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丝路上的另一类涌流——马赞德拉尼

2020-09-27 23:11陈巍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复式账簿西亚

陈巍

如果问起有什么事物在漫漫丝路上流动,你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骆驼商队缓慢而坚定前行的踪影。骆驼商队背负的是什么呢?是商品。商品又换来什么呢?对了,除了另外一些商品,当然还有驱使人们甘愿长途跋涉冒险远行的巨大动力——财富。商品的流动激发财富的流动,而如何深刻、全面、灵活地掌管这深入丝路各个角落的“水流”,就需要更先进的会计法则。这种会计法则在中世纪早期开始萌芽,到11—12世纪,则在丝路沿线多个地方都得到初步发展,并最先在意大利演变到新的阶段。由马赞德拉尼写于14世纪中叶的《费利克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丝路文化融合背景下,会计学在西亚发展的情况。

账不厌细

对于以向农民和各类手工业者征收税赋,供给王室、官员、军队及各种公共事务开销的封闭国家而言,财政人员大多只需尽可能掌握“出”和“入”的准确数字,并简要标注出入缘由即可。但到了商业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商人对社会经济产生更大影响,他们发现,这样简单的账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财富譬喻为浸润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水流,因而有“流水账”等说法。对于商人而言,能够把资金灵活调动,避免因货物积压而停滞,更是经营的重中之重。中国春秋末期的范蠡、11世纪伊斯兰商业理论家迪马士基等学者,对此均作出精辟的论断。渐渐地,商人们发现账本不能只有简单汇总出入盈余的一套。付钱采购、存储和运输货物,再卖出货物获取金钱,不但需要知道是否赚钱、赚多少钱的结果,也要了解账上流动资金、存货的增减情况,货物在存放时是否折旧,它们现在有多少价值等反映实时过程的诸多信息。商人把这些信息以一定格式分别记录下来,并能将其彼此参照核对,逐步使原本仅简单罗列的单式记账法演化成更加全面科学的复式记账法。这种记账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从而被称颂为可以与欧几里得、伽利略和牛顿提出的理论并称的伟大创造。

对于复式记账法的起源,有不同观点。在谈论严格定义的复式记账法时,一部分学者认为它起源于意大利。例如佛罗伦萨13世纪末商人马努奇留下的账簿,被认为是复式记账法年代最早的应用实例。另外一批试图追溯复式记账法萌芽的学者,则把它与中世纪初期精于算计的犹太人联系起来。他们经商的足迹几乎遍及整条丝绸之路,特别是从欧洲到印度的丝路西段。鉴于账本的保密性,以及已有传统的惯性作用,复式记账法最初显然只能相当缓慢地向当地商人渗透。随着贸易接触和合伙行为愈加频繁地出现,这一过程逐渐加速,但在各地记账法始终保留着区域特色,演进或早或晚,并不同步。受到资料充足性的限制,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是否因受到其他地区的启发而出现,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

财在西亚

基督教地区与伊斯兰地区不时爆发的战争冲突无法阻挡欧洲商人赚钱的热忱。来自热那亚、威尼斯、比萨等城邦国家的商人们,哪怕是热战正酣,也甘愿穿越火线,竭力把来自东方的香料和宝石带回欧洲。13世纪,他们在黑海等地设置商站,最后甚至发展成倚仗海战优势而立的堡垒,成为欧亚交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欧洲商人肯定不会对伊斯兰地区惯用的账簿感到陌生,实际上他们与此类账簿要打交道千年之久。伊斯兰账簿是什么样的呢?从马赞德拉尼的《费利克报告》(Resale-i Felekiyye)中,我们可以获取对它们的详细了解。

关于马赞德拉尼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从他的名字可以推测他来自里海南部的马赞德兰地区,他曾在蒙古人在伊朗建立的伊利汗国的财政部门担任高级职务,而这本书则是他为一名叫作费利克的高官撰写的报告。在书中,作者盛赞了“比其他科学更尊贵、更伟大的”会计学对国家的重要性:“如果不运用会计原则,国家需求和行政工作就无法付诸实施??一个不规范、不完整的账目会在相当程度上阻碍国家事务的发展。”

马赞德拉尼的著作并非伊利汗国的第一部会计学专著,实际上在13—14世纪之交的合赞汗在位期间,为去除行政机构中的腐败和低效状况,伊利汗国进行过一次经济改革。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财政方面的举措包括禁止随意潦草的记账,创建稳定的钱币兑换比例,确定财政年度,在各省建立会计和审计制度等,这些政策中有一些有借鉴中国制度的痕迹。

此次改革催生了几部会计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已有的会计方法进行了解释和补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传承了伊斯兰会计学里的阶梯式记账法。

阶梯式记账法源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在8世纪就已出现。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领的蒙古军队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并把帝国的财政专家迁徙到新成立的伊利汗国的首都大不里士,阶梯式记账法也得到沿用。《费利克报告》是对这种记账法最早的系统性介绍之一。通过它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记账方式以降序记录金额,即把总额放到最上方,然后是下面各个单项。每个条目中首个词的最后一个字母的最后一笔,会从右到左贯穿整行,来区隔不同条目。整个账目从上往下就出现多条长横线,犹如阶梯一般。阶梯式记账法清晰整齐,可以避免各项条目之间的重复,故而是一种方便统治者财政管理的记账法。

《费利克报告》展示的另一项伊斯兰会计学的特征是对西亚卡特(Siyakat)字符的使用。这是一种脱胎于阿拉伯语字母的会计专用字符。这种字符只有经过一定训练后才能熟练掌握,为会计行业添置了专业门槛,同时便于不同地区的会计相互交流,直至今日,从巴尔干半岛到印度的广大地域内,仍能看到一些彼此相似的西亚卡特字符遗迹。

该书后续章节主要分两部分,其中之一是对行政体系中用到的诸如日记账、总账、支出账、流转和应收账、各地区明细账、年度决算账及税务登记册等会计制度的介绍和举例,另一部分是对记录营造、造币、国库、仓库、畜群、磨坊和厩棚等设施物资收支的账簿的介绍。每种账簿都具有一定格式。从具体格式看,这些账簿具有一定相互参照的意义,但对于显示经济活动的实时状况仍然很困难。因此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复式账簿。

《费利克报告》系统记载了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记账方式,其内容在后来崛起的奥斯曼帝国进一步得到改进。

东亚又如何

既然元朝和伊利汗国同为蒙古统治,且相互积极交流,那么在会计制度上是否具有相通之处呢?根据史料记载,元朝财会大多延续继承的是汉地传统,但在元朝中枢机构中,不少事务是用波斯语运行的。忽必烈在位的1287年,有官员曾反映懂得“亦思替非文书”的人,请求设置官学以免断绝。此建议得到忽必烈的同意。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亦思替非文书”,是波斯语istafa的音译,后者有“财产税务的核算与管理”之意,由此可见,在元朝宫廷中有一些来自西亚的财务人员,他们传承的可能就是阶梯式记账法和西亚卡特字符等会计技能。

元朝灭亡后,蒙古统治者带来的与西亚间的上层直接交流逐渐停滞,中央财会工作不可能受到来自域外的显著影响。而随着明朝中后期商业活动的繁荣,17世纪初,在中国四柱结算法的基础上,山西商人也发明了符合复式记账法的“龙门账”,从而促进了明清商业发展。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从中国、西亚到欧洲,跨区域间的商业往来一直持续。东方的货币制度、税法、信用凭证等方面对欧洲都产生了影响,但记账法的发展与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地位密切相关。在以商立国的意大利城邦,以及商业发達的明末,记账法都得到突破,就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复式账簿西亚
复式模版生物质颗粒成型机设计
版画
燃烧的账簿
旧账簿
马来西亚·吉隆坡
卖账簿
聚焦“复式教学”特点 精准支持教师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复式教学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陶西亚的柳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