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杰 赵菲菲
一、案例背景
中班时期是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兴趣。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中,幼儿极易受到影响而改变自己。因此,教师需给予他们积极正向的引导。
中班的糖糖喜欢和老师、同伴交往,但她常说:“我就要……”随之而来的便是此起彼伏的“投诉”:“老师,糖糖把我搭的轨道拆了……”而糖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那样搭更好!”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爸爸对糖糖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想尽办法满足,这让糖糖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是必须的。然而,当爸爸意识到不能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却已无法改变现状,每次“抵抗”都会以糖糖大哭、爸爸妥协而告终。
二、案例描述
1. 老师,我要去摘苹果
十月,幼儿园的苹果树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苹果。糖糖急切地说:“老师,我要去摘苹果,不然就会被其他班小朋友摘没了。”我连忙问道:“如果苹果被我们摘了,其他班小朋友没有了怎么办?”糖糖毫不犹豫地说:“谁先摘就是谁的!”糖糖的话引起了全班小朋友的热议。糖糖昂着头,撅起小嘴说:“反正我就要摘!”看着糖糖愤怒的样子,我轻轻地搂住糖糖,平和地说:“其实,我也很想和你们一起摘苹果,可是苹果树是咱们班的吗?”孩子们摇摇头。“到底谁来摘苹果合适呢?又由谁来决定呢?”
孩子们说:“应该问问苹果树的主人!”我问:“苹果树的主人是谁呢?”彤彤说:“可能是冯爷爷吧,我看到过他给苹果树浇水。”孩子们纷纷点头,糖糖却瘪着小嘴,默不作声。我走到糖糖身边,蹲下来说:“糖糖,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问问吗?”糖糖微微点点头,但并不情愿。
2. 我们想摘苹果,可以吗
我们来到操场,看到正在扫落叶的冯爷爷,走上前问:“冯爷爷好,我们想摘幼儿园的苹果,可以吗?”冯爷爷赶忙放下手里的扫把说:“抱歉孩子们,我只负责照顾苹果树,摘苹果这件事我一个人决定不了,你们可以去问问其他老师。”诺诺说:“我们还可以去找赵老师(保教主任),我看到大班哥哥姐姐找她商量事情。”糖糖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她。
回到班里,看到了正在转班的赵老师,孩子们问道:“赵老师好,幼儿园的苹果熟了,我们想摘,可以吗?”赵老师摇摇头说:“抱歉孩子们,苹果树是幼儿园的,我一个人决定不了。”我重复着赵老师的话:“苹果树是幼儿园的,一个人无法决定,那应该由谁来决定呢?”孩子们看着我,皱皱眉头想:还能找谁呢?
正在这时,郑老师(执行园长)路过门口,糖糖立刻站起来说:“对了!爸爸上次开家长会回去说,郑老师负责全园所有的事情,不如我们去问问她吧。”我赶忙为糖糖争取了一次主动表达的机会,还鼓励她说:“糖糖加油!”糖糖跑到门口,叫住了郑老师,问:“郑老师好,幼儿园的苹果熟了,我们想摘,可以吗?”郑老师笑笑說:“抱歉糖糖,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也想要摘苹果,我一个人可决定不了,不如你去问问他们吧!”糖糖回来,对小朋友们说:“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摘苹果,郑老师也决定不了。”我接过糖糖的话问:“既然苹果树是大家的,一个人决定不了,谁可以做决定呢?”糖糖说:“我们要去问问其他小朋友,大家一起做决定!”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琢磨着那一句“大家一起做决定”。于是,全园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纷纷贴到展板上,经过大家投票决定——由全园小朋友分工合作来摘苹果。
3. 让大班哥哥姐姐来摘吧
投票结束后,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展板前,回顾一起决定的过程,问道:“既然大家需要分工合作,那么由谁来摘?由谁来分呢?”孩子们说:“让弟弟妹妹摘吧,我们分。因为弟弟妹妹小,还不会数数呢。”我问:“那哥哥姐姐呢?”硕硕说:“他们等到明年再摘!”我说:“可是,他们明年就该上小学了,摘不到了。”这时,糖糖站起来说:“让哥哥姐姐摘吧,我们明年上大班再摘!”我满脸疑惑地问:“糖糖,你不是很想摘吗?为什么愿意让哥哥姐姐摘呢?”糖糖满脸骄傲地说:“因为开学的时候,哥哥姐姐画了入园流程图,告诉我们要测温、消毒、晨检。”“是啊,哥哥姐姐还在广播室给我们讲故事。”“还在楼道里贴了很多安全标识,让我们注意安全。”孩子们回忆着那些大带小的活动。
我欣慰地点点头,搂着糖糖和身边的孩子说:“你们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懂得把机会留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老师为你们点赞。”
三、案例分析
1. 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体验并获得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摘苹果的案例是真实的,糖糖参与其中,有着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到学会感同身受,接受集体决议,并能为他人考虑做出让步,对于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且能让其受益一生的转变。
2. 全园合力形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益氛围,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案例中,不仅有教师和孩子的直接互动,教师还能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调动幼儿原有经验,鼓励其与不同岗位的教师沟通,给予幼儿积极正向的影响,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需要集体做决定。同时,在与大班互动中,幼儿能够感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温暖,全园合力让幼儿能欣然接受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人沟通的良好方式,为今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 开放性提问引发幼儿思考,适当的挫折激励幼儿不畏困难
活动中,教师提出“谁来摘苹果合适?摘苹果的事情又由谁来决定?”引发幼儿思考苹果的归属问题。但没有答案的问题却为幼儿之后与不同人的交流提供了多种可能。当然,接受他人的建议并不是容易的事。互动中当幼儿面对挫折时,教师都要站在幼儿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为幼儿能主动接受集体决议搭好支架,避免幼儿直接生硬地被动接受,造成幼儿心理的伤害。
4. 尊重、理解幼儿的情绪和想法,运用语言、行为、表情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
活动中,教师充当了幼儿活动的欣赏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幼儿无法接纳他人意见时给予理解,在幼儿感到失落和沮丧时给予安慰,在幼儿获得发展时给予鼓励,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幼儿心理、语言、行为上的支持……就这样,我们看到了幼儿安全感和自信心的逐步建立,愿意不断接受更多挑战,不畏面对更多困难。
四、效果反思
经历了摘苹果事件后,再也听不到其他孩子的“控诉”,听到的都是他们协商的话语,看到的也都是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搭积木时,糖糖会说:“这个积木放这可以吗?”阅读时间,糖糖会说:“蜜蜜,我们看这本书吧!”户外活动时,糖糖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与人交流、沟通、得到大家的认可,也都愿意和同伴友好相处。作为成人,我们应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让他们在与周围人的真实互动中学会接纳、学会沟通!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幼儿园(北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