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公村到圣堂山

2020-09-27 23:16黄灵海
三月三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秀大瑶山费孝通

坐落于京西魏公村的中央民族大学,与位于桂中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虽有两千多公里的空间距离,但却因为费孝通先生而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姻缘——中央民族大学是费老亲自参与创建的,其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前半句即来自费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箴言,每一位民大学子都受其精神洗礼。至于金秀,费老更是情系半生,前后六上大瑶山,认为“世界研究瑶族在中国,中国研究瑶族在金秀”,亲笔题词“瑶族之乡”,奠定了金秀作为“世界瑶都”的地位。因此,在杜鹃花盛开最烂漫的五月,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魏公村里人”,相约圣堂山,既是一次难得的叙旧之旅,更是一次虔诚的朝圣之旅。

圣堂山位于金秀西南部,是金秀大瑶山自然风光精华之所在,海拔高度2000米左右,系广西八大名山之一,素有“广西黄山”“小张家界”之称。壮观的杜鹃林海,沧桑的古瑶石墙,惊险的峭壁栈道,清新的幽林山泉,坚韧的千年古杉,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初夏五月,更是圣堂山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光景,万亩变色杜鹃,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红、黄、白、绿相间,云、山、树、花相互交错,堪称一绝。

走进圣堂山,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一方被时光尘封的“人间净土”——在这里,远离喧嚣,贴近宁静,没有雾霾,没有污染,也没有大兴土木的痕迹,一切还是那么原生态,给人以恍若隔世的迷离感、曲径通幽的神秘感、叹为观止的差异感。比如登山之路,相对于国内外很多热门景区,圣堂山没有索道,上下山全程徒步,走的是瑶族先民在悬崖峭壁中人工凿出来的石阶,对很多登山者而言,这既是新鲜的体验,更是严峻的考验。圣堂山亦是天然的生物宝库,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之下,蕴藏着众多珍稀物种,是仅次于西双版纳的中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既有金斑喙凤蝶、蟒、云豹等珍稀动物,也有珍珠罗汉松、福建柏、楠木等珍稀植物。种类繁多的杜鹃花,更是圣堂山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实际上,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杜鹃花也并非圣堂山独有,像昆明轿子雪山杜鹃、毕节百里杜鹃、麻城龟峰山杜鹃、南江光雾山杜鹃等也美名远扬,即便是广西本地的元宝山、大明山,杜鹃也广有分布且颇具特色,但在我眼中,圣堂山的杜鹃却是独—无二的,站在马鞍山之巅俯瞰,万亩杜鹃林海尽收眼底,以红岩杜鹃、华南杜鹃为优势种群,羊角杜鹃、花坪杜鹃、百合杜鹃、白花杜鹃、变色杜鹃等杂散其间,各自争奇斗艳,无比壮观。

作为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圣堂山水资源丰富,森林茂密,山体常年被植被和蒸腾的水蒸气形成的雾气笼罩着,漫无边际的云海,神出鬼没的大雾,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似有似无的蝉翼纱里。自下而上,越过圣堂山半山腰的古石墙之后,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当地人告诉我们,一年之中能看清圣堂山全貌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那么短短几天。看来,能否如愿看到圣堂山最好的风景,完全是聽天由命,或者说是看个人缘分。圣堂山的天气阴晴不定,“一山有四季”“东边日出西边雨”也并非稀奇之事。当我们站在马鞍山顶的时候,明明还是朗朗晴空,但当我们往回走到半山腰,却是雾锁深山,凉风飕飕,视线断崖式降低,前不见来人,后不见同伴,到最后更是大雨倾盆而下,部分来不及下山且雨具不齐的同伴,成功“湿身于天”,也算是圣堂山留给大家的别样记忆。

很多年以前,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圣堂山之美,除了独特的自然风光,最大的魅力源自其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民俗风情。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上溯可追至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而金秀大瑶山更是瑶族“大分散、小聚居”的集中地,居住着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茶山瑶五个瑶族支系,是中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历史上,受到“华夷之辨”的影响,瑶族深受歧视、盘剥,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历朝历代瑶族人民反抗斗争层出不穷,特别是明代的大藤峡瑶族人民起义,前后持续近百年,屡扑不绝,是瑶族历史上规模最大、反抗最激烈、影响最深远的斗争。位于圣堂山半山腰的古石墙,就是当年大藤峡瑶族人民起义军布防时留下的遗迹,是瑶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见证,深埋着这个古老民族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今天的金秀,作为广西5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能够成为第一批率先脱贫摘帽的县份,固然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样也离不开瑶族群众在千年流变中形成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当然,金秀大瑶山的文化魅力,除了内生的瑶族文化底蕴,还在于其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与互鉴。众所周知,岭南地区远离中原,山高皇帝远,历来正史着墨甚少,大多数时候以“南蛮之地”“化外之地,瘴疠之乡”等笼统概括。历史上,由于贬谪或战争,广西曾有幸迎来一拨拨的文化名人,如南朝颜延之到桂林,唐朝柳宗元到柳州,宋朝黄庭坚到宜州,明朝王守仁到南宁,抗战期间文化名人云集桂林,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播的“布道者”,也算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不幸文章幸”。从文化传播意义上讲,费孝通之于金秀,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柳宗元之于柳州,黄庭坚之于宜州,王守仁之于南宁。刚刚走出未名湖、荷塘月色的学子,108天的新婚宴尔,阴阳两隔的变故??在车马很慢书信很短、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这是何其沉重的人生打击!幸运的是,虽然金秀大瑶山是费孝通与王同惠生离死别的伤心地,但他没有因此而怨恨这片土地,相反却情系金秀半生,即便多年之后已经身居要职,依然深情长留大瑶山,为金秀大瑶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四处奔走,彰显一代名家的别样胸襟与情怀。作家杨映川的长篇小说《圣堂之约》,其实就是以费孝通与王同惠当年在金秀的故事为原型。个人认为,杨映川其实只不过借了费孝通与王同惠瑶山调查事件的外壳,讲述一个文化碰撞、交流、互鉴的故事。正是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之中,封闭的大瑶山思想观念获得更新换代、与时俱进。那天,当我们翻山越岭五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在马鞍山坳看到那一棵相传可以比肩黄山迎客松的千年古杉,冠形如巨伞,枝条遒劲有力,既像欢迎八方来客,更像悲悯庇护天下瑶族人民。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圣堂之约》中的瑶族妹子蓝美凤,在黑暗之中跋山涉水,跪在这棵神树下为杜孝和与王知微祈祷,许下诺言,并用自己的一生去坚守那个无人知晓的约定??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古今中外任何地方的崛起,其实都离不开资源禀赋和时代机遇,云南的香格里拉之所以从“消失的地平线”上火遍全球,主要是契合了人类对“人间净土”的向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今天,金秀大瑶山这片“被遗忘的净土”,有过尽千帆的江河激流,有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本身就是一幅瑰奇秀美的山水画卷,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天书,更是金秀大瑶山献给未来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其发展前景无限可期。

从魏公村到圣堂山,道阻且长,但因为“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血脉,使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在最美好的年华、最美的时光邂逅。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虽非仁者,但走近圣堂山,看到的是大自然的壮丽雄奇,联想到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如此伟岸的雄峰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内心除了谦卑与敬畏,别无他念。

作者简介:黄灵海,壮族,广西东兰县人。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土地》《文艺报》《广西日报》《南方文坛》《新京报》等报刊。

猜你喜欢
金秀大瑶山费孝通
西南考察与费孝通的民族思想来源
拜金阿姨的“年关”
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成矿背景及找矿方向——以新众金矿区为例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