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2020-09-26 09:12刘畅张翼
当代工人·精品C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社会心理

刘畅 张翼

摘要: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突发公共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心态变化,在社会变革和社会心理的变化的巨大浪潮中,要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强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良好社会心理培育工作。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深化培育良好社会心态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效果导向,统筹安排、精准施策、整合资源,努力取得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社会心理 社会心态 服务体系建设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良好社会心理培育工作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新部署,是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节点上,是在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辽宁振兴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一些社会问题易于引发社会心态问题。职业群体、弱势人群、网民、学生、老年人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心理压抑、心理自卑、心态失衡、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病程长,负面社会心态成因复杂,给社会和谐埋下安全隐患。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加大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工作力度。

二、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提高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心态培育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起来,凸显社会心态培育的重点内容,强调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要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格局过程中,认识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大意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从微观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健康,而且要着眼于在整个社会,培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社会心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三、坚持效果导向,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扎实做好良好社会心理培育工作

要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上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突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辽宁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心理环境。

要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主动出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排查风险隐患,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要依托高校医院等专业机构,加强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心态问题研究,做好科普工作。规范發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做好综合管理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各级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各类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良好社会心态培育工作,形成社会心态社会共建的好态势。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辽宁的心理健康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及时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积极对患者、隔离人员、一些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取得良好效果。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积极化解不良情绪。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利用网络为群众搭建利益表达通道。要用政策成批化解矛盾,探索矛盾大调解机制,促进良好社会心态培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要努力消除疫情影响,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好服务体系的优势,让干部群众更加舒心、更加齐心,让社会心态日趋良好。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社会心理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培育维度探析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浅析中学生社会心态的培养