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凤
翻阅经典名著,成功的动作描写俯拾皆是。提起《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一定会想起看到金子时“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想起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弥留之际的他唇边时,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纵”一“扑”,看似与其70多岁的年龄不符,实则和其见钱眼开的灵魂吻合;这一“抓”,更是形象地勾勒出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孔乙己》中,有钱买酒时,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让读者仿佛听到那叮当作响的铜板碰撞声;腿断穷困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使他沮丧悲苦、穷愁潦倒的形象呼之欲出。大师们都擅长动作描写,让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动”起来,活起来。
那么,怎样把动作写具体生动呢?
一、动词选用准确精当
动作描写并不是动词的堆砌,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去写,选用最生动、最形象、最精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词。如:
饥肠辘辘的他早就准备开始享用这顿“饕餮大餐”了。瞧,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对准餐盘里最大的一块肉发起了进攻,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一大块红烧肉便已跑到他的肚子里安心地“度假”了!
吃了一大块肉的他似乎还不满足,扒了几口饭,看到餐盘里还有一些青菜,嘴角上扬,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踮起脚尖,身子微微向前倾,筷子在盆子里一夹,随即一卷,绿油油的青菜被他送到嘴里,慢慢品尝起来!看到他吃得那么香,我的味蕾也被吊起来了!
随着“咯”的一声饱嗝,他的“无底洞”才被填满。他舔了舔嘴边的汤汁,又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肚子,心满意足地说:“啊,今天的菜可真好吃啊!我饱了!”(朱刘钰)
这段描写了一个孩子食堂用餐时的动作,用“跑、扒、夹、卷、舔”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遇到美食时的状态,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二、细描连续性动作
写人物动作,要注意连贯性,把动作有次序地连续写出来。同样写食堂用餐,虞阳同学是这样描述的:
她慢悠悠地走到餐桌前,挑一碗较少一点儿的米饭,不情不愿地坐了下来。她慢慢地举起筷子,仿佛那筷子有千斤重。在菜盘子里这边翻翻、那边找找,实在找不到中意的菜,筷子上只沾了些汤汁。她把筷子收回来,在碗里挑起一点饭,慢慢地嚼了起來。
就坐、举筷、夹菜……一系列连续动作都是慢吞吞的,把一个挑食的孩子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不同人物的动作串起来,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连接,让一串动作更具连贯性。如:
“开始!”裁判一声令下,我和龚老师在球台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首先,我抛起乒乓球,拍子稍向前倾,只听“啪”的一声,那球便如出膛的子弹似的“杀”向他的大本营。龚老师并不慌张,将球拍微微一转,那球便打着旋儿冲向我的地盘。我顿时蒙了,这可是他最拿手的下旋球啊,我该怎么办呢?来不及多想,我抡起手臂,随手一个拉球,居然把乒乓球弹了回去,落在对方的球台上,龚老师连连夸赞:“好球!好球!”(刘洪玮)
三、动作场面放慢播放
想要把动作写精彩,还应该回忆当时的动作场面,让一个个动作在脑海中“放电影”。在回忆动作场面时,要让动作慢些,再慢些,放慢镜头,努力还原动作细节。
例如,许艺靖同学回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一连串慢镜头动作,运用拟人手法,将老师写字的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老师弯下腰,在讲台右上方的“粉笔乐园”——粉笔盒里挑中了一支雪白的粉笔小姐,它长短适中,脑袋圆圆,老师非常满意。老师直起腰,转过身,捏住粉笔,举起手臂,在黑板上写起字来。粉笔跟着老师的手在黑板上进行着各种运动,横、竖、撇、捺,轻轻顿、慢慢提……不一会儿,一行漂亮的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最后潇洒的收笔,老师写完了所有的字,她微笑着转向我们,粉笔小姐也光荣地退场了。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事情的经过就清楚了;人物的动作写生动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就鲜明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