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先读习惯、阅读知识、尊重意识、管理能力,提出教师应通过阅读经典图书及相关文本解读和评论文章,掌握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增强尊重学生阅读心得的意识,提升阅读课堂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先读习惯 阅读知识 尊重意识 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04-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组织学习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面对当前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的状况,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与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有先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步:教师布置阅读书目,并规定阅读进度及阶段性任务;在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阶段检验并推进;整理总结,形成最终阅读成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因而教师必须以先读文本为教学基础,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要推荐的阅读书目,这样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正确而有效。
教师阅读的内容应包含两类:一是书籍文本;二是相关文本解读和评论文章。首先,教师要先读懂读透推荐的经典图书。在反复的阅读中,还需结合学生实际,思考学生会在哪里遇到阅读障碍,会对哪些内容产生困惑。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与把握学生的阅读需求,才能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红楼梦》,因为写作时代的原因,所以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语言表达都与现在的学生有一定距离。教师先读,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章节安排以及作者思想、文本语言习惯等都了然于胸,才能在学生提出疑问时及时提供帮助以突破阅读障碍,完成阅读任务。其次,教师要阅读相关文本解读和评论文章。《名作欣赏》及众多语文专业刊物都注重解读与鉴赏经典作品,这对教师深刻理解经典书籍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教师要广泛阅读相关鉴赏评论文章并进行归整,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借鉴运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不断提升专业阅读素养。学生的“素读”收获大多会比较肤浅而感性化,拥有丰富阅读经验和较高阅读素养的老师,才能抓住学生“素读”体会中的闪光点,适当点拨,使之成为学生阅读走向深入的灵感点,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很多学生在探究《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拜见亲人的路线时,对其舍近求远来回反复走同一条路感到困惑,笔者根据网络上有关为黛玉进贾府时“走西角门”鸣不平的分析解读文章,有意识地点拨学生关注贾府的建筑格局及府内众人的住所安排。有学生小组从此处拓广拓深,专门研究书中的建筑及装饰物,从建材、布局、建筑风格、建筑名称等方面进行探究,更深刻地领悟到了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人物迥异的性格特点和微妙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阅读疑难处的有效提点,也能展示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为学生的深度研读起到示范作用。
二、要有阅读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因此,教师应具备相应的阅读工具性知识,这主要包括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不同文体表现主题的方式、思路、结构都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表现同一主题,不同文体也需要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报告文学是在客观真实的陈述中抒发议论,阐明道理,阅读时应挖掘文本思想,反思社会与人生;散文应强调体会作者主观情感展现的过程,并探究蕴含其中的人生感悟與文化内涵,感受文中的理性美与感性美;小说要从情节、细节入手,着重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主题。
教师还要研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学生进入阅读前与阅读过程中相机切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使其获得更丰厚的阅读收获。美国学者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阅读的目标“为获得咨询而阅读,与为增进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步骤与方法达成目标。新课标提出“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哪些地方精读,哪些地方略读,哪些地方浏览即可?如何精读,如何略读?如何做笔记?具体的阅读方法还有哪些?如何开展?教师都应对此作出指导。比如,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常用的点评批注法,笔者就广泛运用在整本书阅读中。在进行《红楼梦》阅读指导时,脂砚斋等人对《红楼梦》的点评就是最好的范例,教师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铺展、环境渲染等诸方面举例示范,指导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促成学生熟读深思、联想拓展。点评批注法的应用,能推动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自读自悟自修,有所发现,有所体悟,也能有效保持学生对文本的持续兴趣与探究欲望。
三、要有尊重意识
整本书阅读中所有阅读任务的设计与完成,都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而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更需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收获。同时,整本书阅读的成效不能简单以测评分数来衡量或以观点对错来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成为其主要的评价方式。因此,在原则与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应充分肯定学生对文本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鼓励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使其产生更多的阅读期待,自觉地融入文本,最终能够使学生“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一般都会提出一些阅读任务,以指引学生的阅读方向,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阅读体会与他们的知识储备、人生阅历、阅读兴趣等相关,常常与教师的预想相左,教师不能以自身的阅读体验限制学生的体会,不能以文本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肯定他们的阅读收获。在《平凡的世界》阅读教学中,有一组学生对笔者列出供参考的阅读研究专题不感兴趣,他们提出要研究《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爱情。而这正是笔者曾经考虑过,但因为担心学生把握不好会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不良影响而放弃的一个研究方向。经过与这组学生交流后,笔者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是更加强了对他们研究过程的关注。这组学生对书中几对人物的爱情进行分类,并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爱情的产生原因、人物个性的展现与变化、爱情结局的必然性,分析了人物情感与人物性格、时代环境的密切联系,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在阅读中他们感受到了时代风云下的人物命运,探讨并明确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学生最终阅读成果的观点可能还不够深刻,思维也可能不够完善,阐述也可能不够严整,但这些都是学生最真实的阅读收获,教师都应给予理解与鼓励。
四、要有管理能力
新课改理念中,“以生为本”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原则。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学生也是必然的阅读主体,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不管。阅读过程中的书目管理、进度管理、读法管理、成果管理,教师都必须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始终把控阅读的大方向,及时校正学生探究中的偏差,解答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学生自主阅读推进所需的帮助,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管理能力,掌控全局又能灵活变通,带动与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并引领学生的思维深入和审美创造,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整本书阅读的检验与总结常常是以综合性活动的方式完成。综合性活动为学生的自主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这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机动性更强。学生阅读认识的个体性差异会使课堂具有不确定性,临时生成问题甚至矛盾成为常见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切入课堂进程进行调整与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保证阅读的顺利推进。在《家》的阅读指导课上,两组学生在赏读经典片段“鸣凤投湖”时就“觉慧是否真爱鸣凤”的问题产生了分歧,课堂上唇枪舌剑辩论起来,但因问题是临时生成的,双方都没有充分准备,学生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观点反复阐述,没有充分的文本依据,没有严谨的推斷,言论自然没有强大的说服力,谁也说服不了谁,也严重影响了课程进度。笔者及时切入,引导双方在课外通过图书馆或网络寻找相关资料,结合全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主旨,整合为丰富谨严的论证内容,撰写成辩论稿,在下一阅读课时再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教师既很好地把控了课堂节奏,又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考走向深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认识使课堂活动精彩纷呈的同时,也常常在考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应保持敏锐的觉察力,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立足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甚而有效利用课堂临时生成,使其成为阅读新体验的触发点,推动课堂阅读层次的提升。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整本书阅读活动已经全面铺开。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精神等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阅读素养、学科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厚实素养根基,汲取专业力量,才能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游刃有余;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共读共思共赏中,将阅读教学过程所得内化为教育智慧,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整本书阅读才能成为师生共成长的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童 强.整本书阅读指导“三部曲”[J].学语文,2018(5).
[3]赵长河.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着力点[J].语文建设,2017(12).
[4]黄 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互联网时代中学校园阅读生态建设的研究——以钦州市第一中学为例”(2019C29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龚玉华(1972— ),女,壮族,籍贯广西南宁,中学正高级教师,现就职于钦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