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梅
思维导图是学习与工作中一种常见的提高效率的方法,被许多人群应用,除了核心的职场人士之外,还包括各教育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相比较而言,思维导图对小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小学语文老师应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别称叫作心智图,主要涉及两方面工具,一方面是纸张,另一方面是彩笔。首先要做的是在纸上写出知识的主题,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最后将联想到的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记录在纸上,通过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部分内容。思维导图有三方面的特点,具体包括直观性、发散性、关联性。直观性体现在知识点是以较为简单的文字、图片与彩色字体呈现,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发散性体现在有关该知识点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围绕同一个知识点所做的思维导图也有极大的不同。关联性体现在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性思考,但应该围绕同一主题,彼此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客观意义上来讲,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多方面不足,一方面是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是接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引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时间均为教师在讲解,而学生表达、表现的机会极为有限。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渐渐丧失了主动性,仅仅被动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其次,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知半解,无法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与学习深度,没有办法灵活运用。
三、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一)字、词的教学
汉字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内容,该阶段的教学对于后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客观意义上来讲,中国汉字经过数十年的演变,虽然越来越简化,但由于其所蕴含的特殊含义以及量多、音、形、义类似等多种原因,使得汉字的学习相对较为困难。而思维导图应用在汉字的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使得汉字变得更加形象。比如对“口、耳、目”的教学,便可应用思维导图,口、耳、目是人的面部器官,在演变的过程当中极为有趣,最开始的字形与人面部器官的实际形象极为相似,现在的字形经过了一步步的简化。基于此,笔者展开思维导图的应用,首先将“口”这一器官的实际图片放在中间,然后将“口”从古到今的变化在周围呈现出来,并在教学中讲述汉字发展的历史。这样使得教学更加有趣,学生也更能轻松地掌握这个字。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字,然后进行组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限,在思考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瓶颈”,极易产生挫败感、急躁等消极情绪,而应用思维导图便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句的教学
虽然在造句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行为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造句的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比如说,在利用词语“花草”造句时,便可以按照下面的教學策略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首先明确花草是该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然后将花草以图片或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以花草为目的,进行发散性思考,可以得到许多与花草有关的事物,然后根据不同的事物与花草之间的关系进行造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应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认知,并从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出发,进行思维导图应用的研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