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亦星
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是澳门工会联会总会在1950年成立的一所学校,学校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共15个教学年级93个教学班,是一所“一条龙”学校。在校学生3 200多人,是澳门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基础目标为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成为“勤学守纪、慎行多思、诚恳朴实、互助互爱、勇于进取、爱国爱澳”的新时代人才。
学校至今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来,学校在信息科技教育方面始终走在最前线:1981年2月率先开设全澳首个计算机课程,自编了港澳地区第一套计算机课本,建立了全澳第一个学校计算机室,全面推行电化教育。1997年率先建立澳门第一个多媒体控制中心,全面推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成为澳门第一所全面实现校园网络化和计算机化的学校,把信息科技教育推向一个新纪元。2015年,学校率先构建STEAM课程教育框架,成为全澳最先将STEAM教肓纳入常规课堂教育体系、最先把人工智能作为高中主课程开设的学校。直到今天,科技创新、科普教育、信息科技教育、信息学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机械人小组、微电影拍摄及制作、网页及动漫画创作、人工智能及智能校园等系列活动与课程都是飘扬在学校上空的一面面亮丽的旗帜。
行政引领
科技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份执着和坚持,是学校的特色项目与恒常项目。学校的行政管理团队有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校长室是指挥中心,负责组织、策划及领航;教导处负责贯彻落实、协调管理;各教学科组具体执行完成。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在校长引领下前行,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是科技创新教育取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资源充实
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学校从2013—2014学年起,先后对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及化学实验室进行現代化改装,重新购置所有教学所需的相关设备,并新建了机械人室,以供科技创新师生进行专而精的教学培训之用。
学校现有3个供学生上课使用、设备数量超过150台的计算机室,基本上以每年50台的标准进行更新,以保证学习硬件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信息科技方面,5年来学校累计投入约2 800万澳门元,可谓不遗余力。
从2016—2017学年起,学校计划分3个阶段,预计投入约1 000万澳门元,对全校各个普通教室进行现代化装修,并对所有教学设备进行重新购置或升级,新的课室设备标准配置包括高清投影机、课室有线计算机、Apple TV、手提电脑VGA转换插口、有线麦克风和多功能广播系统等,为继续推广学校的科技创新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课程构建
理、化、生联合课程 学校开设了“设计与应用技术”课程,以STEAM教育理念为导向,有明确的物理、化学、生物相关主题,由理、化、生三科教师联合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科学主题,通过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背景综述、研究设计、实践计划、收集数据、归纳总结、小组反思等环节进行完整的自主探究,一改过往主要按实验步骤“依书直做”的验证式实验模式,成果显著,反应良好。
计算机科学及物理学科的“传感器实践研究”课程 “传感器实践研究”课程旨在启发学生对电子电路和信息科技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和外部电子装置的互动,带领学生进入微电脑的有趣世界。课程主要分2个阶段:第1阶段,教师教授基本编程语句、电子零件基础知识及一些常见电子零部件的使用方法;第2阶段,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零件制作一些生活中的电子装置。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师资培训
学校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人工智能发展动向。聘请内地及本澳重点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来校,为教师进行数学建模和STEM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学校还利用珍贵的校友资源,如在美国硅谷和中国北京、上海、南京均有AI研发机构的普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人何国涛等,邀请其本人及所属企业入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端培训。除了“请进来”,学校亦做好“走出去”的工作,每年都挑选各学科不同层次及工作岗位的教师到国内外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科技活动
鉴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有“一人一余暇”的行政指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是学校科技活动的重点目标,因此学校各教学科组均积极开展相关的余暇科技活动。2018学年,学校中学部共开设126个余暇活动班,参与学生2 615人次,余暇活动气氛十分活跃。以下简要叙述2个较具代表性的活动。
金种子计划之“陨石研究” 通过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共同为学生搭建科学探究活动平台,实施早期人才培养的“金种子计划”。其探究内容主要围绕月球起源和太阳系演化等问题展开,紧密围绕陨石开展系统性研究,让学生参与澳门科技大学正在进行的陨石研究,并亲手切割陨石样品,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测量陨石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
快速成型研习创新小组 快速成型是一种快速生成模型或零件的制造技术。该项技术在计算机的控制与管理下,依靠CAD数据,采用材料精确堆积的方式,即由点堆积成面,再由面堆积成3D,最终生成实体。依靠此技术可以生成非常复杂的实体,而且成型的过程中无需模具的辅助。该小组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电子电路方面的认识,以及训练他们解决工程问题的技巧,增加学生的设计及实现方案的能力,并对日后实验创新想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亦教导学生使用专业软件作图,利用数控雕铣机制作部件,让学生接触高科技加工技术并初步掌握操作技巧。
科教成果
学校锐意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学生科技素养逐渐提升。2018年全球PISA测试结果显示,学校15岁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素养表现均高于本澳平均水平。在澳门、埠际、全国乃至国际各大创新科技比赛与成果展中,学生均展现出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赛和全国赛中屡获大奖。学校亦先后被授予“STEM教育实验学校”“International Invention and Characteristic School Award”“International Invention and Demonstration School Award”“国际创新名校”“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全国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和“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等殊荣。
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学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长期以来,澳门劳工子弟学校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加大科技教育行政管理力度,增加资源投入,始终走在本澳科技教育创新的前沿,在全体学生的科技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之余,更培养出了像普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何国涛这样的划时代科技精英。
“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是一所注重每个学生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同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与教师都能在科学教育中发现自己所长并展现自己所能,学校科技教育成果突出的学校。学校领导明确定位于配合国家德育方针,坚持为劳工子弟服务,积极为每一位劳工子弟寻找各种公益性科技教育资源,将科学技术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劳工子弟,着力培养国家与澳门需要的新一代优秀科技人才。学校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科组协同推进、推行全校科技教育课程,达到了‘探究、体验、实践与应用的科技课程教育目标。”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