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斌 焦洋
摘要:PTP教学主张是通过问题导引、任务驱动、展示输出三个环节,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教学主张。PTP教学主张以合作探究、小组展示为教学手段和着力点构建课堂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展现PTP教学主张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PTP教学主张;地理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城镇化
一、PTP教学主张与地理核心素养
1.PTP教学主张
PTP教学主张,即问题导引(Problem)—任务驱动(Task)—展示输出(Presentation)。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到,人的智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1]。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浪漫阶段即激发兴趣阶段,精确阶段是对兴趣阶段问题的追问、分析,综合运用阶段是将所學的内容提升到价值层面。
2. PTP教学主张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PTP教学主张是提升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的真实情境必然涉及一定的区域认知问题,可以落实区域认知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合作、质疑等环节进行思维的碰撞,能够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二、基于PTP教学主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PTP教学主张,应遵循“内容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系列任务化—任务小组化—小组团队化—团队激励化”的宗旨,从“问题导引—任务驱动—展示输出”三大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1. 问题导引
对于PTP教学主张,设计好的问题是基础。问题的呈现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的创设,而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2]因此,PTP教学主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含有问题串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发现、提出问题。
在“城镇化”教学过程中,结合北京市通州区热点问题——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给出家住潞城镇的学生家乡变化的两组景观照片,一组为麦田和村道景观,一组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后的高楼和公园景观。学生根据照片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内容问题化之后,再使问题系列化。在“城镇化”一课中,将本课的学习任务系列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为城镇化的表现、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城镇化问题的对策。
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PTP教学主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是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活动。环节强调探究活动的形式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充分收集资料,科学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猜想假设,再通过探究活动验证假设,实现“系列任务化—任务小组化—小组团队化—团队激励化”环节,以完成小组任务的形式激活课堂,以关注小组整体成长的评价促进团队共同进步和实现同伴互助。
在“城镇化”一课中,为完成城镇化的表现、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城镇化问题的对策四个问题任务,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为了使小组团队化、团队激励化,教师会针对不同任务设定不同的评分规则,并且设置了合作加分,进一步促进小组团队化。以下为四个任务的具体内容及评分规则(倾听分:其他小组补充1点记1分;质疑成功记1分;合作分:1个人展示记0分,2个人展示记1分,3个人及以上展示记2分)。
(1)任务一:城镇化的表现
要求:根据资料1~3,说出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规则:答对1点记1分。
资料1:
资料2: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2016年3月和2018年9月的Google Earth影像图
资料3:
(2)任务二:城镇化的进程
要求:画出北京市不同阶段城镇化的水平和速度曲线图。(画在小黑板上)
规则:绘图正确并能解释原因记2分。
(3)任务三:为城市“号脉”,书写诊断报告书并寻求良方(城镇化的影响)
规则:分析思路全面、清晰记2分;能透彻分析某一点具体影响记1分。
质疑:补充或质疑成功任何1点记1分。
(4)任务四:为“城市病”寻求良方(应对城镇化问题的对策)
规则:没有展示的小组有优先展示权,提出合理对策4项以上记3分。
质疑:补充或质疑成功任何1点记1分。
3. 展示输出
PTP教学主张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问题导引(真实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浪漫阶段;第二阶段:任务驱动(解决问题)—深度系统学习——精确阶段;第三阶段:展示输出(迁移应用)—思维拓展激活——综合运用阶段。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PTP教学主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进而将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城镇化”一课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地理环境应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让学生掌握方法,拓展思维,进而应用于农业、人口迁移、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新的问题中。因此,展示输出环节属于综合运用阶段,有助于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三、PTP教学主张的实践反思
PTP教学主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
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起到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应创设含有问题链的真实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含有问题链的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从而使这个情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使教学内容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系列化。
2. 一定要避免过渡“牵引”
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用问题链过度“牵引”学生。只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3. 团队激励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PTP教学主张认为,要解决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最好把问题任务化、任务小组化。而要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就要使小组团队化。为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应使团队激励化。因此,教师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设置本土化的激励机制,使小组合作更高效、更充分。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蔡绿环.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全斌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焦洋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DDB1927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