上学读书。母亲抚摸着她的头,眼里含泪,一声叹息——谁叫咱们家这么穷呢,连一百元学费都拿不出来;谁叫你是个女孩啊,要是个男孩就不必辍学了。

就在李永花感到继续上学无望的时候,班主任老師给她以及班上所有女同学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项名为“春蕾计划”的援助项目选中了李永花所在的班级,李永花和班上的所有女同学都可以继续上学了。靠着“春蕾计划”的援助,李永花顺利地读完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李永花考入了格尔木市一所初中,正好父亲在格尔木市找到了一份跑货车的工作,于是他们举家搬迁到了格尔木市。离开了偏远落后的农村,远离了家务和农活的束缚,李永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中考时,李永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格尔木市一所高中的重点班。

由于家庭条件困窘和重男轻女的思想,父亲明确告诉李永花:“家里经济困难,我不会再继续供你读高中了。”那段日子,李永花每天忧心忡忡,起床后就是抱着录取通知书发呆,然后蹲在房间角落里偷偷哭泣。看到女儿痛苦的样子,母亲偷偷拿出自己积攒的私房钱塞给李永花,让她赶在学校报名截止前交了学费,李永花这才总算获得了一个学期的读书机会。

在那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个学期里,李永花比以往更专注、更努力,她在学习上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释放。到学期末,李永花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名,老师和同学们都对她称赞不已。然而,思想顽固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想法,无论李永花如何苦苦哀求,也不再让李永花继续上学读书了。

李永花便找到自己的高中班主任,求他去开导自己的父亲,让父亲改变思想同意她继续读书。李永花的高中班主任一连几天到她家进行家访,苦口婆心地劝说李永花的父亲。最终,李永花的父亲态度松动下来,与李永花达成协议:供李永花读到高三,但高考必须考上一本院校,如果考不上,立即回家操持家务,一年后寻个婆家嫁了。

李永花的叙利亚难民儿童学生

李永花果断与父亲签订了协议,赢得了再次上学读书的机会。机遇似乎也垂青于她的努力,两年半后的高考中,李永花以青海省第二名、格尔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格尔木市。

在土耳其给难民儿童做老师

“因为自己曾被帮助过,所以我也想回馈社会,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儿童上学受教育。”步入北京大学后,李永花在课余时间开始关注和致力于儿童教育的公益项目,她积极参与了“西部温暖计划”等多项针对儿童教育的公益项目。

有一次,李永花带着几名志愿者冒着大雪把募集到的书籍和冬衣发往西北边陲的小学,等做完活动回到宿舍时她的半截裤腿都被汗水浸湿了,当时她又累又冷,但想到西部地区的孩子们能看到他们想看的书籍,能背上新书包,用上新文具,穿上他们寄去的温暖冬衣,她就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和满足。

2015年,李永花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获得了去土耳其留学深造的机会。在土耳其留学期间,李永花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了叙利亚难民儿童,她在地铁口经常能看到一些穿得破破烂烂的难民儿童在叫卖纸巾,大一点的也就十几岁,小一点的才刚会走路。看到这令人心酸的一幕,李永花泪流不止,由此开始关注和致力于叙利亚难民儿童的教育问题。她决心用自己的真情去温暖他们孤独脆弱的心灵,用温暖的陪伴去树立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李永花说:“在这个世界上,美好和苦难并存,当我们身处安宁之中,也要记得去关注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生命。”于是她报名加入了一个名叫“共同未来”的志愿者项目。在每个周末和寒暑假,李永花就会来到土耳其加济安泰普的叙利亚难民儿童学校做老师,给难民儿童上志愿课和做心理辅导。

李永花在“春蕾计划”捐款仪式上做发言

15岁的莎拉,父母死于一次大轰炸,她和奶奶一起逃到邻国土耳其成为难民,之后奶奶又染上了重病,因得不到医治而去世。由此,莎拉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几次自杀但都未遂。经过李永花的心理辅导,莎拉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她亲切地称呼李永花“姐姐”,并跟着李永花学习中文,还说有一天她会去中国留学。

12岁的苏阿德,父母在战火中相继去世,妹妹也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她跟着叔叔一家逃到土耳其。苏阿德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老师,但叔叔想让她回家帮婶婶带刚会走路的表弟,当时她正处于失学的边缘。李永花给苏阿德讲了她童年、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告诉她无论多难都不要放弃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她今后的人生和命运。

每次去难民儿童学校上课,李永花都会买一些彩纸、水彩笔、蜡笔等送给难民儿童,作为回报,难民儿童会为李永花表演叙利亚民族舞蹈……在每天超过十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中,李永花愈发感受到自己的心和孩子们的心已紧紧相依。当李永花要离开土耳其回国时,孩子们用彩色画笔画出长城,并用中文写下“和平”二字,这让李永花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我完成了中国志愿者的使命,向叙利亚难民儿童传递了‘春蕾的力量!”

李永花说:“我们的志愿课程不一定会让孩子们取得好成绩,获得优越的生活,因为现实困难重重,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视角,让绝望的人减少一些绝望,让悲伤的人减少一些悲伤,给他们艰难的生活带去一些光明。”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绽放的花儿

2018年7月,李永花从土耳其留学回国后,被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聘为土耳其语系教师。她一边在高校教书,一边继续关注国内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听到妹妹当了大学老师的好消息,远在青海西宁的姐姐打电话向李永花表示祝贺。姐姐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没有‘春蕾计划的援助,你的人生会是怎样?”李永花回答:“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也许我和咱们村的很多女孩一样,稀里糊涂地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成为一名围着丈夫、孩子和锅台转的家庭主妇……”

和姐姐通过电话后,李永花陷入了对当年艰难求学历程的回忆中。她想,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与自己当年有同样境遇的女童。于是她决定要为这些女童做些什么,改变她们的处境和命运。

2019年寒假,李永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民族村,她欣喜地看到,她幼年就读的那所小学,已经实施了免费午餐等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们每天都能够喝上牛奶、吃上肉,她曾经就读的那所中学的运动场也有了先进的塑胶跑道,但仍有一些顽固的家长,阻止自己的孩子继续上学读书。于是,李永花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那些“顽固派”進行现身说法,当她了解到舅舅家的表妹在升学时遇到了和自己当年相同的阻力时,她便亲自跑到舅舅家做舅舅和舅妈的思想工作。因为有她活生生的示范例证,让舅舅舅妈看到了教育潜在的优势,最终同意表妹继续读高三参加高考……2019年7月,表妹终于如愿地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

李永花还融入到孩子中间,给孩子们讲人生,讲理想,讲山外面的世界,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和蓝天。受她的鼓舞后,孩子们心中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憧憬,对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清晰明了。孩子们也都以她为榜样,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在李永花的不懈努力下,家乡的很多学生家长改变了对女孩读书的偏见,同意自家的孩子继续上学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也越来越多。2020年,李永花的家乡参加高考的女孩比前几年增加了数倍之多。李永花自信满满地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在学校里,李永花从不掩饰自己曾是“春蕾女童”的人生经历,她坦坦荡荡地对自己的同事和学生们说:“我曾是一朵‘春蕾,我希望你们能和我一起帮助更多的‘春蕾。我相信——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绽放的花儿!”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难民上学土耳其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孟加拉 难民
我也叫“土耳其”
上学啦
土耳其牧羊女
爆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