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课改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与指导下,学校在音乐教学在过程与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教师们都比较关注音乐教学中的“动”态。但是,单就这种“动”的表现与表达并不能说明我们音乐教学的成熟。衡量一种音乐教学是否成熟,除了需要这种“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需要了解隐藏在学生“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下的对音乐感受与体验的内心的“动”态。这种内心的“动”往往才是评价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成功与成熟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德国音樂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得更是直接明了:“我最关心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这里的“精神”实际上指情感与体验)”。因此,音乐教学中,学生内在的“动”态(这种内在的“动”态表现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感触与体验)才是至关重要的。营造“内外兼动”“外静内动”的动静结合的的音乐课堂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一 、扬“内外兼动”,避“内外兼静”
“内外兼动”是我们音乐教学的一种理想效果与境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并应努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表面上表现为一种静止的状态,内心也同样对音乐没有反应,没有引起情感共鸣,那么,这种“内外兼静”的教学“静”态既不利于学生感受力和鉴赏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表现力的发展,是理应受到否认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内外兼动?
(一)老师魅力的培养。
课堂上老师面带微笑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化解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首要条件,所以我们教师课余时间要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运用律动教学。如《猎人合唱》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练习来调动学生,还可以加入小合唱分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体验音乐风格为主的舞蹈活动活。如《非洲音乐》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舞蹈风格,教师给每一小组的学生空间和乐器:让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有的小组学生是打鼓进行节奏律动,有的小组学生是进行非洲土著舞蹈的模仿和创编等。这些学生课堂形体活动的设计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以创编为主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音乐剧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剧情进行创编和表演。音乐剧是利用学生的肢体活动来进行的艺术造型活动,创编表演活动通过创造性的身体艺术造型活动来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生不但运用了肢体动作来感知音乐,同时还发展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二 、扬“外静内动”,避“外动内静”
新颖的教学方式,精彩的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以为的追求热闹的气氛和玩美的形式,应把握尺度,构建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做到“外静内动”呢?
(一)用聆听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共鸣
多聆听——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音乐的愉悦的—种审美活动。聆听是主要方式,讲解只是一种手段,我们要化长为短,化整为零,反复地聆听,对作品主题的情绪特点就易于领悟再加上教师必要的理性知识的指引,从而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作品,引起情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变复杂为简单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爱好。
(二)想象力——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如在欣赏《童年》这首歌曲时,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用心听。等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并同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例如:有个学生为乐曲取名为“爱”,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温暖,我就想为它取名为‘爱。”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电教媒体具有营造气氛和激发兴趣的功能。它能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无法听到、听清的各种音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感受音乐。记得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时,由于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总达不到慷慨激昂的效果,我就让学生观看旧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影片及新中国诞生在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景,并强调这《国歌》是用革命烈士的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故在再一次演唱时,激昂的歌声充满教室,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学生的爱国之情。
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强调:“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动、想动、爱动、行动、意动、情动,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中就能愉快的学习、主动地学习。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