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的四个路径

2020-09-26 10:19段红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

段红梅

摘   要   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一直投入大量精力,但收效颇微。要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兴趣,主动学习,教师可从意象入手,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在鉴赏、品味与体验过程中,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从细读、还原、会通与合作四个路径着手,带领学生一步步掌握古诗词的意象,提升古诗词阅读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意象分析

一、细读:理清文脉,抓住文本特征

古诗词的“细读”,就是对文本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将重点放在有意义的模式或者细节中,强调学生在精读中分离重点要素,获取作者的写作思想与创作意图。它不同于以往浅略的阅读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古诗词文本学习。高中古诗词细读教学法的运用,重在聚焦文本中心,赏析品味意蕴,深入研究文本。

1.运用语言要素,把握古诗词特征

学生初读古诗词,开始对文本有整体感知,然后通过细读方法,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特点,触景生情,把握诗词的特征。一般情况下的意象特征,指古诗词中专有形容词或者动词,教师在学生细读过程中,巧妙地找出这类修饰词,进而精准抓住意象特征。例如“古藤”“昏鸦”“老树”分开是自然景物,但是联系到一起,就组成一种新的意境。这种意境的构建具有特定性,如形同的景物,在不同古诗词中,带给人的情感是不同的,意境也不一样。很多诗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普通的物象,变成意象更加丰富的,具有声、形、色与态等富生命体系的诗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意象特征的信息。站在细读的角度,利用转换字,或者追溯词语根源的方式,分析古诗词意象。例如,《秋兴八首(其一)》作为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第一首律诗,教师先带领其对作者杜甫创作此古诗的背景进行探究,并分析古诗的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的“巫山巫峡”“枫树林”“玉露”等词汇的特征。学生可以在此找到与意象相关的修饰词,如“玉”“凋伤”等。通过资料查询,从“玉露凋伤枫树林”与“玉露凋晚林”的相似处,开展溯源诗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逐字分析,设置问题,如为什么将“晚林”换为“枫树林”?学生在浅析中感悟大自然中时序变化的伟大,且一“伤”字,凸显了三峡当时肃杀凄寒的意境,借此表达诗人的情感。因此,细读古诗词的时候,要做到细致入微,让学生知其所云,通过逐字分析后,关联语境,获取知识信息。

2.深析意象关系,缕清诗词意脉

文本意脉之“意”为文本思想感情,与文本“脉”相结合,组成古诗词作者思维创造的过程。屈光先生认为,意脉作为诗人在创作古诗词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内在艺术结构,是串联文本的一种情感,并连缀成文。古诗词文本的意脉特征十分突出。教学中可以从意象的组合形式入手,缕清古诗词情感的变化规律,循着“意脉”进入文本情境中。教师基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可将古诗词意象关系分为并列、主次与并置三种。如并列式,它是指古诗词中一种意象的集中,通过并列的形式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连贯的画面。如《归园田居(其一)》中,将“草屋”“田园”“方宅”等几个意象,按照特定空间方位,进行铺设,进而连续呈现,扩展学生视野,放缓诗歌节奏。并在此意象组合中,让学生眼前出现诗歌中的场景,如草屋、榆柳树、桃花等,多种意境并联,使学生产生与意境对应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句句古诗的并列意象巧妙联系成一幅画面,凸显其文本特点。

二、还原:重视情境,体悟文本情感

1.虚实结合,进行场境还原

填补古诗词空白也是对作者创作情感的分析。古诗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当时情境,并将丰富的意象展示给人们,这不仅是诗人的匠心独造和描摹写实,更是诗人的创造想象。但是,受到古诗词文体限制,无法将文本中的方位、时序与形态等细节充分展现。在古诗词意象教学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手段,还原古诗词情境,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意象在古诗词中不是唯一,即使只是面对一物的描述,同样需要其他意境的类比,将诗词中每一句的意象,连接成一个意象群,产生一幅画面。所以,教师须将意象组合,带领学生还原古诗词的本来画面。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联想还原,利用相关诗词意境文字,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想象还原,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补充材料,引领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2.發现“矛盾”,进行情理还原

古诗词中常常存在着“不合情”与“不合理”的矛盾。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法学习《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时,产生不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矛盾。但是此描述的时空是符合浪漫诗词的特征。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先指出古诗词中不合理的地方,再去探究作者的本意。学生如果疏忽了艺术中的“无理”,就会对古诗词产生疑问。如《鹧鸪天·代人赋》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赏析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此产生疑惑,认为有很多不合理性。教师可以利用科学知识作答,虽然不符合古诗词创作的规律,但本质上却是诗人想要抒发情感与表述对象而进行的精心筛选和高度概括,是诗人情感的契合。教学中利用古诗词中的矛盾点,想方设法由象入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实现意象分析教学的目的。

三、会通:切己体察,进行文体归纳

古诗词教学中,单一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本意还不够,阅读教学不但是学生对文本的接受,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的补白,进行自主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构建的文本情境所契合,进而扩展自己的视界,进一步实现文本与自我意义的双向建构。古诗词意象教学中,师生要切己体察,并能待情入境,引导学生产生共鸣。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进入自己构建的场景中,通过情感体验,将自己作为诗词中的主人公,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或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分析人物主体或者事物本质,把握文本的主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西江月》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先进行猜想,如自己就是作者,面对此情此景会有如何感悟?通过赏析古诗词中诗句,让学生感悟溪水潺潺与月色的意境,仿佛自己置身于空阔的景致之中,联想到作者被贬及牢狱之灾后带来的种种失落,以及回归大自然中物我两忘情怀的抒发,充分表现出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合作:研究讨论,开展专题学习

高中古诗词意象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教师须设计专题学习任务,完成表达交流、整合鉴赏、梳理阅读等环节任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经历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学习后,已经积累大量关于诗词意象方面的知识,虽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古诗词意象意识,缺少系统化意境整合的能力。所以,教师须建立古诗词群文阅读专题,围绕一个中心,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系统地梳理古诗词中蕴含的意象内涵与种类,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有21首古诗,教师将与季节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古诗词专题学习中温故知新。如,以意象为中心梳理四季方面的诗词,结合学生联想补全画面,进一步从语言与形象等方面,对意象进行分析。教师还可设置任务,如探究古诗词中关于季节的典型意象,如《望观潮》《离骚》《涉江采芙蓉》中都有对荷花的描写。《望观潮》利用荷花表现杭州欣欣向荣的意境;《离骚》则以荷花寄托作者高尚、清白的情操;《涉江采芙蓉》以荷花描述纯真的爱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诗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意境,通过小组交流,记录与整理自己学习过的关于荷花意象的诗句,并明了其主题内涵,达到专题学习的目的。

将意象分析作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更深入分析古诗词内涵,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古诗词高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