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2020-09-27 23:08余润禾
江西教育C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明生活化法治

余润禾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道德意识在民众心中的位置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精神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课程,更新教学模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赖于教材,而教材不仅是课堂设计的基础,更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展开教学,如此才能保障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出行时的安全,了解防溺水的有关内容和自救方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校园内外的安全意识。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营造生活化情境,展示生活化场景,出示一些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如乱穿马路、翻越护栏、随意闯红绿灯等,让学生看到这种行为背后的安全隐患及会造成的不良危害。通過视频的展现,这些生活化的场景一幕幕闪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立足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也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的内容基本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要有意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一些生活化的案例,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例如,“我们班四岁了”这一单元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以第一部分“我们班的成长足迹”教学为例,这一部分深入回顾了班级的成长历程、班级中发生的令人难忘或有趣的事。针对教材内容,笔者提前收集班级学生的照片、班级的重要事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小视频或者PPT,向学生展示,以此激活他们的记忆,课堂氛围非常浓烈。接着,笔者进一步和学生互动,说:“同学们,咱们这个班也四岁了,时间好快啊。你们还记得刚入学时的情景吗?”比如第一次成为少先队员、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参加六一儿童节等重要事件,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要植根于生活,用生活化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渗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提升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考虑其学习能力的强弱,在现有的道德法治知识基础上对其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变化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培养其自理能力,让其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首先,笔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同学们,小明的奶奶生病了,可是小明的爸爸妈妈没法请假,没有人照顾奶奶。请问小明该怎么做呢?”面对这样生活化的事例,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引导,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也对家庭责任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既有的教学认知,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地输入自己的观点,需给予学生“输出”自我看法的机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此,教师需立足教材内容,有意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其思想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猜你喜欢
小明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明照相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